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兒童感染風險縱小 仍需接種新冠疫苗

撰文:郝子雨
出版:更新:

截至上周一(6月7日),本港錄得968宗兒童及青少年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個案,政府在上周四(6月10日)宣布,本周一(6月14日)開始為12至15歲兒童接種復必泰疫苗。世界各地正陸續放寬接種疫苗的年齡下限,卻引發不少爭議,例如有聲音質疑兒童接種疫苗的成效,因為其感染率、重症率及死亡率都偏低,世界衞生組織(WHO)甚至批評在全球疫苗短缺的情況下為兒童接種或會造成分配不公。

面對各方疑慮,包括兒童體質有何不同?到底需否、應否接種疫苗?政府是否為了提高接種比率才放寬年齡區間?由特首林鄭月娥委任的「2019冠狀病毒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成員劉澤星與孔繁毅接受《香港01》訪問,為讀者詳細解釋。

兒童容易成為病毒載體

世界各國陸續放寬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年齡下限:美國至今已經有至少60萬名12至15歲兒童接種首劑新冠疫苗;新加坡已經批准對12至15歲人群的接種;中國內地更加將接種年齡放寬至3歲;英國亦有意自8月起針對兒童進行接種⋯⋯不少人或會質疑,對於新冠病毒,兒童的感染率、重症率及死亡率都偏低,為何在全球疫苗短缺的情況下,仍然需為他們接種?

兒童體質有何不同?到底需否、應否接種疫苗?政府是否為了提高接種比率才放寬年齡區間?

原來,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免疫反應也未達致正常水平。本身是香港新冠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成員的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解釋,兒童的免疫反應較弱,病毒因而有機會附着於上呼吸道及鼻腔,甚至繁殖,造成「無症狀感染」;問題是,由於免疫反應欠佳,所以無法將病毒清除,兒童便有可能承載較高的病毒量,攜帶病毒的時間也會較長。

「如果兒童染疫,便有機會傳染給父母、祖父母。當中,長者感染之後危險性更高,病症更顯著,所以兒童需要接種疫苗。」孔繁毅強調,為兒童接種疫苗,變相是在保護周圍的高危人群,例如英國每年都會為2至12歲左右的兒童接種噴鼻式滅活流感疫苗,以保護家中長者。

孔繁毅補充,英國曾有研究顯示,若一個家庭中的兒童接種了季節性流感疫苗,會大幅降低家中長者感染或者出現併發症的機率—這就是群體免疫的效果,反映出為兒童接種疫苗的重要性。

香港新冠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召集人、曾任香港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的劉澤星亦指,儘管目前本港兒童個案的死亡率是零,但兒童若受到感染,即使出現輕症反應,也會很不舒服。因為就算是輕症患者,最少也需要被「困」在醫院十多天,「不能上學,也不能見到爸爸媽媽和其他小朋友,再加上身體不適,就會對他們身心造成極大傷害。」

孔繁毅強調,為兒童接種疫苗,變相是在保護周圍的高危人群。(羅君豪攝)

市民需接受長期與新冠作戰

劉澤星又強調,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已久,且不斷變異,市民應該接受與病毒共存的事實,專家也在致力研究長遠如何應對疫情,所以更需提早進行放寬接種疫苗年齡限制的研究。他認為,若要保護兒童不受病毒威脅,其中一個有效渠道就是接種疫苗:「既然復必泰能夠保護12至15歲青少年,就應該盡量接種,不然沒有辦法正常上學—這將對他們造成很大影響。」

綜觀全球各地,目前陸續放寬接種年齡下限的地區,多以12歲為最低接種年齡—這是否意味着,低齡幼童與大齡青少年對疫苗的反應和成效有所分別?

對此,孔繁毅指出,復必泰公布的詳細報告顯示,其對11至15歲兒童的保護率達到百分之百,副作用亦較輕微,相信可以達到一定的免疫效果;不過,若要再次下降接種年齡,就需要分析更多第三期臨床試驗數據,否則一定存在風險。

劉澤星表示,新冠疫苗的接種,與人們每年接種的流感針、肺鏈球菌針、皰疹針等屬於相同性質。(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劉澤星則表示,新冠疫苗的接種,與人們每年接種的流感針、肺鏈球菌針、皰疹針等屬於相同性質。他笑言,「新冠疫苗不是毒藥」,只是由於疫情受到全民關注,疫苗細節才會被放大;他又重申,「新冠疫苗的安全並非大問題,但始終都是新疫苗,所以要小心對待。」

