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社福政策離地短視 政府除了派錢還會做什麼?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經過新冠肺炎的經濟洗牌,香港生活仍然非常艱辛,英國經濟學人智庫日前發表《全球生活成本調查報告》顯示,香港連續第二年成為全球130個城市當中生活成本最高的地方,與瑞士蘇黎世和法國巴黎並列榜首。然而,後兩者以社會福利聞名,但香港既沒符合生活開銷的合理工資,又沒免費醫療或教育等基本福利,更沒全民退休保障,而且要不吃不喝20.8年才可置業。當港府連年揚言化解「深層次矛盾」,卻只靠小修小補迷惑大眾,到底今年能否大刀闊斧,目前答案似乎並不樂觀。

財政預算案2021|香港很富裕,市民很貧窮——拆解公共財政的迷思

在香港,常有很多錯覺,令大家分不清真偽。例如,特區政府好像很窮,窮得只剩下8,000億元儲備,所以預告來年財政預算和公共開支將會審慎而為;然而,放眼世界,擁有8,000億元儲備的經濟體寥寥可數,所以,港府不但一點都不窮,而且富可敵國,更別說它其實存在龐大的舉債空間和投資空間。

又如,香港經濟好像很發達,人均本地生產總值達到38萬元,遠超日本、德國、法國等先進經濟體;可是,港人每年收入中位數只有不足23萬元,而且過去二十年增幅完全追不上住宅和用膳開支費用的增長,所以,香港人其實很窮,窮到只能苦苦生存,根本談不上生活。問題是,港府的富裕,明明有賴每一位香港市民的貢獻,為何當局卻未能透過公共財政的合理運用,令我們共享這份繁榮?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6181

強積金無法保障退休生活 養老又靠政府保底埋單?

新冠疫情持續至今已一年,本港經濟每況愈下,各行各業都難免受波及。其中,建造、旅遊、零售、住宿及膳食等行業更有如步入漫長寒冬,迎來結業潮。政府統計處最新錄得經季節性調整失業率為6.6%,失業人口高達24.58萬。遭遇裁員的打工仔不但無法獲得政府針對性的失業援助,更因強積金對沖安排,竟要「貼錢炒自己」,而原有時間表中訂明於去歲提交議案的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或被押後至下屆立法會。三年又三年,還要打工仔等多久才取消強積金對沖?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5962

【香港人累了】勞工的吶喊 政府聽得見?

香港本來在邁向全民就業的路上全力衝刺,但一場疫情就如一塊巨石從天轟然落下,既將香港的經濟就業打落谷底,亦切斷了不少市民的生計。更為慘不忍睹的是,即使政府斥資逾千億元施以援助,基層市民、尤其是失業人士仍苦不堪言。近日,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回應政府無意再推出「保就業」計劃時表示,政府期望僱主能與僱員分享所獲資助。究竟雙方真的能如局長所言能夠「患難見真情」,還是只能共富貴不能共患難?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5705

【新冠肺炎】 政府不出手 業主不減租 經濟攬炒會成真嗎?

如果說社會運動令香港經濟患上一場慢性病,那麼新冠肺炎便是催命符。疫情打擊全球經濟,零售、餐飲等服務行業正值「超級寒冬」,不少商店難捱貴租,結業潮湧現。「生意難做」這句生意人時常掛在嘴邊的口頭襌,一下子化為主流的現實。自農曆新年後,租戶呼籲業主減租的呼聲不絕於耳,政府亦帶頭減租,期望業主響應,惟成效不佳,而政府多項紓困措施亦未有動搖地產業的利益結構。租戶如何渡過這個最寒夏季?而政府在抗疫路上,又遺忘了什麼?

新冠病毒在港蔓延數月,經濟何時復蘇,仍然成謎,加上過去大半年的社會運動,本港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早已慘淡經營。有物業代理預測工商舖租金及售價將下調10%至15%,而租金近日亦有下滑趨勢,但已有租約在身的又能否受惠?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2371

【扶貧解碼.一】似近還遠的脫貧 未完成的社會保障

去年度《財政預算案》除了向18歲以上香港永久居民派發一萬元外,其他措施並不叫人意外,如向社會保障申請者發放雙糧,基本上成為每年度預算案「紓解民困」的指定動作。一直以來,民間對社會保障制度的批評不絕於耳,儘管政府不時推出一次性現金措施或津貼,惟仍因愈扶愈貧而遭批評。政府利用安全網制度及林林總總的津貼補助,究竟如何分別協助防貧、扶貧及滅貧?當中忙了什麼?忘了什麼?

