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美韓同盟因朝鮮而瓦解? 歷史上早有先例

撰文:謝媛彰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公開表示,在適當的時機,願意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會面。其實,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近日亦曾提及與朝鮮對話的可能性,他說只要議題是圍繞半島無核化,美國不介意與朝直接對話。
儘管現時談論「特金會」言之尚早,但若成事,這將是一趟歷史性的會晤。外媒對此興趣滿滿,有分析已就「特金會」應該在哪裏舉行,提供不同的地點建議。

美韓同盟是否真如想像中的堅實?(路透社)

美國願與朝對話,代表什麼?《紐約時報》有評論指出,這反映美韓同盟不如想像中堅實,美方大有可能因考慮自身利益,慢慢遠離韓國。朝鮮在導彈及核武方面的技術愈來愈進步,是令美韓同盟終有一天瓦解的最大原因。

隨着時間過去,朝鮮在軍事上對鄰國的威脅亦愈來愈大。對於美國而言,目前只有兩個選擇,主動出手阻止朝鮮的軍事尤其是在核武上的發展,一是接受現實。

   美國會否放棄韓國?

在今次美朝危機升級中可看到,朝鮮的口氣愈來愈大,該國聲稱將以先發制人的核攻擊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如果朝鮮能成功研發洲際彈道導彈,這將會威脅到美國本土的安全。這並非遙不可及的事,4月中旬金正恩在太陽節舉行閱兵儀式時,展示了不少新型武器,而專家均相信朝鮮在取得成熟的洲際彈道導彈技術上,只有一步之遙。

美韓結盟有着其重要性。在冷戰時代,同盟是為防止共產主義擴散的策略;現在,同盟也讓美國能近距離監測中俄的一舉一動。在韓國星州郡設置薩德反導彈系統,惹來中國強烈不滿就是個好例子。

不過,對美國而言,由於種種因素令美國維繫與韓同盟的成本增加。美國總統最終會面對一條問題,寧願讓數以百萬計的美國國民生命受到威脅,還是放棄與韓國的同盟關係?簡單一點說,美國會否為了保護首爾,而放棄保護關島及美國東岸?答案顯而易見。

朝鮮於上月的太陽節閱兵儀式展示了不少新型武器。(路透社)

   同盟疏遠漸露端倪

特朗普在4月上旬聲稱向朝鮮半島派遣「無敵艦隊」卡爾文森號戰鬥群,但到4月15日朝鮮太陽節舉行大型閱兵之際,艦隊竟被外界發現並沒有北上,反而南下印度洋附近印尼水域出沒,距離朝鮮仍在數千里之外。(路透社)

上月19日,美國《紐約時報》發表一篇題為〈South Koreans Feel Cheated After U.S. Carrier Miscue〉,指韓國人對於特朗普虛張聲勢,原來航母卡爾文森號戰鬥群仍然遠在他方的消息,感到被出賣。

近日,特朗普突然公開要求,韓國要為設置薩德系統「埋單找數」10億美元。儘管其後兩國官員均同聲否認特朗普真的有作出類似要求,但這種放話,卻加深了同盟關係中的裂痕。

雜誌《外交家》專欄作家潘達(Ankit Panda)也認同美韓同盟岌岌可危這觀點。他日前撰文,指上世紀冷戰期間,蘇聯掌握了發射洲際彈道導彈技術後,美國的西歐盟友也曾討論及擔心,若蘇聯真的襲擊北約國家,美國會否真的履行集體防衛的承諾,因為蘇聯很有可能因此報復,襲擊美國本土。

潘達指出,近日美國的態度,反映着類似的憂慮。值得一提的是白宮國安顧問麥克馬斯特,當他被霍士新聞的記者問道,將如何應對首爾可能受到核武襲擊時,他的回應是「總統將會把保護美國人民放在首要位置」,韓國人民應該聽得出這番話的真正意思。

1979年,中共領導人鄧小平首次訪美,與時任美國總統卡特會面,開啟中美關係正常化的道路。(網上圖片)

   背棄盟友早有先例?

同盟瓦解,並非從未發生。《防擴散評論》主編Joshua Pollack指出,美國與盟國脫勾,其實早有先例。1954年12月,美國與台灣簽訂了《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共同防禦條約》,該條約以軍事為基礎,與現時的美韓同盟類似。不過,1979年1月1日,美國與中國建交,時任總統卡特決定廢除與台灣所簽訂的《共同防禦條約》。同盟關係,從來並非牢不可破。

這種遲早會遭美國背棄的感覺,也令不少韓國選民在下周二(9日)舉行的總統大選中,決心要選出一個願意和朝鮮談判的領袖,大大增加了有「盧武鉉2.0」、欲對朝奉行「陽光政策」的文在寅上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