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限聚令下社交活動大減 郊遊風熾熱的破壞力有多大?

撰文:董秀生
出版:更新:

疫情持續一年,大大影響市民的社交生活,長時間在家辦公、限制聚餐,康體場所紛紛關閉,文娛活動大大減少,更不能像往常一樣外遊,於是,民眾都將目光投向郊野,掀起了一陣行山熱。行山客爆升,令人關注郊野安全和公德的問題。一些行山人士不重安全、不顧公德,輕則惹人討厭,重則樂極生悲。對此,政府應加強宣傳和懲戒,市民也應自我警惕。

談到疫下行山熱,香港旅行遠足聯會(旅聯)主席周國強向《香港01》表示,港人熱愛行山非始於今日。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伴隨郊野公園設施日益完善,港人漸漸開始喜愛行山,近年人口老化,退休人士喜歡行山消磨時間、強健體魄,也令行山客的數目增多。與此同時,互聯網興起,許多網頁和流動應用程式(App)都介紹遠足路線,方便人們瀏覽。另外,內地人也喜歡來港行山,特別是廣東省,尤其深圳的居民,每每在周六、周日過來香港。去年開始,疫情令內地人未能來港,但本地人卻齊齊出動,大家不能外遊,又覺得山間空氣好、不易感染疫症,於是就去行山。

行山愛好者阿楊說:「登山避疫,古已有之,東漢的桓景已這樣做。2003年沙士(SARS)肆虐,許多人都行山,到今次新冠疫情,行山客也增加不少。」2003年沙士疫情期間,許多人戴着口罩燒烤、行山,造就了行山文化。據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數據,該年郊野公園錄得1,220萬人次遊覽。「沙士疫情過後,行山的人有所減少,不過,有些人自此養成習慣,行山的人還是比疫情前多。今次新冠疫情相信也是如此。」他說。

疫情期間,市民未能出境外遊,都將目光投向郊野,掀起一陣行山熱。(歐嘉樂攝)

行山成了時下的熱門話題,據媒體報道,山頭也確是人頭湧湧。「去年3月開始人多,應該多了一倍,若加上較簡單的路線,恐怕還不止一倍。一些輕鬆的短程路線,甚至會祖孫三代一起行。」周國強透露。

行山隊本地遊叫停

漁護署的數據又如何呢?去年疫情爆發期間,郊野公園的遊客有1,200萬人次,較諸2019年增加了80萬人次,數字與2003年的1,220萬人次相若。然而,細看歷年數據,自2010年起的十一年內,郊野公園遊客有五年超過1,300萬人次,近如2018年,也達1,230萬人次,都比去年多。分析之下,就得出:只不過是2019年人數減少了,才顯得去年有所增加,實際上,香港的山頭一直都有很多人。2019年人數減少,或許與社會運動有關,正如同是發生社會運動的2014年,郊野公園遊客人次也僅有1,120萬人次,與2019年一樣。大概內地客不敢踏足香港,連帶行山的人也減少了,又或許港人關注社運,也無心遊山玩水。

進入2020年,疫情爆發,實行封關,內地客近乎絕迹,可是,郊野公園遊客卻增加了80萬人次,說明本地行山遊客確是增加了,然而,卻比不上過往逾1,300萬人次的年份,甚至比不上2018年的1,230萬人次。究其原因,主要是受限聚令的影響。

經常帶隊出遊的行山專家梁榮亨說:「受限聚令影響,旅遊公司、行山隊都停止了活動,因為打正旗號恐怕會收到告票,故行山的人都是私下與親朋戚友一起去。其實,這些人很難遵守限聚令,試想若限二人聚集,一家四口,行山時或許還可以兩個兩個行,但停下來休息,自然就是四個一起。」他說,即使近日限聚令放寬至四人,旅行社也成不了團,要成團就得十多二十人。由是之故,這一年來行山的多是散客,與2003年沙士疫情時大不相同,當年,由於疫情沒有今次持久和嚴重,旅行社的本地遊十分紅火,行山隊也有許多活動,由此帶旺了香港的山頭。

綜合而言,今次行山熱是在旅行團和行山隊活動都受到影響、內地人也不來的情況下,卻仍然有這麼多人。事實上,過往喜歡到外地旅遊或需要出外公幹的人如今都難以離境,就投入香港山野的懷抱。可以預期,當疫情過後,郊野公園遊客數目可望突破1,300萬人次,甚至打破過往紀錄,都不足為奇,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多了大量散客。

(節錄)

上文節錄自第257期《香港01》周報(2021年3月22日)《山客爆林踩線 山野不復原貌 行山風氣熾熱 新手湧現垃圾遍野》。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57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 動一場特區治理大手術 從清除「房地產癌」開始

把握疫下契機 推動醫療科技產業化

電動車十年目標僅達一成 暴露政府三大施政弊端

香港開埠180年 回溯時代變遷

植物奶經濟來了? 素食與環保趨勢夾擊美國奶農

山客爆林踩線 山野不復原貌 行山風氣熾熱 新手湧現垃圾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