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劇 如何達到2022年增長目標?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202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11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1%,成功「保8」。來到2022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GDP增長5.5%左右。這一增速較去年有所下降,但考慮到日趨複雜的國內及國際環境,要成功實現也殊為不易。

回顧2021年,中國GDP增速達到8.1%,但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呈現依次遞減的趨勢,經濟下行壓力明顯。早在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提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因此強調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GDP增長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美聯社)

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基本延續了這一判斷,主基調仍是「穩中求進」,並設定了5.5%的具體經濟增長目標。報告指出,當下內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一方面,全球疫情仍在持續,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另一方面,內地局部疫情時有發生。消費和投資恢復遲緩,穩出口難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應仍然偏緊,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困難,穩就業任務更加艱巨。

要在這樣的環境下達到5.5%的經濟增長目標,屬實不易。內地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認為,在經濟持續下行、預期不振的情況下,推動經濟增長只能主要依賴基礎設施投資,通過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的提高創造「擠入」效應,帶動製造業投資,並通過對經濟增長的刺激帶動消費需求的增長。

他補充,如果不能首先提高經濟增速、使居民的收入增加,並使居民改變增長預期,實現消費增長就會比較困難。

有學者認為,在經濟持續下行、預期不振的情況下,推動經濟增長只能主要依賴基礎設施投資。(新華社)

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則認為,目前基礎投資的空間已相當有限,(政府)進一步的過量投資會導致效益惡化,債務負擔加重,並且會擠壓居民消費,不利於未來的內需改善。

在王小魯看來,中國的投資和消費比例自2008年以來長期失衡——投資率愈來愈高,消費率愈來愈低,造成大量行業產能過剩。而為了恢復結構平衡,縮減投資是必要的。他認為,消費率應該由目前的54.4%提升至60%以上,理想的狀況應該是在65%至67%之間,而投資率則應由43%降到30%至40%的區間。

「未來要改善內需,恢復增長動力,要讓消費帶動內需的潛力發揮出來,突出的一點就是有賴於政府的支出結構轉變,着力改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他說。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07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3月7日)《2022年經濟主基調不變 求「穩」更需求「進」》。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