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司長不要把扶貧變成一場show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特首李家超在立法會答問大會宣布三大司長之首——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將負責扶貧工作。陳國基表示他會親手處理一個「二千人扶貧項目」。這個項目聽起來有很大做show的色彩。

首先為什麼是二千人,而不是一萬人?不是九百九十九人?二千人這個數字是不是根據劏房戶數據得出?但若根據統計,香港劏房戶至少有幾萬人。這種杯水車薪的做法,會不會變成一場「扶貧騷」,而不是真正在扶貧?

其實「扶貧」這兩個字本身便有很大的問題,因為貧是不用「扶」的,為什麼會「貧」?是因為香港社會不公平生態產生這些貧窮,客觀條件上成為貧窮,所以「扶貧」這兩個字本身就是錯,因為只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便會有一個正常的社會生態。

與「扶貧」相比,「滅貧」可能比較合適,因為貧一定要消滅的,一個真正能夠維護公正的社會就沒有貧窮。貧窮線是一個指標,但是目前像劏房戶這些問,並不只是有錢和沒有錢的差異,而是一個結構性的問題。

那麼司長應該要做什麼呢?陳司長貴為三大司長之首,他應該解決香港系統性的貧窮問題。劏房問題固然要正視,但是在整個經濟生態裏面,政府如何創造更多真正的機會給貧窮社群去提升能力?第一個要務是教育。推行那些五花八門式的扶貧計劃都是短期措施,最具體就是把學校辦好。例如職訓局能否結合師徒制去引導提供機會,給貧困年輕人有學好和發揮所長的機會。

現在香港缺乏大量技工,舉個例子,單單以跑馬地區為例,服務社會的電工人手不足。那麼為什麼政府不具體地引導年輕人落區跟電工師傅學習,成為電工?一方面解決地方缺乏電工的問題,也可以提供機會學習。所以要建立真正的師徒制,而不是用所謂mentorship的一年做show方式。過去大學推行這些形式都是和同學談談心、交好朋友,但它能夠真正去mentor學生嗎?當然是不能夠。

最好的制度就是師徒制,拜師學藝、設館授徒。舉例,一直以來學習傳統戲曲的都是窮苦學生,最後鍛鍊成才,又或者是家傳家學,而目前香港有很多傳統行業,例如花牌、竹棚、廚藝都缺乏年輕人手,正好製造真正的學習機會給他們。還有香港人喜歡說「年輕人沒有興趣」,那麼年輕人對什麼有興趣呢?難道就是不勞而穫?不用做事就是他們的興趣嗎?

現在這個社會是一個智商很低的社會,所以陳司長應該帶頭,實實在在地做一些長期計劃,而不是做一些做show式的mentorship計劃。這個一年計劃當做show也無妨,但是陳司長要記得他的功能不是做show,而是要改變目前這個扭曲生態。

扶貧最重要一定是教育。教育不是等於醫生律師的那種教育,而是職業訓練、技工培訓以及產業需要的。陳司長有這個統籌能力去協調。例如目前的職訓局基本上像要變成另外一個學士樂園,想把所有課程學士化,但是這種做法成本高而且不切實際,學生畢業出來做不到事情。這種做法完全是香港技術官僚心態製造出來的,陳國基司長敢碰嗎?可以處理嗎?

陳司長應該親自負責重組職訓局,透過職訓局製造更多培訓脫貧的機會。「脫貧」這兩個字比較正確,脫離貧窮比扶貧更直接更有效。目前政府五花百門的什麼毅進文憑、勞工處的「展翅青見計劃」,真的對年輕人有幫助嗎?

胡恩威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