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s Von Trier電影中的女人:瀆神、邪惡、不需要你們任何認同

撰文:思兼
出版:更新:

不少人認識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是從他的抑鬱三部曲(Depression Trilogy)開始。抑鬱三部曲,亦即他最近期的三部電影:《失落伊甸園》(Antichrist)、《世紀末婚禮》(Melancholia)以及《性上癮》(Nymphomaniac)。表面上,三部電影都談及情緒疾患的女性——一個難以揣度的角色:她們家人好像無論做甚麼,都沒有辦法把她們療癒,反而變本加厲,變得更瘋狂,繼而傷害身邊人。

 

點擊查看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抑鬱三部曲(Depression Trilogy)電影海報

《失落伊甸園》與《性上癮》非常有意識地將「西方文化」引入到電影中,包括當中最有爭議性的暗流:厭女與基督教。《失落伊甸園》的女主角「她」在電影裡研究西方「女性屠殺」的歷史(Gynocide,與種族滅絕Genocide只差一個字母),正在為此題目寫論文。然而在研究的過程中,她並沒有批判「女性屠殺」,反而靠著認同這種罪,承認自己就是邪惡的化身,徹底逃離出要做個「好女人」的角色(包括溫順的妻子,照料兒子的母親等)。同樣地,電影《性上癮》中,女主角Joe因爲性虐而得到40道鞭痕。然而,40道鞭痕之所以可以帶來性高潮,是因爲她自覺將此與耶穌在苦路上的四十鞭看齊。後來其中一位男角Seligman跟他說,耶穌只受了39鞭,因爲是以三組為單位進行的……如果耶穌受了39鞭使祂成為聖人,那麽受了40鞭,又是怎樣意義的瀆神呢?

 

拉斯·馮·提爾的電影中有很多諸如此類針對西方宗教、知識論體系或是女性/他者位置作出攻擊的劇情與討論。他亦因爲這種將女人描繪為「邪惡」、「瀆神」形象,且常常在未充分告知女演員的情況下要求其出演高尺度鏡頭,得來「厭女」、「暴君」的惡名。究竟他近乎異端的電影是真的厭女,還是試圖展現女性無需認同的態度?以下通過兩本介紹他電影中女性形象的書,來闡釋這個問題。

 

Woman in Lars Von Trier’s Cinema 1996-2014 (2016), by Ahmed Elbeshlawy

「佛洛伊德已死。」《失落伊甸園》的女主角曾經這樣開精神分析的玩笑。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Ahmed Elbashlawy卻為拉斯·馮·提爾的電影寫了一本以精神分析切入的專論。在討論《失落伊甸園》的章節中,她一開始就用力撻伐看拉斯·馮·提爾電影的觀衆之分裂:雖然他私德有虧,暗地裡厭女,但這麽精彩的藝術作品,我們就應該將之與導演分開看待。作者提醒我們,拉斯·馮·提爾電影美學與那種觀看得到的厭女密不可分。

 

作者還提到,《失落伊甸園》裡,男主角站在心理治療師的位置時所説的「我愛你」,正是站在權力位置才能説得出的傲慢,像預設了包容與改造的「愛」,根本完全無法理解已走到正常之外的「她」。

 

Lars Von Trier’s Women (2017), edited by Rex Butler and David Denny

Lars Von Trier’s Women (2017)是一本文集。有別於前一本談男女主角欲望、錯認以及隨之滋生的暴力的專論,這本更針對電影裡面談過例如「自然是撒旦的聖堂」(Nature is Santa’s Church. )這類觀點進行研究。最有趣的是, 《失落伊甸園》提及的自然,與平日最易想到的對立觀念不同,《失落伊甸園》中的自然並不是與例如文化(Culture),或培育(Nurture)等概念相對。這個「自然」已經包含了人類在裡面,而女主角只是重新接受,自己屬於邪惡的自然這一部分身份而已。更有趣的是,這部影片中樹林的名稱就是「伊甸園」。

 

更詳細的哲學與美學分析,當然要來01哲學的兩位編輯在9月8日舉行的「鏡花非花電影講座」,詳情可以參閲以下連結!

 

鏡花非花活動詳情:CULT片向!鏡花非花電影講座第二單元: 愛在抑鬱蔓延時 (共三節)

 

 

《01哲學》,哲學入門,深入淺出,更好地理解,更好的邏輯。
立即下載《香港01》App: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