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明星賽】多倫多籃球熱 直逼「國技」冰曲

撰文:劉家朗
出版:更新:
自2000-01年,多倫多速龍季票於14年後再次售罄。(Getty Images)

還記得中一時,有個同學參與籃球校隊選拔,穿起NBA球隊速龍的波褲,我們即為他改了個暱稱--「卡達」。卡達(Vince Carter)正是多倫多速龍千禧年代初的象徵,曾為多倫多帶來籃球熱潮。20年後,作為加拿大唯一的NBA球隊,今年亦打破傳統,在加拿大航空中心(速龍主場)首次舉行NBA明星賽,延續逐漸成形的籃球文化。

中菲移民增 帶動籃球人口上升

 

從1970年代開始,加拿大放寬了「外來移民」政策,引來大批中國及非洲裔移民入籍,而他們大多數為籃球熱愛者。NBA加拿大區副會長及總經理 Dan MacKenzie 便說:「一年大概有25萬人口從中國及菲律賓移民至加拿大,籃球是兩個國家首選的運動。他們大大幫助了籃球迷人數的增長。」他又補充,「很多在加拿大的球迷是跟球隊一起長大的,有57%NBA球迷是35歲以下」。

卡達在2000年在入樽賽的表現成為經典。(Getty Images)

飛人卡達閃光 新一代視為榜樣


有了「籃球人口」基礎,速龍於1995年正式成為NBA東岸球隊也順理成章;首位打出名堂的球星則是「飛人」卡達,他於1998年從勇士交易來到速龍,不但在2000年明星入樽賽中一舉成名,還連同表弟麥基迪(Tracy Mcgrady)及「咖喱仔」老父戴爾居里(Dell Curry)帶領球隊連續3年(00、01、02)打入季後賽。當時6歲、加拿大出生的76人後衛史度施加斯(Nik Stauskas)便形容,他打籃球全因為卡達:「當年他贏得入樽王後,我們地區擁有如此一個天才橫溢的NBA球員,當時年紀尚小,他是我們學習的對象。」的確,卡達的影響為90後一輩定下了追逐籃球的目標。

速龍後場球星迪洛桑(中)及洛利(左)皆兩度入選明星陣容,都是球隊的當家球星。(Getty Images)

速龍市值狂飆近倍

 

自2004年卡達交易至籃網,以及前「龍王」保殊(Chris Bosh)效力7年後於2010年轉投熱火,速龍一直陷於重建階段。直至迪洛桑(DeMar DeRozan)及洛利(Kyle  Lowry)打法漸趨成熟,成為球隊領袖。自2008年後,於2013-14年後重返季後賽行列,並連奪兩年(2013-15)大西洋區冠軍,令多倫多重燃籃球熱愛。加上12名現役NBA年輕球員來自加拿大,其中2013及2014年新秀狀元班尼特(Anthony Bennett)和安祖韋堅斯(Andrew Wiggins)同是出生於多倫多。

加拿大著名饒舌歌手Drake(右)在2014年入樽賽中,助攻速龍球員T羅斯(左)。(Getty Images)

以球迷的角度,球隊帶來勝利,正是歸屬感的由來。雖然多倫多楓葉隊(Maple Leafs)是國家冰曲聯盟(NHL)的班霸,自1915年來曾13度勇奪史丹利盃(Stanley Cup)成為史上第二多的球隊,但對上一次需回首至1967年。無獨有偶,楓葉隊近年成績一落千丈,2013-14年開始脫離了季後賽行列,今季更排在東岸榜尾。相反速龍的冒起,球迷的歸屬感由此轉移,穿起速龍衣著變成了提升自豪感。加上當地著名饒舌歌手Drake於2013年成為速龍大使,帶來顯著的品牌形象建立。「We The North」活動更凝聚了多倫多在北美職業運動的重要地位。

 

據福布斯最新的數據顯示,多倫多速龍於去年的市值突然飆升,由5.2億美元(約40.5億港元)急升至9.8億美元(約76.3億港元),可見加拿大年輕球員的突破,配合「天時、地利、人和」,讓當地籃球熱潮再次冒起,冰曲雖然仍穩佔「楓葉國」年輕一代的最熱門運動,不過NBA已經緊隨其後,或許,當有下一個富星味的卡達出現,也是加拿大籃球超越冰曲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