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詩人沃爾科特離世——他所未完成的聯想

撰文:01哲學團隊
出版:更新:

詩人德里克.沃爾科特(Derek Walcott, 1930-2017)於當地時間星期五上午在加勒比海島國聖盧西亞(Saint Lucia)去世,享年87歲。加勒比海地區這塊生養他的土地也以其複雜而獨特的文化、語言和景觀滋養了他所有的創作,無論是詩歌、戲劇還是繪畫。199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形容他是一個把「自己寓居其中的複雜性」發揮到極致的人,2008年,他也得到了艾略特獎(T. S. Eliot Prize)。

 

沃爾科特說他的作品可以被歸結為一句話,寫在明信片上:「盼你在此」(Wish you were here)。濃郁的鄉愁在他的詩句中無處不在,在這背後是他對於加勒比地區詩歌的信念:「最悲傷的也同時是最快樂的」(very happy when it’s very sad)。他相信,加勒比地區的優秀文學作品總是包含著悲喜劇的意味,以及無懼的態度。它並不輕易感到絕望。沃爾科特形容這片土地擁有「未完成的聯想」(unfinished associations),在契約勞工和奴隸制之後進入了一種集體失憶。這也是一片「比喻的疆域」(the territory of metaphor),想像力的沃土,因而,沃爾科特的作品裡滿是象徵、神話和傳說。

 

〈新世界〉

 

伊甸園之後,
可還有驚人之事?
有啊,亞當對
第一顆汗珠的敬畏。

從此,一切眾生
和鹽一同被播種,
去領受季節的棱角,

〔……〕

亞當有個構想。
為了牟利,他和蛇
分攤伊甸園的損失。
他倆攜手共創新世界。看起來挺好的。


沃爾科特出生在聖盧西亞的首都卡斯翠(Castries)。母親是老師,父親是公務員,他在沃爾科特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沃爾科特很早就立志成為一個畫家和詩人,繼承父親的興趣。母親在他很小時候就會給他朗讀莎翁的戲劇。17歲時,他向母親宣布,想出版一本詩集。母親出錢替他實現了這個願望。沃爾科特讚美母親是一位思想開放的女性,她覺得成為一個作家挺好的,「要知道,在當時的聖盧西亞,當作家是件非常需要勇氣的事情。」

 

在自資出版了幾本書後,沃爾科特成功吸引了喬納森.凱普出版社(Jonathan Cape)的注意,後者幫他出版了一系列的詩集。沃爾科特的早期作品更多的是模仿他崇拜的英國詩人——莎士比亞、奧登(Auden)、麥克尼斯(MacNeice),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1962年的《在一個綠色的夜晚》(In a Green Night: Poems 1948-60)堪稱他的轉折之作,其中一首題為〈序曲〉(Prelude)的詩是這樣開頭的:

 

I, with legs crossed along the daylight,
watch 
The variegated fists of clouds that 
gather over 
The uncouth features of this, my prone
island.

 

縱覽他全部的作品,他總是站在這樣的位置:一個孜孜不倦地記述著種種細節的觀察者,關於這座他深愛的小島,關於他的離鄉,以及離鄉的愁緒。

 

他生動地描繪了加勒比地區獨特的時間感和空間感。關於空間,他說:「在加勒比醒來,眺望窗外,你不能不為你所見到的風景的流變而感到驚嘆。在這一點上,我是一個有福之人。」關於時間,他說:「風景不可以被敘說,它的每一刻都是現在進行時。這兒有不同的節奏,不同的刻度。這兒沒有四季。任何時候都是明亮的。就像一個永恆的夏天。其他氣候中的區分在這兒不存在的時候,你要如何切割時間?這會如何影響你的哲學?歷史?藝術?你面對的是永恆的『在』(is),你處理的是不停更生的驚嘆。」

 

旅行和背井離鄉也是沃爾科特常常書寫的主題。〈蒂耶波洛的獵犬〉(Tiepolo's Hound)是詩人自己和印象派畫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的一幅雙人肖像畫,後者也在加勒比度過童年,爾後移居巴黎。而《奧麥羅》(Omeros)中的遊蕩則映照著沃爾科特作為教授和講師在世界各地的大學輾轉停留的經歷。他從1981年開始在波士頓大學任教,直至2007年退休,這些年間他往返於波士頓、紐約和聖盧西亞,一直身在旅途。

 

編譯自: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7/mar/17/derek-walcott-obitu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