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勒森訪亞前夕 國務院宣布結束「重返亞太」 亞洲政策如何走?

撰文:李藹明
出版:更新: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本周首次訪亞,今日開始訪問日本。早前,美國國務院公開表示「重返亞太」或「亞太再平衡」的策略已完結,令人猜想美國未來的亞洲政策會有何變化。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中)周三晚上抵達東京羽田機場。(美聯社)

國務卿蒂勒森今日(15日)開始訪日行程,是他首次訪亞之旅的第一站。今次出訪,白宮以節省成本為由,並無安排記者團隨行,破以往傳統。唯一一名跟隨蒂勒森出訪的記者,來自共和黨背景媒體Independent Journal Review(IJR),而且至今亦無向行家透露消息。

延伸閱讀:蒂勒森本周訪亞 與薩德、金正男有何干?三大重點了解亞洲之行

  國務院:重返亞太是舊政府用字

周一(13日),國務院舉行記者會交代國務卿蒂勒森訪亞之旅,會上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署理助理國務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提及奧巴馬年代的「重返亞太」或「亞太再平衡」策略,「重返(亞太)、再平衡等等,都是描述舊政府亞太策略的字眼。我想你或會期望這個政府將會有自己的策略,而它仍未有,我們未仔細研究策略或會否有策略。」

董雲裳昨日在提名聽證會上指出,「我們不承認(recognize)台灣是獨立國家」。(資料圖片)

  中東局勢惡化 重返亞太名存實亡

特朗普政府上任以來,這是首次有亞太事務高級官員表示「再平衡」策略已結束。奧巴馬政府在第一次任期後段提出此策略,把美國對外政策的重心,由中東及歐洲轉向亞洲。重返亞太在過往曾被批評早已失敗,2014年俄羅斯侵佔克里米亞,令美國把注意力重新轉移到歐洲,其後中東局勢持續惡化,令美國對亞洲再分身不暇。

  退出TPP=淡出亞洲?

奧巴馬重返亞太策略,其中一個關鍵象徵是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包含12個成員國,包括日本、加拿大、澳洲,卻排除中國在外,期待以經濟合作加強美國影響力。然而至奧巴馬下台前,國會都尚未通過TPP協議。特朗普上台後簽署行政指令,單方面宣布退出TPP,有評論擔心此意味美國有意抽離亞太事務。

延伸閱讀:特朗普簽行政命令退出TPP 奪政策話語權第一步

延伸閱讀:特朗普退出TPP 簽署國又怎麼看?

今年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Getty Images)

董雲裳在記者會上續說:「我們依然會積極參與亞洲事務。亞洲經濟對美國的前景及增長都非常重要,所以我們會着力處理公平及自由貿易議題及地區安全挑戰,例如朝鮮,以及繼續在亞洲推動一個有法可循、建設性、和平及平穩的秩序。」

  貿易態度敵對 但不能退守亞洲

在貿易及經濟問題上,現時特朗普政府對華採取的口吻,態度較以往敵對。事實上,亞洲擁有全球一半的人口以及三分一全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美國無論如何「美國優先」,仍必然需要正視亞洲帶來的挑戰及機遇。因此美國並無可能對亞洲事務抽身不管,問題在於以何方式參與。

  地區秩序策略未明 勢將擴軍

然而在如何在亞洲地區建構秩序方面,除了曾表示要強硬處理朝鮮問題外,特朗普班子亦未有發出清晰信號。重返亞太的其中一個關鍵重點是南海議題上,然而新政府自2月派出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進入南海海域巡航後,未再有明顯動作或部署,難以估算相關策略。特朗普又承諾會大幅增加軍備,包括擴張海軍艦隊,勢必提高美國於太平洋的話事權。

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卡爾文森號航母。(美國海軍)

  無亞洲策略 前路如何走?

董雲裳是次講話,提出特朗普有機會不訂立亞洲策略。其實早在奧巴馬提出「重返亞太」之時,就被批評是不必要的包裝,為外交關係設限。《The Diplomat》分析指,美國其實從未「離開」亞洲,而早在2009年美國簽署加入東協的《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就標誌美國在亞洲地區日趨擴張的勢力,「重返亞太」只是刻意建構的論述。

  發展雙邊關係 議題逐一擊破

特朗普自上台後,與亞洲各國的關係均以雙邊關係為主,未有建立整體策略的跡象。《The Diplomat》分析認為,未來美國或會傾向採取「逐個擊破」的零碎方式處理亞洲事務,而整體策略或不是今屆政府重心。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