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讓減廢變成預設選擇 而非靠罰規實行?

撰文:甘芷晴
出版:更新:

環境局上周二(4月19日)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提交《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落實進展報告,措施多種多樣,但針對消費者的減廢措施主要是經濟和法規手段。不論是環保團體、學界和國際組織,都在探討如何避免動輒訴諸法例來推動減廢,既可減輕執法巡查的成本,又可鼓勵低成本推動綠色生活。

助推是比較有名的概念,提出的塞勒(Richard Thaler)教授更憑此和其他行為經濟學研究的貢獻奪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助推的特點是不限制其他選項,也不着重施行經濟手段,但市民仍會挑選政府屬意的目標。體現於環保的綠色助推(green nudge),就是以改變個體行為來減少環境影響。

環境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把膠袋徵費上調至一元。(資料圖片)

外國經驗指出,綠色助推的形式有幾種,一是把環保行為變成預設選項;二是令人進行不環保行為時更加麻煩,或者令人更方便進行環保行為;三是改變選擇情境;四是讓環保設施變得更吸引;五是融入社交和比賽元素。

綠色助推要便民、簡單、吸引、社群參與、持續匯報成果,讓人輕易甚至不知不覺履行減廢行為。當然,正如法規和經濟手段般,助推不一定是出於市民懷有減廢意識,那麼助推在哪類情境會較有用?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14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4月25日)《徵費、立法以外 減廢還可不知不覺進行?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314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破除歐美民主迷思 探索香港選舉道路

特首需要什麼顧問?

借移民潮反思香港的身份與國籍制度

中共二十大前瞻|「省長搖籃」壓軸 副省級市書記大調整

極右進入主流 法國政治的「美國化」

勝利日閱兵臨近 俄軍轉戰頓巴斯能否奠定勝局?

俄烏戰火邊緣人:中亞五國的危與機

新冠肺炎掀mRNA革命 下一步是治療癌症?

【粵語禁忌】有關殯葬的忌諱與委婉——吉儀當「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