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迫供應鏈空間轉移 台灣半導體全球市佔率將在4年內下滑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研究調查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出具評估報告,指國際地緣政治將使半導體產業鏈展開新一波區域轉移,預估台灣佔全球半導體製造比重,將自2023年的46%降至2027年的43%,而美國在先進製程方面的佔比將有所攀高。

IDC針對地緣政治對亞洲半導體供應鏈的影響發布報告,認為在各國晶片法案及半導體政策影響下,晶圓製造及封測產業在全球布局將與過去情況不同,產業鏈將產生新的區域發展變化。

中國早先祭出半導體原材料鎵、鍺出口禁令,以反制西方制裁。(vcg)

IDC亞太區半導體研究負責人暨台灣總經理江芳韻表示,地緣政治的影響形成強大的推力與拉力,使半導體產業鏈進行新一波區域轉移。各國將更加注重自身供應鏈的自主性、安全性和可控性;未來半導體產業將從全球化、供應鏈功能協作,朝向多區域、多生態競爭。

江芳韻認為,短期地緣政治雖不會立即對廠商的業務產生影響,但長期來看,將是半導體產業越來越重要的考量及發展關鍵。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右)2023年3月16日與暢銷書《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美國歷史學者米勒(Chris Miller,不在圖中)一同在台北出席論壇。張忠謀稱支持美國拖慢中國大陸半導體科技的發展,但半導體供應鏈也將因此走向分岔、自由貿易受重創。(Getty)

IDC表示,隨著台積電與三星(Samsung)、英特爾(Intel)開始在美國進行先進製程布局,預期美國在晶圓代工領域將逐步產生影響力;2027年美國7奈米及以下的先進製程,佔全球比重將達11%。

2023年8月31日,香港,華為Mate 60 Pro智慧型手機展出。華為最新款智慧型手機搭載了新型麒麟9000S芯片,突顯中國反擊美國半導體制裁的決心。(VCG)

然而,中國儘管在先進製程發展遇到阻力,但在內需市場及國家政策強力推動下,成熟製程發展依舊快速。IDC預期,中國佔全球半導體製造比重將自2023年的27%,提升至2027年的29%;台灣所佔比重則恐自2023年的46%,降至2027年的43%。

此外,半導體封裝測試市場也將出現變化,IDC預期,東南亞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2027年佔全球比重將達10%,台灣比重恐下滑至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