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爭取入北約歐盟 馬其頓計劃更改國名 冀改善與希臘關係

撰文:高紫恩
出版:更新:

雖說「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但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國家馬其頓,卻計劃更改國名。一切要從六年前說起。
2011年,馬其頓政府在首都斯科普里(Skopje)的馬其頓廣場,豎立了一個騎着戰馬的勇士銅像,這位勇士,就是古希臘時代的亞歷山大大帝。

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Skopje)的馬其頓廣場於2011年豎立的亞歷山大大帝銅像引起了希臘的不滿。(網上圖片)

不過,這個銅像,卻引起了希臘不滿。馬其頓豎立銅像意味把亞歷山大大帝奉為國家英雄,惹來自認為亞歷山大嫡脈的希臘人不滿。事實上,兩國對於馬其頓國名的爭拗,已維持長達27年,銅像的出現,只是加深了兩國在這方面的不和。

馬其頓現時的國名是「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c of Macedonia),希臘卻指責馬其頓以此為名,是文化盜賊的行為,故意挪用了希臘的歷史去支持馬其頓的正當性。加上,希臘一個省份亦被喚作馬其頓,希臘指馬其頓國的名字顯示了它擴張至希臘省份的野心。在2008年,希臘就以此為由,使用否決權反對馬其頓加入北約。

新任總理薩耶夫希望爭取加入北約及歐盟。(路透社)

希臘指責馬其頓為文化竊賊

馬其頓的軟化與妥協,並非來得突然。在上月底在上任成為馬其頓總理薩耶夫(Zoran Zaev),表示希望平息兩國的爭拗,以換取在「最短時間內」加入北約及歐盟。在此前,這個國家已陷入政治亂局長達兩年。為了成立能夠運作的新政府,薩耶夫領導的社會民主黨(SDSM)與代表少數阿爾巴尼亞人的政黨組成了聯盟。

新任總理薩耶夫在上任後,表示希望平息與希臘對國名的爭拗。薩耶夫周一(12日)表示,希望馬其頓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加入北約及歐盟。

馬其頓政治問題植根深遠,用人唯親、專制及大規模貪污,說得出的問題都能在馬其頓政壇上找到。要解決上述問題對新政府來說是燃眉之急。希臘派迪昂大學(Panteion University)政治系教授Dimitris Keridis認為在馬其頓政局剛穩下來的時候,政府相信繼續穩定國家的唯一方法,是讓國家成為歐盟及北約的一部份。

他指馬其頓可採用目前於聯合國的國名「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The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或者是其縮寫「FYROM」。馬其頓外長迪米特羅夫(Nikola Dimitrov)與希臘外長克齊亞斯(Nikos Kotzias)將在周三(14日)於雅典會面,商談兩國關係。

薩耶夫:建立加入歐盟的將來

因竊聽醜聞而被迫辭職的馬其頓前總理格魯埃夫斯基(Nikola Grueski)在任時,以古亞歷山大大帝的名字重新命名機場和高速公路,令兩國關係陷入僵局。在薩耶夫在上任後,在電視訪問中明言,馬其頓應立刻結束與希臘在政治上的敵對關係,「我只可說,設立紀念館、為高速公路、機場、體育館以歷史名字重新名命的年代結束。我們在政治上,應該建立加入歐盟的將來。」

目前估計馬其頓或會在國名前加諸「上」(Upper)、「新」(new)、「北部」(northern)等字。馬其頓需要在全民公投通過後,才可正式通過更改國名。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