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中場休息」 中美矛盾步向延長賽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經歷150分鐘的會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阿根廷達成貿易戰「休戰」協議:美國原定將在明年1月對中國價值2,000億美元貨物徵收的25%關稅得以延期,雙方將利用未來90天就困擾兩國的產業政策、知識產權等領域展開談判。不過,無論是貿易戰暫停,或是隨後談判取得進展,都難以改變未來十數年中美關係趨向緊張的局勢。當地時間上周六(12月1日)下午,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G20峰會剛剛閉幕,全球關注的焦點卻才上演。當天晚上,中美領導人在柏悅酒店(Palacio Duhau)舉行餐會。兩個半小時的會談後,門內傳來一陣掌聲,駐守場外的記者們嗅到風聲,迅速敲打鍵盤。

鑑於中美貿易分歧巨大,直到「習特會」舉行前數日,都無人能確定會議會否真正召開。不過,結局符合外界預期,兩人最終在「不可讓中美關係繼續惡化」的共識下,達成暫時的「停戰協議」。然而,這僅僅是「暫時停戰」而已,之所以如此說,原因既非特朗普擅使手腕、朝令夕改,亦與談判細節無關,而是中美已經邁入矛盾頻發期,貿易戰也僅是其中一環。

G20「習特會」成為全球關注焦點,美方暫緩明年1月1日對2000億中國貨品徵收25%關稅計劃,中美貿易戰進入90天「停戰期」。(視覺中國)

今次會談,兩國外交與經貿領域高層可謂傾巢而出。中方除了副總理劉鶴、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外交部長王毅三位經貿外交領域的重要人物,負責國內經貿政策的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及商務部部長鍾山亦出席會議,顯示中方落實改革的誠意。其他代表還包括駐美大使崔天凱及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

至於美國方面,出席者包括經貿團隊四位核心成員:財政部長努姆欽(Steven Mnuchin)、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及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鴿鷹派齊備。經貿團隊中唯一缺席的,是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當下傳出他將被特朗普「炒魷」的風聲。

特朗普與習近平一見面,便顯示出會談順利的徵兆,他在開場白提到,自己與習近平的「特殊關係」是雙方「最終談成些什麼」的最主要原因。習近平也提及自兩人上次會面後,世界局勢發生了很大變化,願意利用此次機會,就共同關心的問題和下一階段中美關係交流看法。兩國領袖閉門會談長達150分鐘,遠超早前規劃。之後雙方共同合影留念,屬於原定計劃之外的安排。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當下傳出他將被特朗普「炒魷」的風聲。(路透社)

特朗普與習近平一見面,便顯示出會談順利的徵兆,他在開場白提到,自己與習近平的「特殊關係」是雙方「最終談成些什麼」的最主要原因。習近平也提及自兩人上次會面後,世界局勢發生了很大變化,願意利用此次機會,就共同關心的問題和下一階段中美關係交流看法。兩國領袖閉門會談長達150分鐘,遠超早前規劃。之後雙方共同合影留念,屬於原定計劃之外的安排。

除了各方聚焦的貿易戰,習特二人也通過其他方面的互動,釋出善意。習近平在會上承諾管控中國芬太尼(Fentanyl)藥物的出口。這種藥物在美國被視為毒品,但由於其化學結構複雜易變,常常在中國藥品管制名單以外,不少中國賣家以「螞蟻搬家」式的郵寄形式出口美國。今次中國承諾管控相關藥物,有助改善北京在美國輿論中的形象。

中美換來三個月周旋期

努力確實換來成果。美方發出的新聞稿指,雙方完成了「極為成功」的會談。美國將暫緩明年初對華由10%提高至25%的關稅加徵計劃。中國則同意立即增購美國農產品,並且將大量購買美國能源、工業等產品,以減少兩國貿易逆差。與此同時,特朗普和習近平也同意迅速開展關於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網絡安全,以及服務業和農業方面結構性改革的談判。

這樣的結果也被稱為「半暫停」模式:原本已對華開徵的關稅維持不變,但延遲落實新的關稅,以待接下來90天的談判成果。事實上,中美兩國此時都需要休戰,以作調整。美國中期選舉後,特朗普只有半年至一年時間解決國內外各項棘手問題,以預備將於明年下半年開打的2020年總統選舉選戰;而美國股市在經歷連續兩年的回溫後,已顯現疲態。此時,如果繼續向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將令市場出現「硬着陸」風險。一旦這樣的劇本上演,特朗普必然與2020年大選無緣。

美國豆農在中美貿易戰中受到較大衝擊,據美國農業部11月的供需報告顯示,美國大豆庫存上調至9.55億蒲式耳(約合2588萬噸),創紀錄新高。(視覺中國)

至於中國方面,本就正進行着艱難的經濟結構轉型,不少中小企業承受巨大經營壓力,而隨着中美貿易戰延燒,沿海工業地區出口狀況也頻亮紅燈。北京可利用三個月時間調整國內產業佈局,為出口企業尋找新的訂單來源,以規避可能到來的25%關稅衝擊。另一方面,中國對美國農產品也有現實需求。早前,受國內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中國已向美國預訂9,384噸豬肉,佔美國年出口豬肉總量的72%;來自巴西的進口大豆,也遠未能滿足內地需求。

由於中美雙方在知識產權、產業政策方面分歧依舊,不少人仍對中美三個月內達成完整協議感到悲觀。然而,如今雙方承諾談判已屬半年來最好成果。更何況,在北京看來,貿易戰由美國發起,並非中國所樂見。如今雙方暫時停火,已符合中國利益,若三個月後雙方能達成全面協議,更是錦上添花。

