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馬術大師賽】水電工變「幕後畫家」 單泰康盼助港馬術躍進

撰文:陳天朗
出版:更新:

「浪琴表香港馬術大師賽2019」今周五(2月15日)起一連三天上演。鞍上人的表現固然備受注目,場地上每個欄杆,以及一幅又一幅賽前半小時方公諸於世的路線圖,更是本土馬術場地設計師單泰康的心血結晶品。他們幕後的努力,成就了更多香港馬術好手的冒起。
攝影:林若勤

現年49歲的單泰康(Michael)1988年加入馬會,在雙魚河馬術中心擔任水電維修技工。槌子和板手本與馬術毫無關係,但Michael還有一項特別任務:「當時我負責準備場地障礙賽所需的計時儀器,漸漸對馬術產生濃厚興趣,並主動請纓協助場地設計小組搬動欄杆。」其後他轉任馬術場地工作,對馬術的熱忱有增無減,後來獲上司賞識,被派往德國深造:「5星期的實習中,日間擔任當地國際級賽事助手,夜晚再上理論課講解賽例,學習經歷十分充實。」

單泰康(右)的工作不單是規劃場地,更要與港隊各支梯隊交換意見,協助他們提升訓練質素。(林若勤攝)

作為馬會馬術場地設計師,單泰康平均一年規劃多達200場本地及國際比賽的路線圖,比老師每學年制訂試題更頻繁。對於「出卷」的原則,Michael有多方面考量:「首先要聽取賽會要求的主題和比賽模式,了解賽事是比拚速度、得分,抑或穩定性,還有取得場地尺寸數據,之後再考慮參賽者的年紀和能力。此外我更會代入騎手的狀態及馬匹的接受程度。馬兒有第六感,牠們能感應到騎者的心理。」得到所需資料及初步概念後,便會開始繪圖:「先用電腦軟件勾畫路線長短、計算時間,接着依照贊助商的顏色和其主題選擇用料,加插裝飾。製圖完成後還要實地考察,檢查電腦計算與現場環境有否出入。」

今年的浪琴表香港馬術大師賽,馬會工作人員連同馬術義工將組成40多人的團隊,在僅約半小時的過場時間內更換障礙物。(林若勤攝)

今屆香港馬術大師賽,單泰康將與另一名德國的場地設計師合作,在2個月內畫出最少15幅不同的路線圖,這些賽道究竟會有何特點?「今次賽道主要以一連串急彎和直線組合以成,冀為觀眾帶來一場剌激的比賽。」場地障礙賽的跳欄佈局一貫都是在正式比賽前半小時才公開。當騎手策馬熱身後,他們會親身繞場一周(俗稱walk-course),研究路線的走向,嘗試找出最短的路線,對應場地設計師意想中的答案。至於入場觀眾,Michael則提供一些觀戰小錦囊:「我們不但能從障礙物的高度預計賽事的難度外,還可着眼於每個障礙物的數字,這堆數字的編排決定了路線的走向,與騎手一起思考可行路線,增加欣賞賽事的投入感。」

這張路線圖範例清楚列明每個障礙物的數字,騎手作賽時需要順次序地策馬跨欄,如未有依序作賽會被取消資格。(林若勤攝)

除了設計馬術場地,單泰康亦會與香港青少年隊密切溝通,了解他們對障礙及路線的意見而作出相應調整,並逐步向小將們增加難度,幫助他們進步:「青少年隊經常出外參賽,如果我們不給他們更嚴苛的線路,他們在外時便不懂解決困難。」增設2項亞洲青年賽事,正可讓馮浩源(Edgar)及鍾子翔(Vincent)兩名新秀表現自己,Michael也向他們投下信心一票:「香港馬術隊未來絕對有希望!因為馬會一直全方位地投放大量資源於馬術發展,包括騎手日常訓練、馬匹質素、場地設計師的培訓等方面;Edgar和Vincent潛質都相當優厚,成績也突飛猛進。」

單泰康認為一條好賽道必須順暢,絕不能令騎手和馬匹產生危險。(林若勤攝)
單泰康熱愛這份工作的程度,甚至連手機外殼上也印上過去浪琴表香港馬術大師賽的路線圖。(林若勤攝)

單泰康2017年考獲國際馬聯(FEI)二級場地設計師,意味着他能勝任國際賽事的主設計師。Michael直言再上一級是他的終極目標:「我希望這3年能夠參與更多國際星級賽事的場地設計工作,以達到第三級考試的鏽條件。」2008年北京奧運馬術項目在港舉行,市民難得親眼欣賞高水平賽事,Michael坦言該次承辦成為了香港馬術發展的契機:「京奧後馬術運動受關注程度急增,排隊輪候習騎的人數大幅上升,愈多人參與運動項目,我們便愈容易發掘精英。未來我會跟成年隊及青年隊繼續緊密合作,盼能令香港馬術發展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