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日與夜:陳偉豪(2)】盼除上一代惡習 冀教下一輩自愛

撰文:曾柏熊
出版:更新:
陳偉豪(左三)認為,不少年輕球員繼承了上一代的惡習,寄語他們要自愛。(梁鵬威攝)

陳偉豪未打算掛靴,但總有天會不敵年齡。過去不少足球員退役生活潦倒,球會、足總及政策上都未能對球員有很多支援;但偉豪卻認為,球員自身的態度才最重要。

其實很多本地球員跟陳偉豪一樣收入不俗,足球員職業已非朝不保夕,只在於球員本身會不會計劃理財。(梁鵬威攝)

過往不少球星當打時賺過盤滿缽滿,惟不善理財,又缺乏其他工作經驗,掛靴後的生活難稱愜意。近年球員大多懂得未雨綢繆,加上奧委會與民政事務處於2008年推出「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讓運動員(包括足球員)有機會轉型,其中受惠的如李偉文便曾轉職駕駛導師。政府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亦表明將制定退役運動員就業計劃,資助及鼓勵學校及體育總會聘用退役運動員。

 

再者,近年社會足球風氣改善,愈來愈多足球學校相繼成立;上周足總亦宣布一個從5歲兒童開始展開的新青訓計劃,未來本地教練的需求必定大增,擁有實戰經驗的教練勢更吃香,球員若把握這種優勢而好好發揮專長,大抵已不愁退役後的生計。

陳偉豪雖打算繼續征戰綠茵,但他早有準備,除了早年考獲地產代理牌照外,亦有亞洲足協D級教練牌,今年暑假將報讀再高一級的C牌和證券經紀牌,終有一日意志不敵年齡時,足球行業內外都有更多選擇。

為保良好比賽狀態,足球員必須有所犧牲,減少玩樂,專心訓練。(梁鵬威攝)
過去陳偉豪一餐吃三碗飯,30歲後吃什麼都要好好想清楚,所以他現在經常都很肚餓。(梁鵬威攝)

享樂佳態難並存 做球員就要犧牲

 

不過,就算轉型之後,育有一子的偉豪亦想教導兒童,因為在他眼中,「上一代的惡習」其實在當今新一代球員中依然常見,要改變這種風氣,必須由下一代開始對症下藥。偉豪所說的惡習,是指上一輩「愛蒲」的習慣:「很多天份比我好得多的球員,卻以為燈紅酒綠才是球星的生活,最終沒有任何成就已被遺棄。」他表示,這種錯誤觀念在年輕一輩亦非罕有。

 

年過三十,偉豪自感新陳代謝減慢,體重易增難減,過去每餐食三碗飯,現在卻不得不好好控制食量,嗜甜的他現在連兒子吃剩的蛋糕亦不敢「執手尾」,怕增磅而影響狀態,「有誰在年輕時不愛享樂﹖我也有過這種經歷,更希望用自身的經歷告訴別人,當一個職業足球員,就必須有所犧牲,良好狀態與享樂,總難以並存」。

陳偉豪見識過太多天份比自己好的球員沉迷燈紅酒綠,最終沒有任何成就已被球圈遺棄。(梁鵬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