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首部電影公映 《八佰》要抗戰 更要救中國電影業

撰文:李照興
出版:更新:

半年未入過電影院,走進《八佰》的放映現場,原本以為是五成上限入座(隔位而坐),卻發現竟然全院有近八成滿。正式公映首周末,連上周預映的票房,超過10億元(人民幣,下同),如何看來都是幾近休克邊緣的中國電影市場的活命丹。由於沒說明的原因,該片被抽起超過一年,傳說中經過一百處重剪,加上電影題材本身的爭議性,以至2020年以來沒有新大片能與它比較─全中國電影娛樂話題焦點,一下子都落在《八佰》了。

現今公映版本和去年上海電影節版本作比較,到底刪改了什麼?特別是之前最惹猜測的一段:如何處理片中高潮一節,即中華民國國旗問題?以至與兩部同題材舊作比較,新版講述抗戰故事時有沒有作新的處理?放諸當下環境,《八佰》的公映對中國影市及社會意味着什麼?─種種疑問都成了這話題作的基本好奇點。

《八佰》票房報捷,成為幾近休克邊緣的中國電影市場的活命丹。(視覺中國)

8月21日在中國內地公映的《八佰》,說的是1937年日本大舉侵華,淞滬戰事(又稱淞滬會戰)打至上海,日軍揚言「三月亡華」,其時國軍宣告西撤,留下最後一隊孤軍拖延日軍行進,死守上海四行倉庫的事迹。

歷史上,這戰事那麼出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位置及廣泛的宣傳。這可算是最帶戲劇化場景的特殊性使然,在於那特定時空,上海城區管治實為四分五裂,有法國租界,也有多個西方國家共管的公共租界(被稱為孤島時期),以及租界以外仍由中國管治的地區。只是一條蘇州河不到一百米之隔,由於日本不敢亂動有各國在場的公共租界(國軍選址守倉也看中日軍不敢動用大型武器攻堅,可能波及對岸駐華外國人),於是,一面是公共租界的歌舞昇平,對岸則是華界四行倉庫戰火連天。所以電影也說,一面是天堂,另一面是地獄。

這場守衛戰有另一個名字讓它廣為人知:八百壯士(800只是當時想誤導日軍的數字,實為約423名戰士加將領)。拍成的電影《八百壯士》,先後有1938年版(上海拍攝,應雲衛導演,袁牧之主演事件中的主角指揮官謝晉元)和1975年版(台灣拍攝,丁善壐導演,林青霞飾演送旗女童子軍楊惠敏,柯俊雄飾演謝晉元)。值得一提的是,袁牧之其時作為左翼文人、演員及導演,籌拍近乎新聞事件的戰爭片隔年推出,當時並未獲國民黨支持,這反而決定了後來這事迹得到共產黨較大的認可。

+2

爭議聲中的青天白日旗

由於去年一度排在暑假檔期上映又被抽起,坊間一直疑惑的是,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其中一個重點臆測,落在電影的「政治正確」問題:它將如何處理國民政府的抗日態度,有沒有美化了國民黨?以至更具象的:怎樣處理電影中的高潮情節,即童子軍楊惠敏冒險把青天白日旗帶進倉庫,翌日由守軍在天台上高調升旗的場面─這支在當今內地仍需遮遮掩掩的旗幟,如依原情節拍攝,少不免會惹來爭議。

那大可先釋疑這民國國旗在片中的命運。那是流傳中八百壯士故事中最激情催淚的一幕。說童子軍楊惠敏為振奮士氣,漏夜游水帶着中華民國國旗渡過蘇州河,留守將領決定早上在樓頂升旗,給全世界及租界的所有人看到,以示日本不能如之前所言輕易攻陷四行倉庫及上海。現版本所見,大致上升旗和保衛旗的場面都有保留,青天白日旗亦能見着,當然沒有1975年台灣版本那樣的特寫及細節處理,主要是遠景較模糊的呈現。

童子軍楊惠敏為振奮士氣,漏夜游水帶着中華民國國旗渡過蘇州河,留守將領決定早上在樓頂升旗,給全世界及租界的所有人看到,以示日本不能輕易攻陷四行倉庫及上海。(《八佰》劇照)

這可能也是最初的爭議焦點所在。在當前內地立場而言,八百壯士本來就是一個擦邊球的故事,正面處理國民黨抗日事迹,從來都得踩平衡線。因為現在中國對抗日戰爭歷史論述,一直有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的說法,前者指國民黨領導的大型戰爭正面戰線,敵後戰場則指由共產黨領導的小型游擊戰。容許在民間流傳較廣的正面戰場戰事,即為台兒莊和四行倉庫兩戰。

今天到上海四行倉庫的紀念館,還能看到復刻當年戰火炮痕的大牆,以至毛澤東對八百壯士的評價。有塑像重現了傳聞中楊惠敏送旗給謝晉元的場面,以至謝晉元的各種手寫便條。歷史影像講述着當年守軍的慘烈戰況,那些仿製的軍用物資武器,嘗試還原當年實況,證實了這支德系器材部隊的傳說並非訛傳(不少軍事迷奇怪守軍的頭盔竟然是二次大戰時的德式)。

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的牆壁,復刻了當年的戰火炮痕。(視覺中國)

這說明有鑑於歷史上,其實有共產黨高層的「加持」,所以,雖說一開始八百壯士是取材大膽,但從另一層面上看,它其實也是在安全的計算之中。電影的政治敏感度挑戰,實為如何安全地把「美化國民黨」這較窄的角度,轉化為中華民族決心共同抗敵的更闊角度……

李照興
長駐京滬的知名文化人

上文節錄自第229期《香港01》周報(2020年8月31日), 文章原題《曾遭撤檔,疫後首部商業巨製公映 《八佰》要抗戰 更要救中國電影業》,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29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故事】深圳持續改革動作頻頻 經濟融合 香港唯一出路

深港走過不同的四十年 嚮往深圳「未來之城」

深圳在跌撞中「螺旋式」前進 香港還能憑「死好命」走多遠?

全民檢測 人人有責 拆解反對者兩大偽命題

試射「東風」密集軍演 特殊時期中國軍方對美展示強姿態

藏在四次經濟會議中的習式密碼 中國高層政治進入「聚焦經濟」周期

疫情下的勞動者們 為生計徬徨 陷健康風險

私院護士:繼續當前線士兵

孤島戰亂生存記:也門索科特拉島命運多舛

從愛奇藝到淘寶台灣 蔡英文上演形式主義封殺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