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副總理:俄成功避開西方石油制裁 出口幾乎全轉向中印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綜合塔斯社、路透社27日報道,當地時間周三,分管能源部門的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Alexander Novak)接受俄媒Rossiya-24電視台採訪時表示,俄羅斯已經成功規避了西方對其石油的制裁,並將石油出口從歐洲轉移到了中國和印度,今年俄羅斯約9成的石油和石油產品都出口到了這兩國。

諾瓦克還引用俄財政部數據表示,今年俄石油和天然氣產業的收入將達到約9萬億盧布,大致與2021年水平相當。俄羅斯政府官方VK賬號上對此寫道,「過去兩年已經證實,俄羅斯能夠在制裁下成功開展工作。」

當地時間27日,諾瓦克在俄國營電視台上回顧在西方制裁不斷加碼下,今年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形勢變化,以及對後續能源市場動向的展望。

諾瓦克表示,在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西方國家對莫斯科開始實施制裁之前,俄羅斯就已經開始與亞太國家構建更加緊密的聯繫。而美國和歐洲對俄羅斯的供應限制和禁運,實際上反而加速了俄羅斯調整能源出口方向的進程。

他進一步表示,俄羅斯今年出口的石油和石油產品幾乎全部運往了中國和印度。「當前形勢下,我們的主要合作伙伴是中國,其份額已增至約45—50%。當然還有印度,俄羅斯此前幾乎不向印度供應原油,但在這兩年,印度所佔到的份額達到40%。」

俄羅斯燃油:圖為2014年12月9日,俄羅斯南部斯塔夫羅波爾(Stavropol)一座教堂附近的加油站,可看到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標誌。(Reuters)

諾瓦克也提到,如果過去歐洲約佔俄羅斯石油產品和石油出口總量的40—45%,「那麼到今年年底,我們預計不會超過4—5%。」

在中印之外,諾瓦克還表示,還有包括拉丁美洲、非洲以及其他亞太區域的許多國家對俄羅斯石油和石油產品感興趣,這些國家的需求也讓「北海航線」在國際原油貿易中發揮出越加重要的作用。

「北海航線」指的是沿俄羅斯海岸線往返太平洋和北冰洋之間的交通線,由於全球變暖的緣故,該航線逐漸展現非凡的商業潛力,已然成為一條交通運輸大動脈。以北歐往返中國的航線為例,「北海航線」相較於走蘇彝士運河可以節約10來天的航程。

諾瓦克表示,2023年俄羅斯聯邦沿「北海航線」運輸了約150萬噸石油,並強調這是「北海航線」首次達到這一運輸量。他相信,未來這條航線的運輸量還會增加,因為「北海航線」能夠在傳統航程減半的情況下兼具很強的盈利能力。

他還透露,根據俄財政部數據,2023年俄石油和天然氣產業收入將達到約9萬億盧布,大致與2021年水平持平。其中,俄能源燃料綜合體對俄國內生產總值貢獻超過27%,對俄出口總收入貢獻約為57%。早前,俄財政部長西盧阿諾夫指出,俄聯邦預算並未增加對石油和天然氣產業收入的依賴,上述收入約佔俄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在談到歐佩克+近期的情況時,諾瓦克表示,俄羅斯已經嚴格遵守減供的承諾,預計2024年的國際油價(布油)維持在80—85美元/桶,與當前的價格基本保持一致。其稱,這一預期是基於多位分析師的評估,和對俄羅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初步預測。

路透社提到,除了現有制裁措施,美國財政部上個月又宣佈對俄羅斯液化天然氣項目「北極LNG 2號」實施制裁。該項目的控股股東是俄羅斯最大的液化天然氣生產商諾瓦泰克(Novatek),其持有近60%股份。

本周一,有俄媒稱,出於對制裁的擔心,包括中企在內的多個外國股東宣佈暫停參與該項目,放棄為其融資和承購合同的責任。諾瓦泰克公司周四也向一些買家發出不可抗力通知,這為今冬天然氣供應再度蒙上一層陰影。

2023年12月2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和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背向鏡頭者)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行會談。(Kremlin via REUTERS)

諾瓦克也在節目上就此事回應表示,「北極LNG 2號」已經開始有效地生產液化天然氣,預計將在2024年第一季度向市場投入首批供應。行業知情人士也證實,該項目已經生產出了「第一滴」液化天然氣,但要達到每年660萬公噸的銘牌產能還需要一段時日。

根據俄羅斯的能源戰略規劃,到2035年該國液化天然氣的產能將達到1.4億噸,預計屆時將佔據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的20%。

另據塔斯社27日報道,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在一次吹風會上就美國將「北極LNG 2號」列入制裁名單表示,儘管受到制裁,但俄中兩國在能源戰略合作上將繼續逐步發展和加強。

扎哈羅娃指出,圍繞「北極LNG 2號」項目的局勢再次證實了華盛頓對全球經濟安全的破壞作用。美國嘴上說要維護能源安全,但實際上卻在破壞能源安全,「追求一己私利,試圖排擠商業競爭對手,這種做法只會導致供應鏈複雜化,使消費者面臨更昂貴的能源價格。我們認為此類行為絕對不可接受,尤其是像『北極LNG 2號』這樣的大型國際民用項目,這會影響着許多國家的能源平衡。」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