可以說,為兒童接種新冠疫苗,除了可以免除兒童染疫後的身心傷害,更可以保護身邊人,尤其是體弱長者。無可否認,單看感染率、重症率及死亡率,兒童群體接種疫苗的迫切性並非很高,但也絕非沒有接種的必要。劉澤星建議,可以按照「優先次序」,逐步放寬接種人群:「要將新冠肺炎視為長期的傳染病,會一直與人類共存,每個人都有機會被感染,所以都應該打疫苗,包括小朋友在內,只不過,現在還未到為三歲、五歲幼童接種的那一步。」

他續指,兒童是否打針,視乎家長的看法—這便是目前最應該着手處理的問題,要令家長接受兒童接種疫苗的必要性:「希望可以教育公眾,刺激這個群體的父母師長思考接種問題。」

政府日前宣布擴大疫苗接種範圍,將接種復必泰疫苗的最低年齡由16歲下調至12歲。 (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成年人須負起群體免疫的責任

政府上周四公布兒童接種疫苗計劃時,教育局局長楊潤雄透露,截至5月3日,全港教師接種率僅約為18%。另一方面,根據政府網頁「香港新冠疫苗接種資料概覽」,截至上周四晚上8時,20至29歲青年的接種率僅為10.5%,30至39歲接種率則為20.4%。從這兩項數據不難看出,最經常接觸兒童的教師,以及應該擔起群體免疫責任的年輕人,接種意欲都很低,變相導致兒童需要承擔保護社會的責任。

截至上周六(6月12日)晚上8時,本港已有逾170萬人接種第一劑疫苗,已接種第二劑疫苗的人有118萬,相對內地及發達地區而言仍然偏低。

相較於疫苗短缺的地區,港府購入充足數量的疫苗,卻高估了市民的接種意欲;直到近日,商界扭盡六壬協助當局「谷針」,儘管市民接種意欲的確大幅提升,但年輕群體的接種率仍不理想,社會距離群體免疫的效果亦有很大差距。

6月11日,英國康沃爾郡,樂施會成員戴上G7成員國領袖的面具,在海灘爭奪一支新冠疫苗。(資料圖片/路透社)

全球疫情下先自保再幫他人

不少分析均認為,香港市民之所以對接種疫苗反應冷淡,源自2019年反修例風波過後對政府的不滿情緒,不願配合當局工作。然而,必須指出的是,新冠病毒疫情對全球人類影響深遠,無論個人是否滿意政府的表現,都有責任共同防疫抗疫。可是,香港社會仍然瀰漫不少負面情緒,因為政治問題而衍生的謠言、陰謀論「滿天飛」,例如當下便有聲音質疑政府之所以突然決定展開兒童接種計劃,可能源於復必泰疫苗存量過剩。

對此,劉澤星嚴正否認。他強調,當局絕非為了處理即將到期的疫苗而隨便為兒童接種,而是慎重經過藥廠及國際上的數據分析及討論,綜合上述種種因素而決定。

對於兒童接種的另一個質疑是,在全球疫苗分配不均的情況下,應該把過剩疫苗優先捐贈予更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例如較早前,當多國傳出要為兒童接種疫苗時,世界衞生組織曾經呼籲富裕國家審慎決定,並希望它們能夠仿效法國及瑞典,為國內優先群組接種後,把疫苗捐贈至世衞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讓疫情嚴重而疫苗短缺地區的醫護接種。

政府和商界齊齊「谷針」沒錯,但若偏離了軌道、怪招頻出,恐會造成反效果。(梁鵬威攝)

劉澤星認為,各地的確不應大量囤積疫苗,也應將多餘疫苗捐贈給貧困地區。但他亦指出,香港購買疫苗並非「囤積行為」,只是為了確保所有市民能夠接種。孔繁毅則明確反對世衞的講法。他認為,每一個地方都應優先應對區內疫情,只有達至群體免疫,才能夠恢復經濟活動,如果不顧自己地區的接種率而貿然捐贈疫苗,恐怕自身難保,所以應先完成內部接種工作,待本港接種率達至七成後,便可考慮捐贈多餘疫苗。

正如乘坐飛機時,《安全守則》中會提醒,當遇到危險,乘客應先戴好自己的面罩後再去幫助別人。疫情之下,亦需先確保自己的國家、區域脫險,有能力的話,才再去幫助其他地方。

孔繁毅亦指出,他理解許多市民都想再觀察久一些才接種,但希望在9月前能有更多成年人接種疫苗,在這個夏天達致70%的免疫效果。他亦透露,為避免疫苗過期造成浪費,政府會安排新一批疫苗遲些到港,這樣可延長市民的接種時間。

上文刊登於第269期《香港01》周報(2021年6月15日)《兒童感染風險縱小 仍需接種新冠疫苗》。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69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全球最低企業稅警告香港 國際稅收改革潮來了!

「十四五」目標明確 香港仍陷社經規劃迷思

漂在香港

科網巨頭主導世界秩序?「軍事科技複合體」成現代新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