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老人從哪裡來?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聖誕節本身就是一個在文化現象上的綜合性變體。實際上這個變體的面貌其實早在六十年前就已經被人類學家所發現了。

聖誕節到了,大家已經收到心儀的聖誕禮物?和家人同聚一堂?或是已經在喜愛夜蒲了?無論聖誕節是不是如同人們所說早已沾染了過多的資本主義消費氣息,變得像是另一個被刻意製造出來的節日(雖然許多知名的節日總是被刻意製訂);還是仍謹守著它原來的宗教氣息——也就是用以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然而耶穌誕生於西元前五百年,生辰考據則在西元後兩百年才開始,這個紀念日從一開始就不是誕生日),聖誕節本身就是一個在文化現象上的綜合性變體。實際上這個變體的面貌其實早在六十年前就已經被人類學家所發現了。

 

八月於上海人民出版的李維史陀作品:《我們都是食人族》(Nous sommes tous des cannibals)中首篇收錄的文章〈被處決的耶誕老人〉便詳細說明了其中的原由並且同時展現了結構人類學家特有的分析方法。

事情的原由在於六十五年前,當時的天主教會發表意見,屢次譴責「聖誕老人」對此一紀念日所造成的「異教化」(paganisation)不良影響。最後在1951年的聖誕夜下午達到高潮,因為聖誕老人被高掛在第戎大教堂前庭欄杆上面被公開焚毀,而驚人之處在於這活動處行時有數百位教徒的孩童在旁,並且指責聖誕老人的罪刑:將聖誕節異教化,並且涉入教育場所。

 

看似一種宗教反動的抗議活動,卻在人類學家的筆下散發出結晶式的光芒,李維史陀不只直接點出了這個活動最有趣的特徵,並且為此下筆長文分析這件事情背後的文化結構。

 

首先,正是戰後已然世俗化的法國,也就是維持著政、教分離的法國社會,卻有宗教人士聚集抗議聖誕老人的異教性格,並且希望將其趕出公立學校的活動,而知識份子與社論立場卻站在溫和派的立場為這種美好且無害的習俗辯護,雙方的立場有如站在他們平常最不會支持的態度,如今教會直言批判、知識份子則捍衛迷信。

 

對此李維史陀給出了一個歷史的分析,其中涉及了戰後所開始發展的「美國式的全球化」傳播(也就是異於日後法國人對全球化的真正說法:世界化),並且加諸某種特定的「刺激性傳播」方式:遠在美國的聖誕風俗習慣,刺激了法國人改用自己的文化習慣來傳遞相同的禮俗。但在歷史多元決定的方式中,美國傳播也只是片面原因,從法國的利特黑(Littre)字典的字源考查,或是其他的歷史字典都可以看到同時併存著完全不同的聖誕節原型。換言之,聖誕節本身並不是前人所遺留下來的殘存風俗,其中除了古老風俗外,還包括了從各地引入的不同文化習慣的互相結合與變型。

在歷史說明無法充份解釋的原因下,李維史陀展開了他最擅長的「共時性分析」的段落。聖誕老人並不是屬於宗教類型學的神話形象,也不是歷史學中的野史,而是「儀式」與「啟蒙儀式」所劃分出來的身份區別:小孩與成人。因而我們可以看到,聖誕老人與啟蒙儀示所共享著的同樣功能元素:為了讓小孩更為聽話。但是這種功能元素以及其中內含的禮物交換方式其實是一種功利主義式的解釋。

 

在這個解釋之外有另一種更根本的解釋,這才是作者真正提出的「啟蒙社會學」結構分析。在成人儀式或啟蒙儀式的兩造,並非只是某種剝奪或開化狀態的有無而已,因而也就不是成人與小孩兩造對象,而是在印第安起源神話中的生與死的回返。早先已經死去的童魂回返,因此透過儀式與禮物交換將現下的兒童與迴返的先靈隔絕。然而,也是在這個最關鍵的解釋部份,李維史陀並未給出更多的訊息,而是直接倒轉了這個起源神話的結構位置,因為真正被隔絕的不是那些復返的童靈,而是兒童本身就代表了這些死者,同時以此佔據著被啟蒙的位置並在儀式中驅逐這些死者之靈。換言之,在文章最關鍵的分析核心之中,人類學家給出了一個看似顛倒,但實際上卻是在這個啟蒙儀式兩造,雙邊角色可以互換的結構元素。

在長文分析的最後,李維史陀給出了最終的答案與回應,回應著該文一開始所提到的抗議活動。早先,我們看到了歷史分析的不充份,同時也看到了共時分析所得出的生、死在過渡儀式或啟蒙儀式中的轉換、在歷時分析則釐清了聖誕老人的角色轉換功能,以及慶典儀式的多重形式。現在,許多看似矛盾的聖誕儀式便在上述的多重分析的說明被結合在一起。而這種結合才真正說明了,為什麼教會對「聖誕老人」形象的憂慮。

 

簡言之,在死亡於秋天漸次逼近的同時,人們透過儀式與禮物藉以換得犧牲的替代品,並且在這個交換之中,可以看到生者與死者交換形象的弱化以及聖誕老人這個角色及其慷慨的賦予,都代表了曾經是作為與死者交換的儀式變成了我們贈予死者的禮物,再次透過死者的形象贈予乖巧的兒童。

 

然而,長篇分析聖誕老人的結論,所回應的其實不只是為什麼教會這麼懼怕這個人物的形象,而是教會在第戎大教堂前庭公開焚燒聖誕老人形象的這個動作。如果教會所懼怕的聖誕節異教化與聖誕老人形象這事的確是真的,並且透過人類學家層層分析的結果,也確實看到了該形象眾多的異教前身時,其中最曖昧的一個事實在於,已然商業化或弱化原來異教形象的和藹仁慈式的聖誕老人,現在透過教會加以焚燒的象徵行動,復活了祂最原始的面貌:農神節之王本身的獻祭。換言之,教會本身的抗議行動就已經是聖誕節原始元素的一部份。

 

或許,今日的聖誕節中,我們也仍然還執行著聖誕老人遠古回憶中的其中一個任務,只是我們已經不再知道,那個任務來自何種年代,並且轉換成哪一種行為元素而再度顯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