在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因犯錯而觸怒眾神,眾神為了懲罰他,便要求他將巨石推上山頂,但每當巨石到達山頂,便會滾回山下,結果西西弗斯永無止境地推着石頭過活。不斷的徒勞無功,成為了西西弗斯餘生的悲劇,而對不少港人而言,貧窮就是那塊沉重無比的巨石。這顯然並非理想的生活狀態。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2079

施政報告2020|有改變之心無改革之力——400位特區高官該擔何責?

誰能想像,經過反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打擊,當香港社經改革早已迫在眉睫,「萬眾期待」的特首林鄭月娥竟然發表一份完全「有心無力」的《施政報告》——空有改變之心,但無改革的能力和魄力,200多項新措施也不過是些治標不治本的政治把戲,難怪市民滿意度創1999年以來的新低27.2分,0分比率達42%。

《施政報告》未能化解香港深層矛盾,林鄭月娥作為特區政府首長,自然責無旁貸,但觀乎她上任以來從躊躇滿志到節節敗退,如今已是「黃台之瓜」,我們不想再費唇舌。不過,除了43位政治任命官員、16位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之外,339位有份撰寫《施政報告》的首長級政務官(AO,被稱「AO黨」),同樣難辭其咎。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於2017年訓示現屆班子「一寸丹心唯報國」、「為官避事平生恥」、「上下同欲者勝」;然而,那群行政精英,既無傳統士大夫為國為民的道統,也無堅持正義敢於擔當的決心,更無萬眾一心邁向目標的團結,所以至今仍然秉承殖民時期的自大排外和因循守舊,鑄成三大錯誤,未能解放思想、改革弊政!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5435

英歐分 中歐合 世界格局重整 香港站在何方?

天下大勢,分分合合。2021年世界先後發生了「一分一合」的兩件大事——英國正式脫離歐盟的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中國則與歐盟完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談判——正好折射出大國博弈當下,「虛妄自大」和「務實共贏」的兩種戰略分野。

世界利益格局即將重整。儘管有部份香港人渴望在「中歐談判」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身影,以為「香港問題」足以左右大局;但現實是,歐盟並沒有跌入美國主導的冷戰臼窠,中國也樂意順勢推動第三次對外開放,而香港只能在英國脫歐的鬧劇中看見似曾相識的教訓:同樣無視自身問題,同樣民粹諉過於外,同樣神化民主制度,同樣分不清幻覺和現實。

英國再怎麼迷戀自主,但實際上仍需依存歐盟,遑論要「奪回控制權」,接下來甚至可能迎來蘇格蘭和北愛爾蘭要求獨立的挑戰;而歐盟和美國再怎麼親近,仍需客觀認清當前的危機與轉機,嘗試在中美之間走出獨立自強的第三條路;中國則懶理「圍堵」雜音,堅持踐行多邊主義,致力建構全新發展格局、積極參與制訂未來規則。當世界在變,作為國際都會的香港不可能獨善其身——我們應該怎樣看懂變化之所在,又該怎樣站在天下分合的前沿?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5881

與港大經管院長蔡洪濱對話——港府應該怎樣推動經濟變革?

很多人把「一國兩制」的「五十年不變」,誤解為「資本主義」的「什麼都不變」,以為只要教條地延續自由放任的經濟邏輯和單一固化的經濟結構,不需進行任何改革,就能維持香港輝煌;不料,我們卻因而忽略這一經濟體制的缺陷,甚至捲進意識形態衝突的洪流,不但無法擺脫「變與不變」的糾纏,而且陷入由盛轉衰的困境。

「大家都意識到,『不變』不再是選擇,更多關注怎樣『變』。」從北京大學來港三年半,致力提倡香港經濟結構轉型的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如是說。作為內地知名經濟學者,蔡洪濱坦言曾經以為香港經濟仍很穩健,但愈看數據就愈吃驚,因為整體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指標極不相稱,後者有的幾乎處於世界最低水平;他斷言這種社經形態無法持久,又批評特區政府以「積極不干預」自欺欺人,更勸喻當局必須重整推動經濟發展的角色和定位。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3362

【施政報告前瞻】政策離地頻頻走數 339名「AO黨」也須問責

特首林鄭月娥原定於去年10月14日發表《施政報告》,本來是她任內最沒有看頭的一份,一來她已預告由於財政儲備「窮」得只剩下8,000億元,所以不會有大作為,二來整個管治團隊至今仍然誤判香港問題,未敢推動社會改革;不過,鑑於中央可能出台重大惠港政策,被押後至去年11月底才公布。但話說回來,即使本港所有高級官員本身就有決心和能力制訂大刀闊斧的治港良方,參考過去三份《施政報告》的落實情況,如果負責執行的「AO黨」未能積極配合,相信政策最終也是「走數」居多。

