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的定義】排外風潮背後 日本傳統右翼的聲音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把朝鮮人趕出去!」「中國人都是罪犯!」在日本,這些都會被歸類為極右的聲音。他們以「愛國」的名義,煽動排外與仇恨,但在這些挑釁民粹聲音的背後,有「更傳統的」日本右翼團體希望與此劃清界線。在日本這些傳統右翼的眼中,「愛國」的定義是甚麼?

大日本愛國黨在今年9月2日的示威遊行。(Yahoo Japan)

在傳統西方政治光譜中,右翼通常是指民族主義者,反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國際主義。在日本傳統右翼的共通點都是擁護日本天皇,主張日本應秉持日本民族特色。因政治立場關係右翼多少表現排他形象,但隨着時代轉變,不少日本傳統右翼團體亦變得相對溫和起來——起碼相對於當前的一些新興排外右翼勢力而言。

今年9月29日,東京溫度接近27度,炎炎夏日下,一隊宣傳車在六本木的街道上通過:「日中斷交!」「打倒中國共產主義!」他們是大日本愛國黨,日本一個著名的極右團體。宣傳車的擴音器調至最高,震耳的聲音在街上迴響。

不受歡迎的極右聲音

「吵死了!」「在搞甚麼根本是阻街!」「日中斷交?甚麼?」路過的人雙手掩耳,一個個露出不悅的表情,這就是日本一般民眾對極右的反應。

戰後日本左翼風潮躍起,為對抗共產主義,日本多個右翼團體在1950至60年代成立,大日本愛國黨是其中一個,且是比誰都願意把「愛國精神」付諸行動:1960年10月,日本左翼社會黨委員長淺沼稻次郎在電視發表公開演說期間,一名前大日本愛國黨成員持刀衝上講台,當眾行刺淺沼,事件震驚全國。

半世紀過去,大日本愛國黨的暴力行動因政府強力打壓下銷聲匿跡,但為宣揚理念,他們都會定期遊行示威。9月29日是中日建交紀念日,每年他們都會在這時出動,宣揚他們的「愛國主義」。

1960年代日本出現極左與極右思想,淺沼稻次遭當眾刺殺,震撼日本社會。(網絡圖片)

反中卻「不排外」 右翼間的差異

然而細心留意,他們的演說內容僅限於「反對日中建交」「尖閣諸島屬於日本領土」(即釣魚島)。他們的宣傳中,並沒有提到「把中國人趕出去」。面對近日同被稱為極右團體、鼓吹排外的「日本人至上」主義,既類同又不一樣。大日本愛國黨成員榎本隆生聲稱:「我們不是種族主義者,只是傳媒把一些其他團體的言論套在我們的身上。」

「我們會說朝鮮政權應立刻解體,但我們到底沒說過朝鮮人是罪惡根源,要消滅朝鮮人之類的。」「『右翼』是你們這些媒體分類的,那些遊行示威或在網上叫喊辱罵的,你們稱他們為右翼,他們就突然變成和我們一樣了。」

冷戰早已結束,日本傳統的左翼運動亦聲沉影寂。今天的中國,也跟毛澤東時期的共產主義中國大大不同。大日本愛國黨的目的是甚麼?「我們的目的,是為了呼喚起國民的關注。一如我們宣傳車上寫着『在天皇陛下前團結起來』,我們目的是希望所有居住在日本的人民,真正負起愛國的責任。」「今天人們已對這些話題冷漠,日本人似乎都不再關心自己的國家。」

參與遊行的大都已是中年以上的人,傳統右翼已甚少再見年輕一輩加入。(Yahoo Japan)

今天右翼如何自處? 「我看到國旗哭泣起來。」​

大日本愛國黨、日本青年社、一水會等這些傳統的日本右翼團體,都正在面對同一個問題,被貼上「種族主義」的標籤,還有老齡化問題。據日本警察廳數字,日本傳統極右團體人數由1981年的12萬人大減至今天只有8000人,早前在東京示威的大日本愛國黨,參加者絕大部份都年過40。

一般年輕人對「愛國」不抱興趣,更對甚麼「為了天皇陛下」嗤之以鼻。但年輕人喜愛在網上起哄,以匿名身份攻擊他人。一些極右團體利用網上號召,煽動他們對社會不公的怨氣,把矛頭指向外國人,召集年輕一輩參與他們的「愛國右翼活動」。面對近年出現的排外歧視風潮,主張日本「反美自立」成為亞洲強國與中美看齊的一水會最高顧問鈴木邦男說道:「日本過去本來就是透過吸收外國文化發展的,而日本的國旗,日之丸中隱含着對話精神,由我們先帶頭去歧視他人,不是很奇怪嗎?」

(Yahoo Japan)

抗議「在日朝鮮人」(韓國人)奪去社會資源,要求趕走韓國人的另一個右翼團體。一般傳媒把他們統稱極右,讓日本的傳統右翼感到不快。(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