兩國矛盾不限於貿易戰

中美貿易戰暫時休兵,無論是對廟堂之中的高官、穿梭各地的商人,或是為商品價格每日精打細算的主婦,都可暫鬆一口氣。然而,不論雙方是否簽署貿易戰協議,也不論習特二人是否「老友鬼鬼」,都不代表中美關係的基本格局出現變化。

2017年11月特朗普訪華時,中方以「新型大國關係」為中美關係定調,做出「國事訪問+」級別的安排,不僅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及國家副主席王岐山與其共進晚餐,更破天荒包起故宮,為特朗普夫婦獻上文藝演出,可說是給足面子。與此同時,特朗普也不止一次提到「自己和習近平是好朋友」。然而,中美兩國貿易衝突終究爆發,圍繞南海、台灣、以及一帶一路問題,中美兩國亦齟齬不斷。

今次雙方領導人協議提及中美貿易,但對雙邊貿易外的議題卻未有明顯闡述。如此一來,早已被炒熱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改革」議題恐怕將成為中美下一個戰場主題。早前在巴布亞新畿內亞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破天荒未產生領導人宣言,巴國總理奧尼爾(Peter O'Neil)更無奈表示:「你知道房間裏有兩個巨人。」當時,中美兩國爭拗的核心便在於WTO應以何種方式改革。

WTO改革問題是中美兩國爭拗的核心之一,中美正就WTO改革方案拉攏第三方支持。(路透社)

中美正就WTO改革拉攏第三方支持。在過去一年,美國、歐盟、日本三方貿易部長已三次發布共同聲明,表示「產能過剩、大規模國有補貼、強制技術轉移,已對國際貿易正常運作造成嚴重阻礙」,矛頭直指中國,相關表態也與美國對華的「301調查」報告中「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指控相當脗合。與此同時,中國與歐盟和印度共同發布了WTO改革提案,以改革機構上訴機制。雙方在這一領域的博弈預計仍將持續。

貿易領域之外,美國在地緣安全領域亦發起挑戰。11月15日,美國海軍「列根號」和「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同時在菲律賓海以西進行軍演,針對目標不言而喻。台海方面,美國軍艦打破以往一年一次的頻率,今年破天荒三次穿越台灣海峽。過去一年,美國在《國家安全戰略》中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並加強對台灣事務的干預,不僅打破慣例,容許美台高官互訪,更藉由美國在台協會(AIT)放出「中國干預台灣選舉」消息,試圖影響上月舉行的台灣「九合一」選舉選情。可想而知,貿易戰休兵後,美國對華挑戰的動作仍陸續有來。

習特二人解不開的結

相比起特朗普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會面後兩國「相逢一笑泯恩仇」(雖然因美方一味要求朝鮮繼續讓步而進展緩慢,但至今仍未偏離半島無核化軌道),中國和美國這兩個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顯然複雜得多。一來,中美矛盾並不僅限於貿易這單一議題,更擴張至國家安全等多個領域,進而演變為「世界秩序話語權之爭」的結構性矛盾;二來,兩國領袖習近平和特朗普也沒有能力阻擋這個趨勢。

在貿易戰的壓力下,中國今年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仍然保持6.5%增幅,在一眾中等收入國家中處於前列位置,並未發生人們擔憂的「經濟硬着陸」,且成功轉型的效果已愈發明顯。至於身為發達國家的美國,縱使今年第三季度GDP創下史上最高的3.5%增幅,也難阻中美之間「追趕超越」的格局。按照這一速度,中國經濟總量必將在十至十五年內超越美國。

事實上,發達國家經濟成長率低於發展中國家,乃正常不過的現象。如今美國的經濟表現在一眾西方國家中穩執牛耳,但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只要實現美國四分之一的生產效率,便能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若按照北京期望,中國成功在2049年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經濟總量更將數倍於美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無論哪位領袖上台,美國都未放棄「維持世界領導地位」的目標。這一目標沿襲了美國建國之初「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的論述,認為美國作為全世界唯一的「自由、民主大國」,有責任領導世界,這樣的思想不分黨派地鐫刻在大部分美國精英心中。但面對中美間如此巨大的體量差距,想要維繫這一「不可能的任務」,美方自然要主動出擊,運用各種方式阻礙中國發展。

2018年10月1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中國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650899億元人民幣,在貿易戰壓力下,仍然保持6.5%增幅。圖為四川某工廠生產車間。(視覺中國)

中國方面,鄧小平時期確立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成為了執政黨的核心路線,四十年未變。江澤民於1997年提出的 「在2049年建成現代化國家」的目標更被習近平沿用。中國經濟持續成長或會挑戰美國地位,但這終究是發展的副產品。對北京而言,發展的目的便是發展本身,即提高綜合國力,並滿足國民生活需求。當其他國家意圖阻攔中國發展之路,便毫無退讓空間。

事實上,無論特朗普或習近平,都並非本輪中美衝突的始作俑者。只要中國與美國間經濟成長有所距離,形成「追趕格局」,兩國緊張關係便難徹底紓緩,美國會一次又一次地因對中國不滿而造成兩國關係緊張。這一過程中,中國能做的,只有盡量削弱外交不利因素的影響,將自己的路走好。即使需要為之不厭其煩地挽回中美關係,也是值得的。

上文節錄自第140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1月26日)《貿易戰「中場休息」 中美矛盾步向延長賽》。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