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和經濟衰退壓力下 《中歐投資協定》完成談判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上周三(2020年12月30日),《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簡稱中歐CAI)終於實現了在2020年內完成談判的夙願。尤其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和經濟衰退的雙重壓力下,中國和歐盟正在加速走近。中歐CAI將為中國和歐洲經濟的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正如歐盟駐華大使郁白(Nicolas Chapuis)表示,疫情之下,如期達成這一協議顯得尤為重要,對歐洲和中國企業都會帶來巨大的好處。
撰文:于子志

中歐之間龐大且快速增長的經貿往來,早已使得中歐經濟形成了相互依靠的格局。中國與歐盟各國之間緊密連結的產業和貿易鏈條,都在渴望着進一步實現資本層面的深入合作與全面開放。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自2004到2019年,歐盟已經連續十六年成為中國最大交易夥伴。而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歐盟的第一大交易夥伴。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年前11個月,中國與歐盟貿易總值達到4.0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7%,其中,中國對歐盟出口2.45萬億元,進口1.6萬億元。中國對歐盟錄得貿易順差0.84萬億元,增加19.9%。

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將為歐洲企業帶來利好因素。(新華社)

中歐經濟相互依靠

與此同時,歐盟也是中國第三大實際投資來源地。截至2018年年底,歐盟對中國的投資總額高達1,306.5億美元。中國在歐盟共設立直接投資企業3,200多家,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

眾多經濟數據均顯示着中歐經濟愈趨相互依靠,雙方的經貿關係愈加緊密。中歐CAI的達成,將為歐洲企業提供更廣泛的、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同時也將對世界經濟復蘇起到積極作用。

而對於歐盟經濟,中歐CAI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儘管歐洲政治家們口頭上依然將中國稱為「系統性競爭對手」,但歐洲產業界卻表現得更為誠實,從鋼鐵、機床、汽車、高鐵、新能源到大型客機,歐洲與中國的深入合作與市場開放,都正快速加強。

新的歐亞大陸合作從未如此迫切,中歐CAI將拉近兩個古文明之間的距離。(新華社)

中國可以為歐盟提供足夠大的市場。以購買力平價計算,2014年,中國經濟就已經超過了美國;從經濟規模上看,中國2019年也已經超過了整個歐元區19國的總和;從人口和潛在市場規模上看,中國擁有逾14億人口,幾乎是美國、歐洲、日本人口總和的近兩倍。當中國決定向歐盟開放市場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此,精明的中歐政治家和商人們早就已經意識到。早在2012年已開始有部署,詳情請閱讀《香港01》周報電子刊全文。

上文刊登於第247期《香港01》周報(2021年1月4日)《疫情肆虐和經濟衰退壓力下 《中歐投資協定》完成談判》。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7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羅馬式蓄水池險被拆毀 政府保育思維亟需更新

莫加深兩地矛盾和消極情緒 黎智英保釋之爭

法庭已經依法判案 政治操作還需摒除 理清「12港人案」始末

心理衞生教育的缺失 港人精神有病不自知

「霸主地位」代價日大 美國自墮「美元陷阱」

央行數字貨幣落地 香港有何角色?

「後新冠」地緣政治新戰線 大國押注生物醫藥發展

「細胞肉」獲准上市 下一步,人造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