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曾國祥月薪八千做打雜 不靠父蔭入圍金馬:陳可辛帶我入行

撰文:朱小博
出版:更新:

訪問以前,先觀賞香港亞洲電影節的開幕電影《七月與安生》……入場是必須的,好歹要了解一下,36歲的曾國祥憑什麼和杜琪峯、馮小剛同時入圍競逐金馬獎最佳導演,又是如何造成父與子同屆獲得金馬獎提名這種巧合(曾志偉憑《一念無明》提名最佳男配角)。
有趣的是,15歲已經立志要做導演、21歲正式入行,曾國祥熱愛電影緣自王家衛,接觸電影始於陳可辛,倒是父親曾志偉的影響,幾乎沒有:「那個年代,正是他事業上搏殺期,最長試過兩年沒見面。再加上,我根本抗拒看他的電影,你懂的,小時候看到爸爸在電影裏總是被打被欺負的那個,很不好過……」
先放下偏見,先不談父蔭,聽聽曾國祥說他的故事:從前有一對父子,因為電影愈行愈遠,也是因為電影,他們倆再次肩並肩,一起走過紅地氈。
攝影:符祥定

去年初獲邀執導《七月與安生》,曾國祥的命運從此改寫,也讓他的名字成為電影圈的頭號搶手貨。

可能是我聽過最甜蜜蜜、出自一個父親口中的話,一聽說曾國祥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提名,曾志偉說:「用盡畢生身家,也要使黑錢幫兒子買個獎回來!」這話當然是戲言,不過隔住個屏幕既能感受到兒子生性父親倍感安慰,也想像得到不知道多少人又要帶着不屑藐完又藐說:「還不是靠父蔭!」我想,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曾國祥走到今天,也不是一朝一夕光靠父親。公平一點,15年耕耘,對誰來說都不容易。 

去年初接到陳可辛的電話,獲邀執導改編自內地「網紅」安妮寶貝的同名小說《七月與安生》,曾國祥的命運從此改寫。9月電影上映至今,內地票房累積過兩億人民幣、入圍金馬獎,也讓他的名字成為電影圈的頭號搶手貨。 

《七月與安生》中,家明同時周旋於七月與安生之間的處境,曾國祥不是沒有經歷過的。

「幾乎每天都收到老闆、監製的電話,說手上有個什麼什麼劇本,希望請我執導。不只這幾天,是從這部電影問世以來,我就開始處於人生事業上的一個高點。」

曾國祥說:「愈是聽的電話多,我愈是告訴自己下一部作品一定要小心挑選,絕不能為了『食住個勢』為拍而拍,我不是那種鬆毛鬆翼的人,畢竟努力了15年才走到今天這一步。」 

𡃁仔時期,姊姊最重要 

從入行算起是15年,其實這個電影夢萌芽,遠遠不止。「我家不是什麼有文化氛圍的家,爸爸又經常不在家,是我13、14歲真正開始成長、開始接受資訊的時候,姊姊(曾寶儀)教我喜歡電影該看哪個導演、喜歡看書該讀哪個作家。與其說影響,姊姊對『𡃁仔』時期的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人。」 

曾國祥成長的1980、1990年代,正是香港電影發展最蓬勃的日子,算起來那20年間曾志偉拍戲超過150部,曾國祥看電影卻盡量避開父親的作品,難度極高。 

老實說,作為星二代,起步比別人容易,不過真正困難的,是起步以後要走的路。
曾國祥說:「不少人說我的《七月與安生》,是女生版的《雙城故事》。」

「小時候甚至抗拒看他拍的戲。你也知道那個年代他拍的都是鹹濕佬、被人欺負、吳準少那種……倒是王家衛,被我視為電影上的啟蒙老師。我看《春光乍洩》,知道原來華人導演也有一天能走進康城,得到導演獎;我看P.T. Anderson的《Magnolia》,知道即使是一個才27歲的年輕導演,也能刻劃人性如此么心么肺。不是說我也一定能行,而是這兩個人告訴我,可以去做。」 

於是11歲跟媽媽、外婆移民到加拿大,21歲完成多倫多大學的社會學學士學位以後,曾國祥就一個人回港,在電影圈起步。 

「老實說,作為星二代,起步比別人容易,不過真正困難的,是起步以後要走的路。」 因為爸爸的關係,曾國祥大學畢業以後,第一份工就是加入陳可辛的電影公司,擔當打雜工作。 

「小時候就很少見爸爸,在香港住的時候少見,後來移民更是兩年都見不到一面。一直已經習慣了他不在身邊,倒是難得回一次家,身邊突然多了一個有父權的人,大家都不自在。小時候會怪他不想我們、也不管我們,直到入行才明白這一行真的能忙到這個程度。」 

即使是曾志偉的兒子,曾國祥入行初時不單月薪只有八千,頭兩年的工作還是大多花在斟茶遞水沖咖啡叫外賣上。

月薪八千,由打雜開始 

月薪8,000,看似不多,其實一天24小時不管吃睡都在電影公司裏打發,倒是要用錢的機會也不多;工時自由,其實換個說法是根本就沒有下班時間,即使是曾志偉的兒子,入行頭兩年還是大多花在斟茶遞水沖咖啡叫外賣上,「除了沖咖啡叫外賣幫手找資料,那時候電影還是用菲林拍,我記得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做跑腿,一卷一卷送到港九新界各大戲院;然後最多的時間花在等沖菲林、等電腦一格一格數碼化菲林上。兩年以後,陳可辛才開始把MV交給我剪,才讓我開始跟電影。第一個進導演組做場記跟的電影,我還記得是《三更之回家》。」 