在全球講究績效管理的當下,私人企業紛紛為員工制訂賞罰分明的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以此提升生產效能。可惜的是,當各地政府都已響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倡議實行政府績效管理,自詡「管治神話」的特區政府卻一於懶理,完全無視設定自我監察指標的重要——所以,無論《施政報告》所提出的政策有多無用、落實進展有多緩慢,那些深度影響政策走向、月入介乎17.9萬至33.5萬元的13名決策局長和339名首長級政務官(AO,被稱「AO黨」),卻沒有設定施政KPI,也鮮有人需要就此問責。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3194

【施政報告】政黨建議之「最」背後 政治論述離地、短視、空洞

特首林鄭月娥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將於周三(10月14日)出爐,一如以往,各大政黨早已率先出台施政期望,而建制派所提出的部份意見更會「被成功爭取」。不過,觀乎五大建制組織的施政建言,當中不乏一些無聊、短視、流於民粹、妄想以遠水救近火的主張,例如全民派錢、明日大嶼、灣區置業等等,充分暴露政治論述的模糊和思想信念的缺失。《香港01》特此總結五項建制政黨建議之「最」—最懶、最廢、最盲、最蠢、最頹—看看這些對特區政府言聽計從、被視為「管治聯盟」一員的政治精英,到底有多滑稽!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3190

三大問題致良好政策一團糟 青年宿舍無法令青年安居

上樓無期、上車無望、愈住愈細、愈住愈貴……凡此種種,都是深具「香港特色」的老生常談,而一首首「窮忙」悲歌背後,到底埋葬了多少年輕人的「安居夢」?打從曾蔭權時代,特區政府已為剛投身社會的年輕人構思興建「青年宿舍」,以幫助他們儲蓄;然而,計劃延宕九年,七個合共能夠提供3,300多個宿位的項目當中,至今只有香港青年協會營辦的大埔PH2正式入伙,惟只有78個單位,且平均租金達5,000元,被指根本無助青年擺脫困境。一個立意良好的政策,為何歷經三屆政府仍是一團糟?究竟是政策本身就不穩妥,完全未能根治青年住屋窘況,還是政府怠政而執行能力不足,才會鬧出如此費時失事的笑話?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3052

【專訪林毅夫】冀香港解放思想 勿被自由經濟教條綁住手腳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席捲全世界,瞬間讓環球經濟陷入衰退邊緣,也突顯了各大經濟體的結構性困局。這場空前的疫災迫使不少國家「出盡法寶」,不惜代價希望阻止經濟崩潰,但也惹人擔心會否藥石亂投,變相在積蓄一場更大的危機,甚至可能加速顛覆既有政經格局。中國作為最早爆發疫情的地方,在採取極嚴厲應對策略遏止疫情後,率先展開「復工復產」,與焦頭爛額的歐美國家相比,重啟經濟的形勢似乎較為明朗。本身是國務院參事的世界銀行前副行長、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接受《香港01》專訪,分享「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戰疫秘訣」,又寄語香港政府勿被自由經濟教條綁住手腳。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3052

【管治危機】脫離問責文化 談何制度改革?

「文化」和「制度」本是相互作用、共同演進,但在香港,很多時候人們只是空談制度的建立而不講相關文化的培養,導致「制度」無法好好實踐,甚至被扭曲成了「四不像」——已經推行近十八年的政府「高官問責制」,就是這樣一頭缺乏「問責文化」的「制度怪獸」。上至以行政長官為首的特區管治團隊,下至18萬名曾有行政精英之譽的公務員隊伍,既不知責也不問責,至於那些在制度內外嚷着要他們「問責」的議員和市民,也同樣不明責而濫問責。

俗稱「高官問責制」的「主要官員問責制」於2002年由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推行,將原屬公務員職系的司長和局長,改以合約方式聘任,想藉此打破傳統官僚各自為政的壁壘、加強他們在特區治理中的責任和承擔。

負責推行的政制事務局曾向立法會提交《主要官員問責制》文件,當中指出「他們可能需要為重大政策失誤而下台,這包括嚴重的政策失誤或落實政策時出現的嚴重錯失,他們亦有可能需要為嚴重的個人操守問題而下台」。

不過,這十八年來,只有四位高官因被指犯錯而自動辭職……

全文:https://ebook.hk01.com/article/1820

更多有關政府政策的深度報道,請訂閱《香港01》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