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爛的人》:有誰能夠不是最爛的人

撰文:01周報
出版:更新:

穿着晚裝的女主角茱莉吐出一口煙,夕陽餘暉映照着她身後的奧斯陸。約謙特艾爾(Joachim Trier)導演的《世界上最爛的人》(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與前作《愛重奏》和《八月斷魂曲》被合稱為「奧斯陸三部曲」,處處可見奧斯陸的街景,尤其是茱莉在市內奔跑的一幕。但《最爛的人》要呈現的並非此挪威首都。特艾爾曾坦言,「如果問我對我們的城市是否有什麼社會洞見,怕且我並沒有」。正如這位在奧斯陸生活的導演其實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在筆者看來,這部電影的根也可以追溯至哥本哈根的思想家齊克果。

《世界上最爛的人》分成了序、十二章以及跋,並不時加上旁白,刻意營造閱讀小說般的體驗,讓我們與主角茱莉一起回首理解她走過的一段人生路。(電影劇照)

事實上,特艾爾接受媒體訪問時曾經說:「這很北歐以及造作,但齊克果曾經說,『我們只能回頭看才能明白人生,但我們要向前看來活下去』。」十九世紀的齊克果被譽為存在主義之父,丹麥以至挪威人不難聽過他的名字。特艾爾便同樣相信,人活在其中的時候難免迷茫,惟在日後回首,對於一段經歷的意義自有更深刻的體會和理解。他大概也是抱着這個意念,將《最爛的人》分成了序、十二章以及跋,並不時加上旁白,刻意營造出閱讀小說般的體驗,讓我們與茱莉一起回首理解她走過的一段人生路。

對生涯與枕邊人的搖擺不定

電影之序以茱莉作為大學生說起,成績優異的她原本成為了醫科生,但其實對此學科興趣不大,及後毅然轉系攻讀心理學。但不久之後,她又認為自己是視覺主導的人,於是又決定要走上攝影之路。單是這個序章,相信已叫不少年輕人感到共鳴。不知是否香港中學階段的生涯規劃不足,多少人在大學選科以至畢業以後,對於自己的職涯選擇也是感到困難。不過,《最爛的人》要呈現的還不是茱莉在職涯上的一時一樣,而是她對於伴侶以至人生的舉棋不定。

讀心理學的時候跟教授搭上,做攝影師的時候跟模特兒混在一起,一次去酒吧期間遇上了男主角,比她大十來歲的漫畫家艾克索,茱莉的人生好像終於要定下來。艾克索成熟穩重,事業有成,而且愛茱莉。但面對他那些談育兒的朋友時,茱莉感到格格不入;在艾克索的作品展上,她更寧願離場。不論是她在會場外、夕陽下的一口煙,還是跟外遇男子艾文的吞雲吐霧,一口煙就像是在象徵喘息的空間,讓茱莉短暫「做回自己」。

在導演特艾爾心目中,萊茵斯薇是女主角最佳人選。在每次傾談中,二人總會自然地扯到關乎人生存在意義的話題上。(電影劇照)

怎樣才是做自己?「我」想做什麼?

現代社會高舉要「做回自己」,但怎樣才算是「做回自己」?是放棄一段穩定關係而搭上另一個他?是拒絕被上一代成家立室、生兒育女的傳統階段定義自己的人生?在電影的中段,茱莉毅然向艾克索提出分手,說出一句「我愛你,但我也不愛你」,「做回自己」的「自己」往往就是如此含糊曖昧、難以辨明,這也叫筆者聯想到齊克果最廣為人知的經歷,也是他在訂婚後悔婚,並在筆下著作寫道:「結婚,你會後悔;不結婚,你也會後悔。結婚或不結婚,你也會後悔。」

茱莉提出分手的時候,自言「像是自己人生中的觀眾一樣,像是在自己人生中演着一個配角」,這種「做回自己」又隱約帶有一種自我疏離,無法第一身地完全掌握自己。特艾爾曾向網站「The Film Stage」表示,關係的不滿足、抽離以及不妥當,對他來說是個大主題,「這引發了很多存在主義式的討論,包括我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我在做這些事情?我要知道什麼?我要如何面對飛逝的時光,令目的變得有意義?」

像茱莉般的30歲女性或許因為生兒育女而多一份顧慮,但《最爛的人》帶出的人生困惑,相信任何人也可以有共鳴。即使到了所謂的不惑之年,多少香港人又真的很清楚自己的人生想怎樣?尤其是現代社會瞬息萬變,工作、居所、生活環境以至人際關係也變化不定,人生的不安定、不確定感自是更加常見。而當艾克索身患絕症時,關於人生意義的詰問便更加嚴肅。人生困惑無疑是個沉重課題,但《最爛的人》的氛圍非常輕鬆,「精神出軌」的時空凝結以及吸食毒品的迷幻狀態,都給這部電影增添了觀賞效果。

茱莉自言「像是自己人生中的觀眾一樣,像是在自己人生中演着一個配角」,這種「做回自己」又隱約帶有一種自我疏離,無法第一身地完全掌握自己。(電影劇照)

《最爛的人》在奧斯卡頒獎禮上不敵濱口龍介的《Drive My Car》,未能贏得最佳國際影片獎,但女主角萊茵斯薇(Renate Reinsve)去年已取下了康城影展的最佳女演員獎。在特艾爾心目中,她是飾演茱莉的最佳人選。在每次傾談中,二人總會自然地扯到關乎人生存在意義的話題上。事實上,在接拍這部電影前一天,萊茵斯薇才打算從事木匠工藝;而特艾爾則在人生三十的時候才開始電影拍攝,對自己的職涯感到無比焦慮。這樣看來,他們也正是要面對人生何去何從的困惑。

我們都希望能夠安定下來,有着穩定的工作、關係和生活,但對事業和興趣的選擇,對關係的取捨和平衡,更根本而言是想要過怎樣的人生,或許沒有一勞永逸的答案。在人生不同的階段,遇着不同的人和事,我們還是要面對不同的困惑。在電影的跋章,茱莉有了新的生活,但這是她終於「做回自己」還是又一次的方向迷失,相信也只能夠在將來回首才有答案。

想要過怎樣的人生,或許沒有一勞永逸的答案。在人生不同的階段,我們還是要面對不同的困惑,也許「我們只能回頭看才能明白人生」。(電影劇照)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12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4月11日)《《世界上最爛的人》:有誰能夠不是最爛的人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