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死與資本主義的未來.書評|從美國的絕望反思香港的未來

撰文:賈婉琳
出版:更新:

資本主義是好是壞?在過去二百多年,資本主義和技術進步大幅提升生活素質,西方社會是普遍享受到了。但走到今日,不少人逐漸由迷信轉為反思,開始質疑資本主義已經由帶動繁榮的引擎變為向上分配的騙局,自由市場帶來的是階級不平等而不是社會共富。這種觀點在香港也並不鮮見。自由市場下的地產霸權及各大連鎖集團,已被不少港人視為自由市場之惡。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安.凱思(Anne Case)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所著《絕望死與資本主義的未來》,透過美國的「絕望死」現象,剖析美國現行資本主義制度,以及普遍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的不足與隱患。而作者最終的落腳點卻與諸多反資本主義與自由市場的論者不同:他們認為這並不代表資本主義本身行不通,相反,只要加以改善,資本主義將繼續充當繁榮、共富的引擎。所以正如作者自述,在「資本主義的失敗」和「資本主義的未來」兩個書名中,作者選擇了後者,正是為了呼應本書在最後章節所展望的資本主義的改善方向。

絕望死是近年美國社會和學界較為關注的問題,直接或間接討論到絕望死的新近著作也不少。比如歷史學家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 Snyder)論述美國醫療體制弊病的《重病的美國》和政治哲學家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檢討才德論成敗的《成功的反思》等,都不約而同地提到,美國各個層面的缺失最終都化為低學歷中年白人群體的絕望死。

作者剖析美國現行資本主義制度,以及普遍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的不足與隱患。(Getty Images)

相較前述著作,本書的特點一則體現在更為詳細地從教育、婚姻、宗教信仰、身心健康指數、濫藥、工作等多個緯度,具體勾勒出低技能中年白人群體的困境;二則體現於,相對於歷史學家和政治學家善於用文字描述現象,作為經濟學家的論著,本書考證、運用了多項數據,剖析出心臟病、酗酒、濫藥等問題在不同世代,以及同一世代中不同族群的比例變化,讓數字說出中年白人群體的絕望死現狀。

市場與政府的雙重失效

絕望死實際是指「絕望致死」,是一種社會疾病。它是社會、政治與經濟制度多方淪陷,再在全球化與技術變革的推波助瀾下,共同導致一個群體原有生活秩序的崩塌,從而令該群體在生活保障和意義雙重缺失下,更傾向在自殺、酗酒、濫藥中找尋出路的社會現象。也就是說,絕望死的背後是錯綜複雜的社會問題。

在《重病的美國》中,作者傾向從醫療的角度切入,去談論低效的醫療制度如何讓沒有醫保的中年白人絕望致死。《成功的反思》則傾向從才德制度的反思入手,談論學歷、文憑如何成為新的階級壁壘,讓低學歷者全方位被排斥在美好生活之外,絕望致死。

在生活保障和意義雙重缺失下,底層民眾更傾向在自殺、酗酒、濫藥中找尋「出路」。(Getty Images)

《絕望死與資本主義的未來》特別之處在於認為無論是醫療導致的絕望,還是文憑導致的絕望,又或是勞工市場導致的絕望,這些不同領域的社會問題,背後都源於政府與企業配合下的經濟向上分配,即市場技術上的失敗和政治上的疏離勞工階級。

1998年,美國各州與煙草公司之間達成總和解協議,各州此後從煙草公司那裏得到數千億美元,而這主要來自較窮和教育程度較低的煙民(根據吸煙統計數據)。當局把這些錢當作一般收入,藉以降低財產稅和所得稅,令有錢人進一步得益。

再以醫療為例,美國醫療集團不斷合併,造成市場壟斷,進而逼走小醫院,取得市場定價話事權。為了追求經濟效益,這些醫療集團放棄其他止痛的療法,過度依賴高收益的鴉片類藥物,造成過度處方。而國會議員遊說阻止緝毒局追究過度處方問題,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又在鴉片類藥物審批細節中有諸多灰色地帶,以致過度使用令人成癮的藥物實際得到政治勢力的保護,以持續讓上層獲利,卻損害基層的健康。

所以,作者並不認為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應該被由國家接管的烏托邦所取代,相反指出這一切是由於政府未能發揮監管市場的角色,讓市場權力被濫用。若政府可以打擊尋租和壟斷等擾亂市場的行為,讓市場真正回到競爭中,便能發揮資本主義的優勢。

美國政府和企業共同造成了社會的劫貧濟富、向上分配問題,又何嘗不是香港面臨的問題?(黃寶瑩攝)

美國白人絕望死 香港青年上樓難

如何看待自由市場與市場競爭?它們能否將社會導向真正的美好世界?這都是頗為龐大與複雜的問題。但當香港人同樣厭倦了資本的追逐與作惡時,便值得見美國之不賢而內自省。美國政府和企業共同造成了社會的劫貧濟富、向上分配問題,又何嘗不是香港面臨的問題?

節錄

《絕望死與資本主義的未來》;作者:安.凱思(Anne Case)、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譯者:許瑞宋;出版:星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3月

上文節錄自第270期《香港01》周報(2021年6月21日)《從美國的絕望反思香港的未來》。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71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在國安法周年反思香港亂源 誰會鍾意這樣的香港?

為發而發的iBond 為何未能還富於民?

Don't京奧運——舉國不歡騰的盛事

是時候打破壟斷 從「農業優先區」研究拖延看外判問題

【科技.未來】Facebook VR測試廣告 巨獸還會更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