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報獨家精選|教協民陣解散帶來的啟示|運動發展如何產業化?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01周報社論】教協民陣解散 哀之也應鑒之

剛過去的這一周,兩個立場親泛民的民間團體——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及民間人權陣線(民陣)先後宣布解散。其中,內地官媒早前就教協發表評論文章,指其過去「煽暴搗亂」,形容其為「毒瘤」並「必須鏟除」。教協此後一度試圖改變形象,通過決議專注教育本業,又計劃成立「中國歷史文化工作組」推廣中國歷史、國情及文化,以培養學生的國家情懷。不過,官媒對教協的改變並不「買帳」,最終教協認為已無力化解危機下,上周二(8月10日)宣布進入解散程序。一天後,民陣將會解散的消息不脛而走,至周日(8月15日)正午,這個運作了十九年的政治平台發聲明宣布即日起解散。

民陣以每年舉辦「七一遊行」為一眾香港人所熟悉,教協則是創立至今已四十八年,不單是香港單一行業最大的工會,也深深植根於香港教育群體,其主要創辦人司徒華更是公認的「大中華膠」,是「民主回歸」的代表性人物,教協的解散自然令不少從事教育工作和認同這種政治立場的群體感到可惜。

除了可惜之外,教協與民陣的解散,也同時給予「和理非」群體非常重要的警示。

按此閱讀全文。

成立近半世紀的教協上周宣布解散。(資料圖片)

新興生產組織模式來襲 香港做好準備了嗎?

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居家隔離成就了數碼經濟的異軍突起——全球諸多企業都在將服務由線下轉移至線上;而通過互聯網快速匹配勞動力供需的「零工經濟」(gig economy)也因此得以加速進化。在香港,外賣行業肉眼可見的擴張,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網絡平台,都說明本港經濟發展也難逃這一趨勢。新的經濟模式的出現,在帶來機遇的同時,亦充滿了挑戰。

香港有無為此做好充足的準備?

按此閱讀全文。

在香港,外賣行業肉眼可見的擴張,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網絡平台,都說明本港經濟發展也難逃這一趨勢。(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香港運動如何產業化?

東京奧運引發全城體育狂熱,亦令本港運動發展前路再度成為討論焦點。政府和業界倡議在運動發展既有的精英化、普及化和盛事化政策目標上,加上產業化。特首林鄭月娥認為產業化是「為運動員退役後以至為青年人提供在場地管理、運動行政、運動科學、運動醫學、舉辦體育盛事等方面的就業和發展機會」,而香港體育學院主席林大輝構想的產業化亦類似。

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霍啟剛從商業角度思考產業化,例如把體院運動科研、營養飲食推廣開去,結合旅遊和運動,從而令商界相信有利可圖,以及讓運動界注入商界活水。

按此閱讀全文。

東京奧運期間,運動員的出色表現令香港出現體育狂熱,亦令更多人關注香港體育運動的發展路向。(資料圖片)

體操名將東奧退賽背後:運動心理科學待發展

本屆東京奧運其中一個焦點,相信是在里約奧運奪得四金一銅的美國女子體操名將拜爾斯因「心理健康」問題退賽。拜爾斯退賽的決定獲得隊友以及多國選手的支持,亦有不少運動員受此鼓勵,公開訴說自身正在面對的心理健康問題。

近期大眾關注運動員心理問題,原因之一正是拜爾斯在奧運這個全球矚目的場合發聲。本屆奧運女子自由泳200米及100米銀牌得主何詩蓓賽後表示,「比賽80%是心態」,令人不禁想起羽毛球男單代表伍家朗球衣風波發酵,其後表現失準出局……

按此閱讀全文。

近期大眾關注運動員心理問題,原因之一正是拜爾斯在奧運這個全球矚目的場合發聲。(美聯社)

活在「閾界」狀態下的香港

閾界(liminality)一般指的是劇變中的過渡性社會。香港學者梁永泰便一針見血地以閾界概念演繹了香港的當前局勢: 「城市怎樣過渡?一個城市進行根本性的改變(radical change),就要進入一個過渡期。在轉變之中,民意會從多元走向對立,兩極化後會變成主流獨大。因為像學者Elisabeth Noelle-Neumann指出,反對聲音會因主流聲音的強勢出現,而自動滅聲。過渡性的社會是怎樣的?當舊的社會制度被拆去,新的制度未成立,社會就會處於一個閾界,或囧域,像電影《無間道》中的無間狀態,兩頭不到岸。人們活在不肯定的處境當中,兩面不是人。」

佛家指的「無間地獄」也是民間所謂的「十八層地獄」中最底的一層,那裏只有無間斷受苦的狀態。那麼,香港要如何才能脫離這個狀態?

按此閱讀全文。

自去年《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出現移民潮。(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以上文章節錄自第278期《香港01》周報(2021年8月16日)之報道內容。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