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教練選舉】劉南銘傳授樂觀思維 雷雄德亦師亦友
教練工作不簡單,因為每位運動員都有自己性格、想法、經歷,亦有不同身體條件,甚至不同社會地位。作為教練,如何令每個不同的運動員,都得到最適合的培訓,絕對是個大難題。劉南銘和雷雄德,一位帶領殘疾人羽毛球隊,一位指導不同人如何成為教練,各有挑戰,殊不簡單。
攝影:龔嘉盛、黃舒慧
以平凡心應戰 不以勝負為重
劉南銘是馬來西亞人,約在2008年前來到香港,並在2017年底開始加入殘疾人羽毛球隊。這份工作對他來說是夢寐以求的,「教導別人就像是一場歷險,因為每個人都有很大分別,尤其是教導殘疾人士,大家的身體限制都不一樣,需要互相配合,並不簡單。」一個外國人、一位健全人士,是如何帶領這支球隊不斷創出好成績,奪得多個大賽獎牌?「首先我要令自己融入他們,了解他們的難處,才可以定出最適合的訓練。」說來容易,相信過程並不簡單,但劉教練答問題時,總是帶着笑容,一副開懷模樣,「希望可以正面一些對待整個過程,同時也可以為他們注入正能量,不希望他們覺得我是殘疾,你是健全,而希望大家融合在一起。」劉教練說,希望隊員透過運動,明白世上沒有最強的人、明白不斷進步的重要性。
劉教練說運動員是局內人、教練是局外人,運動員通常心中只有一件事──如何取得勝利,而作為教練就是要帶領他們抽身而出,看全盤局面。「與他們多聊天,打好關係,建立信任和共同理念,讓他們把問題交給我,專心去比賽。」劉教練很信奉一句說話,「C'est la vie(這就是人生)。」擁抱這樣的心態,自然輕鬆得多。「即使比賽有多困難,你想太多都沒有用。踏入賽場,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以平凡的心態面對。」比賽的輸贏對他而言,從來不是最重要的事,運動員如何享受比賽才最重要。就像他說自己喜歡打羽毛球,又難得可以以興趣維生,是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在旁觀看羽毛球隊練習,在場上無比認真,但訓練結束後,又看到劉教練一臉笑容的和運動員聊天,也許對這位全年最佳教練獎得獎者而言,這就是教練的人生。
薪火相傳 正是最大的回報
教練,並非天生就知道如何成為一位教練,同樣需要培訓、練習。作為一位培訓教練的教練、作為一個大學教授,雷雄德博士又有甚麼心得?「我很喜歡培養教練的工作,箇中有幾個原因,其中一個是喜歡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無論是競技運動或普及運動,那種互相交流、共同成長的關係十分微妙。」大家喜歡同樣的運動,自然投契,當中的互相尊重,是雷教練最珍惜的一件事。「在知識轉移方面,我一直在大學從事科研工作,認為大學的科研知識,並不只屬於大學。作為一個學者,我認為自己有責任把這樣的公共知識,薪火相傳開去,而培養教練的工作,正可以做到知識的轉移。」他說有時候重遇一些以前的學員、現在已轉換身份,成為教練,告訴他把以前學過的東西繼續傳授開去,那份喜悅無與倫比。「你不知道甚麼時候有回報,但等到回報的那刻,就是我一直做培養工作的動力。」
培訓教練的工作,當中有無窮樂趣,但除了知識的轉移、技術的傳授,在精神層面上,雷博士又有一套甚麼哲學?「從我當教練,到現在我做教練培訓,我都只有一個思想,就是令參與運動的人開心。」無數的運動員,只有少部分有奪獎的潛質,教練是否就要其他人放棄自己喜愛的運動?「奧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但沒有叫大家拿金牌,但透過『更快、更高、更強』,運動員可以實現自我提升。」雷博士認為幫助運動員實現這種提升,就是教練的工作。整個訪問,雷博士不斷分享經驗,他說有學員問自己為甚麼這麼多說話,自言不喜歡十分嚴肅的面對其他人,和學員的關係亦師亦友。「沒有人的體育知識可以比整個互聯網豐富,自己就像是一個中介人的角色。」把不同的知識搜集,再以自己的方式發放開去。這位「教練之父」說只要自己保持健康,都會繼續做教練培訓的工作,為香港體壇,培訓更多優秀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