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降班】別了,擂台躉南華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2009的南華足主是羅傑承。花大量心機和資源搞市場推廣,可謂羅傑承時代南華的標記。但如果以為南華那一場亞協4強賽事是單靠市場推廣技巧而賣得滿堂紅,那就錯了。看看同是羅傑承系統的飛馬,就算花很多工夫做宣傳工作,也始終沒有堅實的球迷基礎。沒有南華的金漆招牌,再高明的公關招數都不可能有那樣的成果。南華的「品牌效應」,可是用了上百年累積而來的。
外稿來投:李峻嶸撰文

擁南躉的年代,是否過去了?(資料圖片)

【專頁:南華降班】三年6000萬四大皆空 班霸是這樣走上沉淪之路

作為全港第一支華人足球隊,南華曾經盛載着華人的民族情感。在洋人高華人不止一等的殖民地,南華成為首支奪得甲組聯賽和銀牌冠軍的華人球隊,就是為香港的中國人爭回一口氣;加上南華球員為中國隊在遠東運動會屢建奇功,南華的名氣不獨在香港一隅,遠至上海和東南亞的華僑社群,南華都是響噹噹的名字。

南華申請自降甲組,傷透球迷心。(資料圖片)

首贏聯賽華人球隊 「南X大戰」永恆經典

在1930年代六奪聯賽冠軍的南華,戰後繼續是香港聯賽的擂台躉。1950年代的「南巴大戰」是香港的都市神話,但實際上九巴一直活在南華的陰影下。五十年代,南華又七奪聯賽冠軍;到六十年代,南華還能五次稱雄。即使香港在1968/69球季進入職業足球年代,堅持業餘招牌的南華仍然能蟬聯冠軍。七十年代,精工冒起,大量職業外援湧入,堅持只用華將的南華卻能和精工平分秋色。精工初戰甲組的首6屆賽事,南華就曾4次稱霸聯賽。要到1978/79球季,精工始開始其七連冠霸業。這段日子也是南華最難過的日子。7年間,南華3次為護級而戰。1982/83那一季,已願意派遣洋將外援的南華在甲組位居榜末。眾所周知,南華最後獲准留在甲組作賽。但南華戰績差劣帶來的小騷動,正好說明了低潮的南華能掀動那麼多人的情緒。這是精工的成績有多輝煌、踢出來的足球有多華麗都難以有的影響力。事實上,即使南華要護級,有南華的球賽仍然比精工的球賽更有叫座力。

1951年4月28日,南華對巴士爭奪聯賽錦標,「南X大戰」就是如此經典。(華僑日報報章截圖)

在精工退出前的一季,南華終於重奪聯賽錦標。之後十多年,南華幾乎肯定是爭標分子。香港球壇的最大看點就是「南X大戰」。X曾經是愉園、麗新(花花)、東方、快譯通。但總之南華總會是兩強之一。2000年5月20日,南華在大球場射十二碼擊敗愉園奪得聯賽總冠軍。自從這場賽事後,本地賽事就未試過有逾萬人入場的場面。同時,南華也逐漸遠離爭標行列,到2005/06球季更第二次護級失敗。確認南華護級失敗之戰於2006年4月23日舉行。當日旺角場只有3,224人觀戰,但這數字已是該屆本地賽事最高的入場人數。

羅傑承再牽熱潮 因南華百年基業

之後發生的事, 大家都應該知道。南華被挽留後,羅傑承事隔逾十年復任南華足主,並為南華帶來一段中興時期。當年羅傑承帶來的南華旋風,是建基於近百年來南華透過其輝煌戰績累積而來的名氣和影響力。當然,不得不強調的是,由護級失敗激發騷亂到三千逾人在旺角場「送南華一程」,也反映着本地足球在香港社會的重要性已愈來愈低。羅傑承不斷為南華製造話題,大概是因為他也知道,單靠「南華打好波」也不可能救回香港的球市。

羅傑承年代的南華,亞協盃4強坐爆大球場,是千禧年後的球市高潮。(Getty Images)

如果羅傑承手下的南華是過分公關主導,他離開後的南華卻是公關災難。今天仍然經常入場看港超的觀眾中,有很多都是這三數年才留意本地波的年輕人。在這些球迷心目中,南華大概是不值一提的。沒有包裝而且成績欠奉的南華,今屆聯賽平均每場購票人數有1221人,三料冠軍傑志的聯賽平均購票人數則有1673人。就算扣除入場人數特別高的傑東爭霸戰,傑志的平均聯賽購票人數仍是比南華為高的1437人。或許有人質疑,南華今季以將軍澳運動場為主場,所以入場人數偏低。但其實南華在聯賽中只有四場主場在將軍澳上演,而且其中一場的對手剛好是傑志。所以,就算我們不能說傑志已取代南華的擂台躉地位,南華也顯然不是最佳的票房保證。

過去球季平均購票人數遜傑志

幾十年的累積,南華不會沒有大量的潛在球迷。但近幾年的經營不得其法,確實一方面令到南華無法吸引新球迷,也難以吸引離開了的球迷重返球場。假如未來幾年,南華真的專注青訓離開港聯,要在新世代找到南華球迷就更加困難。離開公眾視野數年後,即使他朝重返港超,又是否有足夠的號召力重新開發潛伏在香港各地的擁南躉?

南華足球隊不會消失。但或者「擂台躉南華」正在消失中,甚至已消失了。

過去一季,南華四大皆空,傑志成港超、足總盃及銀牌三冠王。(資料圖片)
傑志於過去一季的平均購票人數,已高於南華。(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