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微紀錄片】走訪烽下村 尋找文在寅與盧武鉉的影子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八年前,同樣是和暖的5月,前南韓總統盧武鉉從烽下村後山跳崖自盡,留下短短遺書一封,說「不要道歉,也不要埋怨誰」,至今仍使不少韓國人心裏留下內疚。時至今日,愛戴他的人與渴望秉承其政治遺產的政客,仍絡繹不絕地來到盧武鉉的家鄉及墓地,包括當天為他張羅喪事的拍檔文在寅。
文在寅當上青瓦台新主人,盧武鉉的影子也必如影隨形。

盧武鉉生前回到家鄉美化生態,希望給下一代留下「讓人居住的世界」。(李澤彤攝)

金海市烽下村是盧武鉉的家鄉,也是他自盡之地。紅磚平房、農田與山為伴,「草根總統」盧武鉉在那裏出生、成長、自殺,最後長眠,此後歷任總統、總統候選人都會來這裏拜祭,讓烽下村成了韓國政治裏不可磨滅的據點。由於風景優美,這裏亦成為不少韓國人假日的旅遊地點,據說至今還有很多盧武鉉支持者來拜祭。

韓國迎來初夏,這天陽光普照,我們向着烽下村進發,甫一接近村落,馬路旁一個個黃色風車迎風轉着。黃色除了是盧武鉉競選時的代表顏色,在韓國的示威或紀念場合總會見到黃絲帶,當地人說這源自1970年代美國流行曲《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e Oak Tree》,放在盧武鉉身上還有另一重意思——我們原諒你了,請回來。

   以卵擊石的人

盧武鉉是一個傳奇。他出身自貧困的農民家庭,學費都付不起,母親只好請求學校通融拖欠學費,待家裏的桃樹結果後賣掉才補交;後來盧武鉉寒窗苦讀當上律師,經歷過「釜林事件」後決意踏上維權之路,向獨裁政權及政治打壓說不。

那時韓國還處於白色恐怖時期,盧武鉉的母親自小教他,別以卵擊石,他沒有聽,跑去從政,渴望改變韓國。然而這位打着清廉、社會公義旗號的進步派總統,下台後也蒙上貪污之名受到追究,他在生前最後一篇網誌上說:「我已經承認了事實,這本身在道德方面站不住腳,對不起支持者,大家不要跟我掉進陷阱裏,請拋棄我吧。」

盧武鉉載着孫女在田園踏單車,是他留下其中一個深刻的形象。(盧武鉉基金會)

   大統領之墓與「小鴨子」

盧武鉉基金會烽下村代表林泰成向記者表示,到訪烽下村的有三種人:最大批的是盧武鉉支持者,他們都很同情盧的遭遇,不少人會激動落淚;第二批是渴望繼承盧政治遺產的政客;最後一種是觀光的遊客,優美的生態環境及盧大統領的大名,令烽下村在過去十年間成為景點。記者來到烽下村之前還以為這裏感覺是悲傷落寞的,後來才發現這裏已相當旅遊化,還有專賣盧武鉉愛吃的「烽下包」小店。

我們由盧大統領故居,走到墓域。盧武鉉遺言說,把他火葬了,在家鄉立個碑就夠。他的墓是一塊圓大的磐石,只刻上「大統領盧武鉉」六個字,兩位警員撐着黑傘子守在墓前。讓人心裏沉重的,不是墓域播放着哀傷的音樂,而是石碑的後方,正是盧武鉉躍崖而死的烽火山。待了十數分鐘,眼見來獻花及哀悼的人也有二、三十位,包括一位坐着輪椅的老太太,還有一群活潑可愛的幼稚園學生。老師沒阻止他們在墓域裏蹦跳嬉戲,只在獻花台前叫他們致敬,再把「小鴨子」帶到墓前拍大合照。孩子不懂盧武鉉是誰,只對鏡頭擺出趣怪表情。想必盧武鉉看見這畫面,一定覺得心甜。

孩子們在盧大統領之墓前留影。(毛詠琪攝)

   盧文相遇 一切從釡山開始

烽下村與釜山只有數十公里之遙,在韓國地域政治裏兩地均屬保守派的嶺南地區,可偏偏進步派的盧武鉉與文在寅都在釜山出身,一直由合辦律師樓至先後競選國會議員都在這裏。

文在寅生於韓戰時期,父母從朝鮮逃亡南下,然後在巨濟島誕下文在寅。他在自傳透露,當時父親在島上戰犯營工作,母親則在釜山附近港口城市賣雞蛋。文跟盧一樣都是草根出身,憑個人努力考上律師資格,受着盧的影響踏上政途,在盧政府出任青瓦台秘書室長,兩人亦師亦友。大家都說他是「盧武鉉的影子」,架上眼鏡、頭髮有點斑白的文在寅說過這是他最喜歡的稱號。

我們在釜山還遇見東義大學金融系的南壽鉉教授,這位曾在盧武鉉政府從事審計工作的教授,今屆也為文在寅陣營助選。我問南教授,盧跟文的個性及領導風格有何分別,他形容盧武鉉是教育家、演說家,能言善辯,更擅於號召及凝聚人民力量,以真心與人溝通;文在寅卻不同,為人理性平和,比較寡言,像一位學者,做事十分仔細。相比盧帶給韓國人的激昂,文對於現今韓國是一股穩定力量,他會在政治裏頭尋求平衡與協商,希望政府能與反對派共事,這是盧武鉉任內做不到的事。

(節錄)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韓國大選結果將於5月9日揭曉,想率先閱讀更多前瞻分析,可留意5月8日出版第59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