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華府停發向華為供貨許可證 學者:中美有意溝通但科技戰持續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美國政府據傳已下令停止對美國企業核發向中國電信設備公司華為出口的供貨許可證,意味着美國可能完全切斷華為的美國供應源。加上近期有消息顯示,美國與日本、荷蘭已就限制部分先進晶片製造設備出口至中國達成協議,學者分析,中美雖有意維持溝通,但科技戰仍在進行。

綜合路透社、彭博社1月30日報道,美國官員正在制定不對華為供貨的正式政策,其中包括5G級別以下的產品,例如4G設備、Wifi6和Wifi7、人工智慧,以及高性能運算和雲端項目。

英國《金融時報》則引述消息人士指出,禁令將包括禁止英特爾(Intel)和高通(Qualcomm)向華為供貨。但報道稱,相關討論還處於初步階段,估算可能在5月,即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四周年之際作出決定。

美國在2019年將華為列入貿易實體名單,禁止大多數美國供應商向華為輸送貨物和技術,僅允許華為獲得部分用於4G設備的商品。這期間,美國商務部繼續對部分華為供應商發出許可證,例如,高通在2020年獲得許可,對華為銷售4G智慧型手機晶片等;在2021年4月到11月間,華為的美國供應商售賣610億美元的產品和技術給華為。

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指出,在這次禁令中,先前可能獲批准的4G晶片也在限制之列。報道分析,此舉可能代表美國邁向全面禁止出售美方技術給華為。

美國這次針對中國的半導體禁令中,之前獲批准的4G晶片也在限制之列,或代表美國欲全面禁止出售美方技術給華為。(Reuters)

中國對有關報道 表示「嚴重關切」

對於上述消息,美國商務部發言人僅稱會不斷評估政策和法規,但不對與特定公司的談判發表評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二在例行記者會上應詢時則說,中國對有關報道表示「嚴重關切」。

面對美國的制裁,華為近年持續着手重構半導體供應鏈。《日經新聞》去年11月曾報道,華為結合許多地方政府出資設立的企業,包括同樣遭美製裁而一度陷入停滯的福建省晉華積體電路(JHICC),以及2021年成立的深圳鵬芯微等,提供技術方面的支持,希望打造自主製造供應鏈。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去年12月30日也說:「2022年,我們成功地擺脱危機。美國的限制現在是我們的新常態,我們又如常營業了。」

台學者:大陸關鍵核心技術仍仰賴進口晶片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分析,中國大陸在中低階資通訊產業鏈雖相對健全,但高階製成以及關鍵核心技術尚無太大進展,仍仰賴進口晶片。

除此之外,拜登政府去年10月便對中國祭出全面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彭博社上周還報道,美國、日本及荷蘭三國已於1月27日就限制部分先進晶片製造設備出口到中國達成協議。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荷蘭光刻機巨頭ASML可能已經同意不會向中國出售製造成熟製程晶片的光刻機DUV,預計將拖慢中國自主製造晶片的腳步。

荷蘭光刻機巨頭阿斯麥(ASML)總部外的標誌。(Reuters)

如今再傳出美國考慮全面封殺華為,劉佩真認為,中美科技戰仍然持續,且在美國接連限制下,不僅會對華為的重啟造成一定傷害,大陸距離2025年達70%的半導體自給率目標,恐怕也會有很大差距。

至於科技戰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台灣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任盧業中受訪時分析,美國加強對華為的出口禁令,以及聯合日荷兩國限制晶片出口,是為確保自身在科技戰的優勢,也是在試探北京底線。

不過,盧業中也提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在2月初訪問北京,意味着兩國仍有意維持溝通管道順暢;加上美國是今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的主辦國,相信在APEC峰會前,華盛頓處理對華關係的態勢仍會維持一定穩定性。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