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艇】為代表香港曾捱麥皮 安宜划過人生湧浪 挑戰環島之旅

撰文:張倩儀
出版:更新:

正午時分,艇手們魚貫出海。陽光刺眼,男生都戴上墨鏡,但安宜(Anna Fisher)只管眯著眼睛環視海面,儘管眉心緊皺,她仍以悠然的動作划出海中心,在幾架天星小輪間,對抗着一波波湧浪。
甜美的女孩,從小到大為了實現一個夢想,一直在人生的湧浪之中,尋找節奏。

那天吹着有勁的東風,安宜向西划,頂上長長的馬尾順風揚起。兩年前,安宜為成為亞運帆船代表剪成一頭短髮,2年後秀髮長回來了,更適合樣子甜美的她。安宜愛美,但更愛賽艇,手上的繭厚得明顯,剛出海才半小時,左手掌心的皮已又磨得出血,這些可能是她之後要達成的創舉——成為香港第一位女生完成單人賽艇環島45公里的代價之一。

安宜將會在11月15日參加香港遊艇會賽艇環島大賽,由銅鑼灣起步,順時針行經過石澳、赤柱、香港仔、中環和灣仔,最後將於原點衝線。雖然賽事將有多支隊伍參加,但女子單人就只有安宜一人挑戰。

安宜說她是一個「坐不定」的人,卻能在手執雙時定下來。(鄭子峰攝)

「我將會是第一個完成(單人艇)環島的女生,That will be absolute a record(那將是一個很棒的紀錄)。」擁有一半英國血統的Anna,生怕自己辭不達意,受訪時夾雜不少英語,說起獲香港遊艇會邀請參加「賽艇香港環島大賽」,她直言:「我本來不想划(環島)的,因為很辛苦。」卻因為一句「沒有女生獨自完成過」,她就「轉軚」答應:「OK well是時候了,沒有人做過,那我玩吧。」

能成為「第一人」,對安宜來說意義重大,「我覺得人生要Leave a Legacy(名留後世)」,擲地有聲的一句,是Anna執意挑戰這海上馬拉松的原因之一,要以「留名」填補被迫開賽艇的遺憾。

一個隨心,想做就做的人,陽光再刺眼也無阻她在海上自由的划。(鄭子峰攝)

這個有着宏願的女生,自小在電視看着運動員在奧運代表國家爭取榮譽,令她從小已決心代表香港或英國出賽。今年29歲的Anna畢業於香港大學,有支持自己成為「自資全職」運動員的父母,更曾代表香港出戰亞運帆船。「當時想甚麼項目都好」,Anna憶起小時候的自己,愈見興奮:「以前覺得運動勁的人好型,奧運期間每晚都和爸媽守在電視前,看著運動員為國爭光,曾幻想自己有一天都可以做到。」從小女生的空想到真正為港披甲,她說一切都是幸運,或者叫命運。

幸運,路卻一點都不平坦。

Anna沒太高運動天份,中學時期不論打籃球、羽毛球還是踢足球,她永遠是最後一個被選上的人。看到希望的一刻,是升上大學不久,收到港大賽艇學會招生的電郵,她沒想太多就果斷入隊,「剛進隊一個月,教練就覺得我划得不錯。」

這天風稍大,浪不時打到艇邊,安宜說沒有想過體重變成了優勢。(鄭子峰攝)

安宜身上的每一個紋身也別有意義:

天賦和阻礙 只一線之差

安宜1.76米的身高是別人求之不得的天賦,身高手長,划幅大成了優勢,未料再進一步加入港隊訓練後,這天賦卻成為代表香港的阻礙。若要代表香港出戰女子輕量級划艇項目,每人體重不得超過59公斤,而且港隊在體重上限較高的公開組沒有出隊,這讓當時63公斤的Anna別無他選,只得全力減重。

「隊友們都是小隻的女生,在划完20公里後,她們可以吃光兩碟飯,我⋯⋯就是一小碗麥皮。」Anna激動的說著,有時候一餐只能吃幾條甘筍,餓了就睡,因為睡了就不餓;「因為經常胃痛,差不多每個星期都要見醫生,那時候身體很差。」Anna長得高,就算減脂甚至減去肌肉,體重也難達「標準」,不僅身體響起警號,就連精神壓力也大得誇張。

一個人,45公里,沿途沒有音樂和人聲,只有自己內心的對話。(鄭子峰攝)

命運還是抉擇?

對於最愛牛扒和雞肉的Anna,這一年的節食,簡直是煎熬,也感到無能為力,她頓了頓,說這是她幸運的人生中,最深刻的一次失敗:「太辛苦了,好吧,算了我不玩了,決定Quit(離隊)之後我就不再想,放鬆自己,至少我有盡力嘗試過,做不到就做不到吧。」

安宜「被迫」放下運動員身份,碩士畢業之後全職在拍賣行工作,朝九晚六在一個連窗都沒有的辦公室中度過。「我連太陽都看不到。」Anna自認好動,除了坐在艇上的時候,她基本上坐不住。

划過會展,對面是鐘樓,定時會有天星小輪經過。(鄭子峰攝)

本以為要就此回歸「正常人」生活,三個月後Anna回歸海上,決定自資成為全職運動員,不過這一次她毋需再與體重糾纏:「原來身材不是障礙,在帆船上,我的重量可以『壓船』,不用減磅反而要增磅,超開心。」她更獲帆船前輩湯潔芳的邀請,帶著一年經驗轉戰亞運帆船項目,終在2018亞運披上「HKG」三字的賽衣。輾轉達成兒時夢想,她卻形容為純粹「Lucky」,就像是自己的體格,一切都是命中註定。

曾經不設實際的宏願,「HKG」三字,安宜最終也穿到身上。(鄭子峰攝)

人生如划艇 海浪湧來 也要主導節奏

亞運後,Anna仍堅持做「自資全職」運動員,一方面兼職英語補習、數據分析師、人力資源訓練項目經理,只為能全心留在艇上;比起帆船即時應變的刺激,她更熟悉划艇「入定」的感覺。

天星小輪緩緩駛過,海上泛起一陣又一陣湧浪,打在Anna艇邊,她不慌不忙地控制節奏,比起坐在橡板艇上的我,表情更平靜。「在失敗或是無能為力的事上想太多,就更不能Move Forward(前進),要Learn from failure(從失敗學習)然後繼續。」Anna說。

一個人,45公里,沒有音樂也沒有說話的伴,只有自己和大風大浪的海。海面同樣會因為天氣、風向而改變,時而平靜,但更多時候會被浪打亂節奏,殺她一個措手不及。面對風浪,Anna解釋自己習慣數著「十槳、十槳⋯⋯」,每個十槳都對自己更有要求,好讓自己重新調整和投入,人生也應如此。「不管多久,我都會完成,我一定不會放棄。」嘗過失敗後的不甘,她已學懂在大浪洶湧的人生中,抓緊屬於自己的節奏。

安宜笑說比起「人生勝利組」更像「幸運組」,但幸運一切沿自她的樂觀。(鄭子峰攝)

香港隊至今已獲得30個東京奧運資格、及17個殘奧資格(按圖放大):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