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就是一無是處嗎?(上):從戲曲看醜的表現力

撰文:胡雅雯
出版:更新:

我們已知對於美的事物的佔有可以成為品味高下的定奪、道德高尚的象征,也可以成為「上層」階級嘲諷下層的理由,甚至令社會因此發展出一套對於個體審美的嚴酷訓誡……那麼,常被看做畸形、恐怖的醜真的是美的對立面嗎?醜是否也自有其價值?事實上,醜不僅能製造出值得玩味的樂趣,有時還成為針砭時弊的手段之一。正如雨果(Victor Hugo)在《〈克倫威爾〉序》中所言,「美只有一種類型,醜卻有千種類型」,一定程度上,當事物與人相和諧時才會被認可為美,但醜有時卻是對宇宙萬物的呼應,「不斷顯露宇宙新卻不完全的層面」。此篇,我們來談談醜的價值所在。

 

製造滑稽之感的醜

滑稽是醜在藝術表演中帶來的效果之一。中國傳統戲曲中,專有一個行當(即戲曲中的角色分類)被稱為「丑」;今年「中國戲曲節」的開幕大戲崑曲《長生殿》中,高力士一角便是崑曲中有名的丑角。如果說《長生殿》中以一曲「霓裳羽衣舞」為代表的楊(貴妃)唐(明皇)之愛是華麗而至高的美,那高力士這個身份較卑賤的角色也對戲劇發展起著不可忽略的推動作用。〈獻髮〉中,楊貴妃因爭寵被貶出宮,幸得高力士傳遞青絲一縷給唐明皇,以寄相思之情。〈絮閣〉一場,唐明皇於翠華西閣私幸梅妃,楊貴妃得知後清晨前去閣中,一番怨懟,唐明皇不知如何是好,此時也是高力士出謀劃策、力勸和解,楊唐二人才得以雨過天青、和好如初。楊貴妃死後,唐明皇思念故人,用檀香木雕貴妃相以作悼念。〈哭像〉一幕,也是由高力士迎貴妃像入宮,唐太宗追憶往事,悲喜交加。

戲曲中,丑角雖然經常是其貌不揚、插科打諢的角色,但在調節舞台氣氛及推動情節進程方面卻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至於刻畫人物,丑角儘管不是雍容華貴、風流倜儻、令人一眼便記住的形象,卻常常能夠展演出更加豐富的人物內涵和內心轉變。因此,梨園內也有「無丑不成戲」、「丑角最貴」之說,可見其在一齣戲中無可替代的地位。

 

那麼,為何其貌不揚的丑角不但未令人厭惡,反倒滑稽幽默,更為觀眾呈現出人物的豐富性呢?在《中國劇詩美學風格》(1987)中,戲曲研究者蘇國榮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首先,他指出,美醜可以互相轉化。有「江南第一丑」之稱的崑曲演員李鴻良曾說,美醜看起來對立,但實際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形雖醜但表演中並不會減低崑曲本身動作程式的精美細膩。中國戲曲中充滿著對比的藝術,「醜中求美」便是其中一種。

 

其次,醜可以作為美的情緒源泉。在這類角色的設定下,當人物展演出豐富的內在變化時,恰恰給了觀眾一個了解為何「醜之為醜」的機會,背後的本質被揭開,這個審醜的過程便也成了對美的肯定的過程。

 

再次,醜只是其外在形式,但並不等同於人物的內在。丑角在扮相上常以「豆腐塊」形的白粉臉、「小花臉」、「棗核臉」、「腰子臉」、甚至「歪臉」示人,表演以唸白為主,反應要迅速,插科打諢既需及時又要極巧;但在這樣的外貌、動作下人物的內在可以充滿趣味性,亦或是悲劇性的,從而在表現人物命運的悲喜中產生一種由此而來的崇高感。

 

點擊查看更多不同的丑角臉譜及相關解說

+1

此外,醜還可作為美的映襯,追憶一種被毀滅了的美。這視乎劇中人物的生命歷程,有一部分戲劇人物,一開始也有風華正茂、婀娜多姿的往日時光,但隨著情節漸進,歷經特殊的人生經歷,在當下的境遇裡表現出一種無奈與困窘。他們的道德品質或許也一併變得卑微,但在這種變化中,觀眾卻看到了戲劇人物更加深刻、更加立體的一面。

 

戲曲中的「丑」雖是配角、是綠葉,亦是戲曲中舉足輕重的行當,常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種丑角帶來的愉悅,一定程度上也因為戲劇的展演僅局限於舞台之上,這種醜並不能控制台下的觀者,或對其造成傷害,這也是為何我們能夠從中得到快感的原因之一。下篇中,我們將繼續檢視醜的其他社會功用。

《01哲學》,哲學入門,深入淺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邏輯。
立即下載《香港01》App: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