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須循序漸進 強行推進或得不償失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隨着中國經濟實力提高,人民幣國際化成為漸受關注的議題。坊間不少人以為人民幣國際化愈快愈好、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是一件一本萬利的事情,這其實是種誤解。事實上,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應「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當中「穩慎」二字頗值得玩味。

近年,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積極進展。中國人民大學7月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1》顯示,截至2020年底,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達到5.02,按年大幅增長,增幅達54.2%。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布的《2021人民幣國際化報告》,去年銀行代客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為28.39萬億元,同比增長44.3%,創下歷史新高。

在支付和儲備貨幣方面,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也有所上升。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布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在今年6月的主要國際支付貨幣中排第五位,人民幣支付金額佔所有貨幣支付金額的2.5%,較去年同期上升0.7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在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中,人民幣排在第五位,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為 2.5%(見表),較 2016 年人民幣剛加入特別提款權(SDR)籃子時上升1.4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幣國際化是一項中長期戰略,需要各方面條件的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從中國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過快推進更可能會適得其反......

詳細分析請閱讀第284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9月27日)《強行推進或得不償失 人民幣國際化須循序漸進》。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84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中央多次促港解決房屋問題 政府敢向商紳徵收農地嗎?

活化有路竟不走 商業無門偏硬闖

從互別苗頭到一方獨大 解散潮後的工會與工運

恒大危機啟示:軟着陸是中共治理經濟的法寶

孟晚舟回國:中國外交的勝利和中美關係的轉折點

疫情促成新改變 香港電商發展須有新思路

以科學化思維應對疫情(下)——疫苗以外的抗疫良策

空中的士將至 是交通革命還是投資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