曾國祥一入行便跟着陳可辛,從他身上學到認真的製作電影。「他最了不起的是特別會跟演員溝通。」

話說回來,夢想做導演的文藝青年,第一次做場記導演是大師陳可辛,而男主角之一是自己的父親曾志偉,這些機會…… 

「的而且確,我比別人幸運在,帶我入行的是陳可辛。小時候喜歡看戲,到在陳可辛身邊看他拍戲,才知道小時候『懶』文藝青年,眼高手低藐別人太不實際,其實拍電影要學的很多,在香港拍戲更是很難。我覺得陳可辛最值得我學習的是,他和拍檔許月珍的認真,製作電影每個細節每一關都親力親為。而拍戲現場,陳可辛最了不起的是特別會跟演員溝通,就在《回家》片廠,我看着他在原麗淇(片中飾演黎明妻子)耳邊講戲,說到哪一句希望有淚花,說到哪一句眼淚要滴下來。那3年裏學到的,我至今受用。那3年裏我從不覺得辛苦、不覺得沒有盡頭,反而覺得要學的太多,時間不夠用。」 

爸爸從小不太管我們,某程度上也是為了讓我們少被這個圈渲染,可以像正常小孩一樣成長。小時候的不開心,我不知道是不是也能算是一種慶幸,別人家的男生有father issue,少不了和父親衝撞。而在我最反叛的年代,因為和他太少見面,連衝撞、連那一下爆的機會也沒有。
曾志偉這不怎麼回家的爸爸,在外倒是義氣仔女;曾國祥入行才知道作為曾志偉兒子,可以很光榮。

反叛時代,連衝撞也沒有

從入行開始就被人說靠父蔭,一直走到今天走到金馬獎,還有人說他靠的是曾志偉。曾國祥說小時候的確覺得爸爸這個角色太陌生,幾乎沒有怎麼參與自己的人生,入行以後卻因此受盡抨擊,實情冤枉得很。不過也是因為入行,爸爸的形象和影響這才立體生動起來,才知道作為曾志偉的兒子,可以很光榮。

「爸爸從小不太管我們,某程度上也是為了讓我們少被這個圈渲染,可以像正常小孩一樣成長。小時候的不開心,我不知道是不是也能算是一種慶幸,別人家的男生有father issue,少不了和父親衝撞。而在我最反叛的年代,因為和他太少見面,連衝撞、連那一下爆的機會也沒有。」 

更何況,這個不怎麼回家,也不怎麼理老婆孩子的爸爸,在外倒是形象鮮明,數十年如一日的義氣仔女、行頭大哥,最愛幫人,最愛攬別人的事上身。 

這些年,才開始了解他

「從入行開始,我跟爸爸才有了共同圈子和話題;也是入行這些年,去到哪,總會遇到有人走過來,握着我的手跟我說,想當年受到爸爸的恩惠或者幫助;在片場看爸爸拍戲,我發現那一輩演員特有的誠懇和熱情,他是做幕後出身的,所以對幕後特別好……這些年,我才開始了解爸爸、敬佩爸爸,再看他拍過的戲,學會欣賞還覺得很自豪。其實不少人說我的《七月與安生》,是女生版的《雙城故事》。」 

回歸基本,曾國祥一對一,與女朋友王敏奕樂於宅在家中大眼對細眼。

話說《七月與安生》,除了周冬雨和馬思純兩位女主角,還有曾國祥親自面試挑選的新人男演員李程彬。因為五官面形和彭于晏也長得太像,從電影上映至今李程彬都因此備受抨擊,因為先天優勝贏在起跑線上,打後卻舉步維艱,這種感覺想必曾國祥最有同感不過。 

「活在別人的影子下,這種說法也太嚴重。剛開始我貪玩又沒有任何成績,被人批評是『抵』。」
他表示,「其實他是一個新演員,我也還是一個新導演,大家都才剛開始,進步空間還很大,有時候不用想太多,不要覺得自己背負太多,做好自己的本分,總有一天,會有人欣賞你。」 

喜歡這個又放不下那個的心事,曾國祥嘗過,「其實是件很痛苦的事……」

後記 致青春 

話說「抵」被人批評的一段黑歷史,是6年前,曾國祥被指「一腳踏三船」。電影裏的家明同時周旋於七月與安生之間,曾國祥更威,一次過搭上3個𡃁模。我問曾國祥,那種喜歡這個又放不下那個,家明的心事應該沒有人比你更懂吧? 

「我當然試過,說沒有是騙你的……你可以站在道德高處批評別人,但是當事人未必可以控制得了。我當時不是優柔寡斷,我想說同時喜歡兩個人其實是件很痛苦的事,傷害別人的同時,自己又遊離於既喜歡兩個人,又明知道自己做錯的狀態,一點也不過癮。」 

這個當年喝酒,下下學足爸爸會醉到被人抬出來,又會同時喜歡3個外形雷同的𡃁模的曾國祥,如今喜歡和女朋友王敏奕宅在家裏,即使是公布入圍金馬歡天喜地的那個晚上,也放棄和大班朋友狂歡,而是和女朋友兩個人吃頓簡餐慶祝,只能說,誰沒有錯過,誰沒有青春過?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