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前港將蔡俊明任澳門隊總教練 濠江年輕車手衝破成長窘境

撰文:陳天朗
出版:更新:

於澳門,全職運動員極為罕見,可能一雙手就數清。2014年,前香港單車手蔡俊明接過澳門單車隊教鞭,擔任總教練,一併將場地單車項目引進澳門。其後有年輕人願意轉任全職,在更專注的訓練及教練嚴厲摧策之下,不斷突破,挑戰更高水平賽事。
攝影:林若勤

劉朗燊及楊子淳,兩名末代「90後」,4年前加入澳門單車隊,湊巧遇上前香港單車代表蔡俊明接手車隊,把他們帶入「鑊場」,集中火力應付場地賽,更獲安排來港集訓。劉朗燊說教練着重鍛煉耐力:「他由一開始到現在都常常強調,耐力是單車運動員必需具備的底子。」蔡俊明解釋,單車是帶氧要求最嚴謹的運動:「我們有科技儀器監測運動員耐力,基本上此指標的多少,直接認定他們的水平,因此我上任首兩年便針對操練耐力,欠缺有氧訓練的基礎,很難有好成績。」

前港將蔡俊明(中)擔任澳門單車隊總教練,帶領劉朗燊(左)和楊子淳(右)衝破障礙,在國際舞台力爭一席位。(林若勤攝)

初轉全職 青年賽穿金戴銀

他們起初參加亞洲區的場地賽,只求賺取經驗,劉朗燊說:「那段時間明明練得十分艱苦,卻也無法完賽。」十多歲才接觸單車運動,較別人遲起步,劉朗燊自覺力有不逮,亦意識到全心全意投入練習的重要。2016年,他主動要求轉為全職運動員,不久後即有成績,於泰國場地單車亞洲盃青年計分賽贏得冠軍。比劉朗燊小1歲的楊子淳,雖然未有轉全職,也在2017年連奪場地單車亞洲盃青年男子捕捉賽季軍,以及亞洲場地單車錦標賽青年男子捕捉賽亞軍。最後一年以青少年運動員身份嘗到獎牌滋味,兩人翌年升格為成年運動員,對手實力「升呢」,身旁全是在大型運動會金牌得主,或是經驗豐富經驗的高手。朗燊和子淳當然無法立時適應賽事節奏,彷彿回到初入隊時的窘境。

劉朗燊(前)是少有的澳門全職運動員。(林若勤攝)

「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

「像天與地。」朗燊直認不諱:「又回到無法完賽的境地,空白一片。從得到了獎牌,一下子跌落地面,似是白費了幾年,間中會質問自己這幾年辦到什麼?是否什麼也沒達成到?」子淳亦有感而發:「成年組的速度相比青年組實在差太遠,甚至連跟上的能力都沒有,很快被主車群拋開、被淘汰。」面對現實,兩名小伙子笑稱想過放棄,但也明白不可着眼於成績,子淳說:「練就一定要練,可是未必需要過分計較得失,始於追求成績的心情自己能夠調整。」一年過渡期,朗燊笑稱「全年畀人鬧」,罵人的蔡sir何嘗不是為愛徒好?「在成年組別競爭,真的要問自己憑什麼?年資比人淺,能力比人弱,要贏只能刻苦練習,希望他們明白亞洲區水平之高,繼而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劉朗燊(右)轉做全職運動員初期,即於亞洲盃贏得青年組記分賽冠軍。(林若勤攝)
+1

深明沈教練之道

蔡俊明於1999年至2005年期間擔任全職單車運動員,與黃金寶同期,師承現任香港單車隊總教練沈金康。跟隨過沈教練訓練,當下化身「蔡sir」,蔡俊明作風自然也較為嚴格:「我當然明白,如果運動員害怕捱苦,便難以於亞洲舞台爭取成績。我以過來人的身份及經驗,再借助科技數據配合,安排合適的練習及難度予運動員。我不是要求高,而是如今單車在亞洲區的水平已經需要這種條件的訓練。」捱過一年過渡期,朗燊表示自己今年逐漸達到完賽目標,更於雅加達亞運男子全能賽取得第7名,表現可圈可點。蔡sir對此感到滿意:「澳門地區人口小,配套不足,貿然挑戰一些已發展單車運動相當成熟的對手,其實真的很輸蝕;然而朗燊今年成績非常理想,以他頭8名的時間和積分差比較,又不算相差太遠。」

蔡俊明擔任澳門單車隊總教練,現階段要為隊員打好基礎,艱苦的耐力訓練不可少。(林若勤攝)

展望2022杭州亞運

由接任教練前連場地單車項目皆不存在,到此刻年輕運動員一步步克服高強度訓練及比賽,蔡sir指出澳門體育發展還需更多像朗燊的「全職勇士」:「在我接手的早期,似是一張白紙,車隊荒廢多時,車手只得一、兩個。適逢前任教練退休,體育局作全球招聘,我得到消息就馬上應徵。後來計劃來港集訓是因為澳門缺乏場地,加上自己熟悉香港配套。反觀澳門仍未發展符合全職訓練的配套,例如操練時數不足,這些問題有待解決。此時有部分運動員仍在考慮中,難得劉朗燊願意行前一步,我們會盡量滿足他,希望他做得更好。」未來蔡sir暫定會以場地賽的非奧運項目如捕捉賽及記分賽等作目標,力爭衝擊成績和獎牌,以爭取更多資源及提升運動員信心,再將目光投向2022年杭州亞運。

澳門欠缺場地,劉朗燊(右)和楊子淳(左)特地來港訓練。(林若勤攝)

新地粤港澳大灣區青年盃(大灣區盃)
距離:50公里
路線:與公眾50公里路線相同(尖沙咀起步,經長青隧道、青馬大橋及汀九橋至馬灣,再經南灣隧道、昂船洲大橋及尖山隧道至沙田,然後返回尖沙咀)
參賽選手:來自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18至 40歲的人士。活動僅限獲邀者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