【中歐視像峰會】雙方關係趨僵 投資協議前景未明

撰文:何文翰
出版:更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歐盟主要國家領袖9月14日舉行視頻會議。由於中歐關係因疫情及貿易等趨僵,外界在猜測情況對雙方將要談判的投資協議有何影響。

路透社9月11日報道,此次峰會原本定於德國萊比錫(Leipzig)召開,但會議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關係,改為以視像會議形式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會參加出席會議。

報道說,習近平在2019年4月的峰會上承諾向歐盟企業開放中國經濟,不過在今次峰會舉行前,中歐雙方已經在氣候、貿易、香港和疫情等問題上產生重大分歧。

報道指出,中歐雙方希望在2020年年底前達成投資協議的努力受挫。

這項投資協議本會令歐洲企業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

一名為會議做準備的歐盟高級官員表示,「輪到中國為建立互惠貿易關係採取行動的時刻」,但他也說,目前峰會沒有發表最終公報的計劃。

報道說,歐盟和中國會簽署一項協議,讓享有歐盟產地標誌名稱(geographical indications)的食品在中國受到保護,中國同樣的食品亦會在歐盟得到相等的保護。這項協議將有助於促進愛爾蘭威士忌、羊奶芝士和中國郫縣豆瓣醬的貿易。

歐盟還希望中國降低污染,停止建設燃煤發電站,並停止在其他地方為燃煤發電站提供融資。歐盟稱,中國應該將其溫室氣體減排的目標提前,將排放高峰的年份從2030年提前到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