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紐約紐約》大膽描述同性戀 關錦鵬:內地社會進步了 

撰文:袁曉君
出版:更新:
香港著名導演關錦鵬(右)監製的電影《紐約紐約》,由新晉導演羅冬(左)首次執導,故事背景選擇他最想說的上世紀九十年代。(黃國立攝)

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到處充滿金錢和夢想,幾乎每個人都希望往外闖,到夢寐以求的紐約,賺取人生第一桶金,再當「海歸派」回祖國光宗耀祖,但在命運使然下,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香港著名導演關錦鵬監製、新晉導演羅冬執導的《紐約紐約》,就是描述這個時期的社會狀況和男女關係,最重要是如何尊重自己的選擇,縱使命運安排,也要有勇氣面對。

本身為攝影師的羅冬,在電影圈工作超過10年,今次首次執導《紐約紐約》,向觀眾展示那個燦爛的時代,與及年輕人怎麼面對自己的選擇。(黃國立攝)

導演羅冬選擇90年代作為電影背景,正因為這是他最想說的時間點,「有這麼一個機會,非常幸運,第一次做導演就拍這樣一個自己想講的故事。」攝影師出身的他,曾為多部電影拍攝過照片,因為和關錦鵬合作過《藍宇》一片,雙方認識已超過10年,這次首次執導並邀請他來當監製,關錦鵬說:「我相信他醞釀做導演已經有好幾年,最初他有這麼一個構想的時候,有和我說過。我在90、91年在上海拍攝《阮玲玉》,親身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事情,我也覺得有趣。」最後當羅冬決定用這個劇本後,兩人一拍即合,《紐約紐約》就此誕生。

電影講述阮經天飾演的上海酒店主管「路途」,和杜鵑飾演的「阮玉娟」之間的糾結感情,兩人對於前往紐約生活的不同見解產生出矛盾;還有在上海找人到紐約工作的米先生(苗僑偉飾演)對路途的情感,三人複雜的關係,完全展示出那個時期的生活。90年代距離現今已經過去20年,兩地都有天翻地覆的變化,羅冬直說在場景的重現上也是有一定的難度,「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電影最後也能呈現出現我們心目中的90年代,當然,有沒有添加自己的想像,我覺得一定是有的。」

《紐約紐約》講述由阮經天飾演的路途,和杜鵑飾演的阮玉娟的錯綜複雜的愛情故事。

首次見面即落實女主角

電影對於場景的描述,都相當唯美和細膩,這有賴導演數十年的攝影經驗。談及由攝影師到導演的身分轉換,羅冬覺得兩者的出發點和角度有點不一樣,「做攝影師的時候是要完成導演的想法、幫助導演;而做導演,除了攝影之外,還要和很多別的部門溝通,美術、錄音、音樂、剪接、編劇,還有和演員的溝通。」

阮經天飾演的路途,於五星級酒店當領班;彼時酒店對於員工的身高和外表都極為看重,每人都會穿上度身訂造的制服,外表光鮮,正好帶出90年代在酒店打工在很多人眼中是優差。
導演表示與杜鵑(右)第一次見面就敲定她做女主角,覺得兩人非常相似。

電影中,阮玉娟出入富貴地方見識達官貴人,希望能離開上海到紐約淘金,改變自己的命運;關錦鵬在阮玉娟的身上,感受到她與一些早期法國電影的女性角色很相似,「你可以說她不是一個單純的女孩,你說她有沒有城府在裏面,我相信一定有。當然,你說她有城府也好、有心計也好,但更多的是,既有主動也有被動地被命運一路推着走,慈愛會令她所愛的男人,還有愛她的男人,跌進一個萬劫不復的地步。」

羅冬導演將這個女性角色寫得淋漓盡致,然而選擇了演出經驗不多的杜鵑出演,外表清純的她,把角色的心理和感情全部發揮出來。原來,導演第一次與她見面後,就已經落實由她出演,「我從她與角色身上找到相似的地方,也找到很多可能性。我並不覺得她經驗少就不能勝任,只要她對這個角色非常熟悉,或者細節把握得很好的時候,她就是阮玉娟。」

《紐約紐約》說得都是錯綜複雜的感情,其實導演更加想借用阮玉娟告訴觀眾,要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選擇,「路途和阮玉娟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路途表面看上去很單純,但是卻一直在逃避,他渴望到美國見媽媽,當然我覺得那個面對是需要很大的勇氣。而阮玉娟心裡清楚,她敢於面對自己的,包括在最後一刻,她不做駝鳥,選擇了,就去面對自己。」

路途(阮經天)和米先生(苗僑偉)是兩個對阮玉娟影響最大的男人,當中「三哥」更是入行以來首次演出男同志角色,戲中對路途有微妙的情感,到電影最後一刻才爆發。

不再竊笑同志關係

電影中除了路途和阮玉娟的糾葛的感情外,苗僑偉飾演的米先生對路途也有微妙的情感,在兩人的相處當中,米先生單方向含蓄的愛放在心中,相當隱晦,到最後一刻才爆發。如此明目張膽地描寫同志議題,羅冬導演表示在今天的內地社會,比20年前接受度高,也越來越平常,「簡單的說,是大部分的人進步了,而且觀眾對電影中的表現接受較高,大部分不覺得這是特別。」

同志話題在社會中還是相當爭議的話題,拍過以同性戀電影《藍宇》的關錦鵬,認為現今電影對同志的描寫比之前已經好了很多,「1980、1990年代的香港電影,會臉譜化同志角色,竊笑同志的關係,剝削或者消費同志角色的多的是。但是在《春光乍洩》、或者一些歐洲電影,都不是扭曲的去看同志情感和關係,如碰到合適的時候,我都會用比較正面的角度去對待這件事。不過,旁邊的『雜音』一定會繼續有。」一旁的羅冬也非常同意,並覺得符號化同志角色的華語片的確是少了。

葉童助陣《紐約紐約》,飾演風華不再的酒店夜總會領班金小姐。

「大陸電影缺乏內容」

土生土長的關錦鵬,覺得香港電影的內容相當優質,大陸市場看似蓬勃,但是內容卻相當缺乏。(黃國立攝)

土生土長的關錦鵬在兩岸三地都有拍攝電影及提拔一些新導演,對於現在很多人說「香港電影已死」,他並不這麼認為,「眼見大陸的市場好像很蓬勃,因為有充足的觀眾量。貌似蓬勃,但其實電影內容相當缺乏、不夠深刻,很多大陸電影人都知道,只是市場逼着一路向前走。我覺得現在很多香港導演在這方面是很優質的,過去的香港電影在內容上也發揮得最好。」同時,有很多年輕導演從本土出發,他也覺得是好事,「很多香港年輕的導演還死守在香港電影市場,他們有一定的本土意識,關心香港這個地方,是彌足珍貴的。」

關錦鵬看《紐約紐約》的劇本時候,覺得阮玉娟這一角色與早期的法國電影的女性角色相似。(黃國立攝)

「有一些導演在想,如果大陸的資金流入香港電影,可以不需要動用自己太大筆資金,而題材的選擇可以更多,可以深刻些,不是只拍照顧市場的電影。」或許這是另一條出路,不過他覺得這就需要經驗較多的導演去多做一些事,甚至合拍片也不一定是空泛的,「始終我覺得,包括投資人、製片、導演和編劇等,到底是否要去做深刻些、內容上較講究的項目,這是非常重要的。」

《紐約紐約》6月9日上映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