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局勢】金正恩動作頻頻純為擺姿態 回到談判桌僵局方可解

撰文:陳智深
出版:更新:
金正恩全程觀察發射過程,身邊官員在衛星成功發射後鼓掌。(路透社)

朝鮮今日(7日)早上發射長程火箭,並對外通報目的為發射人造衛星,做法與過往多年一樣;但美、韓、日等國則懷疑朝鮮實際上在試射一枚遠程彈道導彈。朝鮮近期動作頻頻,外界甚至有濫射之說,但說到底,金正恩仍在藉此展示已掌握實際權力,迎接5月份舉行的勞動黨大會;同時亦宣示朝鮮擁有的遠程導彈技術已再進一步。

金正恩正在簽署火箭發射令。(路透社)

無論西方或中國國防專家均指出,衛星發射和彈道導彈發射在技術上相通,通過發射衛星來改進彈道導彈技術完全可行。故此,美、日等國指朝鮮發射衛星是有意繞過聯合國制裁決議打「擦邊球」;實情是借射衛星來測試彈道導彈技術。

 

彈道導彈可用於投射核武器,朝鮮發展核武器已經公然違反《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朝鮮不應進行與「彈道導彈計劃有關的活動」。故此,雖然中國支持朝鮮應該擁有發展太空探索的權利,但今次發射衛星後仍然對朝鮮今次舉動表示遺憾,同時指此舉無助推動區內局勢穩定。

西方估朝未完全掌握遠程導彈技術

 

美國《波士頓環球報》在朝鮮發射後指出,據韓國於2012年在黃海撿獲朝鮮發射的銀河三號火箭墜落物作分析指,朝鮮應未掌握到洲際彈道導彈的技術,就算發展方向正確,亦需要10年時間去推進技術。

 

據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劉天聰指出,彈道導彈與民用運載火箭最大的不同有三點:

搭載物

彈道導彈搭載的是彈頭,可以是由高爆炸藥製造的常規彈頭,也可以是核彈頭。但由於彈頭需要從大氣層外重返大氣層內,需具備足夠技術處理彈頭再入大氣層的問題。而運載火箭一般搭載的是人造衞星,若發射的並非返回式衞星,不用考慮再入大氣層的問題,將衞星準確送入軌道即可。

控制與導航系統

彈道導彈的目的是將彈頭準確投送至目標地點,因此需要與彈頭匹配的系統控制及導航。相比之下,運載火箭則不需這類系統。

部署及發射方式

以戰略需要而言,發射彈道導彈需要足夠掩護,所以一般會由地下井發射、公路機動發射或潛艇發射。民用運載火箭則在發射場公開發射即可。

朝鮮近年發射動作

2009年4月5日  用「銀河二號」三級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光明星二號」試驗通訊衛星
2012年4月13日  發射首顆地球觀測衛星「光明星三號」,但沒有進入預定軌道
2012年12月12日  用「銀河三號」運載火箭,將第二顆「光明星三號」衛星送入軌道
2013年2月13日  進行第三次核試
2016年1月6日  進行第四次核試,聲稱發射氫彈
2016年2月7日  發射「光明星四號」衛星,聲稱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從朝鮮歷次發射活動觀察,朝鮮的彈道導彈技術取得了一定進步,比如射程確實增加了,但是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每次發射都不圓滿,有時火箭發射後最終落在了哪裡,可能連朝鮮都不清楚。

 

不過,在各方都不存在信任下,任何難以解釋的舉動都會挑動區內敏感神經。一方面,聯合國安理會會對朝鮮採取更多制裁措施;朝鮮亦有可能實施更多「報復」手段對抗制裁,將朝鮮半島局勢拖入惡性循環。

事實證明,長期的軍事威懾和經濟制裁並沒有達到使朝鮮棄核的目的,拒絕和中斷談判才是導致目前局勢的真正原因,只有談判才是解決朝核問題的唯一途徑。朝鮮半島要想真正實現和平穩定,各方都應思考如何能為恢復談判發揮建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