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企業發展電動車只是推遲,並未退場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近期,本來在全球火熱的電動車發展,比較突然地發生了很大轉變——在曾經力推新能源車的美國和歐洲市場,近期出現了電動車行業的「大退卻」。原先曾熱衷於新能源車的歐美企業和政府,不約而同出現「轉舵」。

在企業層面,德國奔馳(Mercedes-Benz)公司日前宣佈放棄其2030年實現「完全電動化」的目標,並延遲了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售計劃。法國的雷諾汽車因資本市場低迷,終止了其電動車業務Ampere的IPO上市。在美國,福特汽車全面調整了電動化戰略,推遲了數十億美元的電動車新設投資計劃,並削減了電動車產量、調低了利潤率目標。此外,蘋果公司在花費了十年時間、投入100億美元後,近期宣佈停止其電動車計劃。此外,Google旗下的自動駕駛項目Waymo的自研純電動車型Firefly,最終因造車成本高昂和造車能力不足而宣告停產。

蘋果公司在花費了十年時間、投入100億美元後,近期宣佈停止其電動車計劃。(Reuters)

在政府層面,一些國家調整了電動車產業政策,不少國家停止了電動汽車補貼政策。德國從2023年12月中旬開始停止補貼電動汽車;英國和瑞典早在2022年就停止了電動汽車的補貼政策。此外,地緣政治因素開始針對中國電動車出口。今年2月29日,美國總統拜登就「中國電車」啟動了「威脅調查」。3月1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甚至表示:「中國生產的電動車就像是裝了4個輪子的iPhone,如果美國公路上擁有成千上萬的中國電車,意味着中國可以隨時收集這些數據,從而竊聽美國。甚至中國還有可能隨時讓這些電車熄火,變成武器。」

當中國電動車廠商剛剛在這一領域的世界市場站穩腳跟,中國汽車整車出口躍居世界第一的時候,歐美政府和汽車業界「突然」不約而同從電動車產業中退卻,這對中國廠商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衝擊。國內有自媒體甚至訴諸「陰謀論」,稱歐美國家的突然退卻如同冷戰時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將蘇聯拖入了軍備競賽計劃,助推了蘇聯的倒台。如果中國汽車產業界狂飆突進的電動車產業是歐美準備退出的領域,相當於中國汽車企業擠進了一條孤獨的賽道,這對於中國汽車產業無異於一場全產業風險。

問題的關鍵是:歐美汽車產業界是僅僅推遲電動化步伐,還是準備完全退出?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的判斷是:歐美汽車業界是在推遲電動化/新能源化步伐,而不是準備退出這個領域。

圖為比利時布魯塞爾一處豐田(Toyota)標誌,攝於2024年3月4日。(Reuters)

以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商豐田汽車為例,豐田汽車董事長豐田章男近年來一直鼓吹「多線程」的新能源車發展戰略。他認為,消費者有權選擇適合需求的任何動力系統,並稱電動汽車時代不會如多數人料想的那麼快到來。在今年1月的一場商業活動上,豐田章男表示,純電動汽車預計最多只能佔據30%的市場份額,剩下的市場將由混合動力車、氫能汽車和燃油車瓜分。豐田章男的看法被認為是堅定地不看好電動車路線,代表了豐田汽車的新能源車發展戰略。

不過,如果我們留意豐田汽車的實際行動,會發現豐田汽車「做的」與「說的」似乎有差別。據報道,為了加強對關鍵電池生產的控制,為下一代電動汽車的全球出口做準備,豐田日前宣佈,將收購與松下控股合資的電池公司Primearth EV Energy(簡稱PEVE)的全部股份,對後者完全控股。目前兩方持股比例為:豐田持股80.5%、松下持股19.5%。豐田此次收購是在為其電動車策略做重要準備。

2023年,豐田在全球的純電動汽車銷量並不高,只有10.4萬輛,2022年只有2.45萬輛。而特斯拉2023年在全球交付了180萬輛汽車。不過,豐田的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在2023年飆升了31%,達到342萬輛,佔其全球汽車交付量的33%。不過,豐田正在提升純電動汽車的產量。豐田計劃2026年在全球銷售150萬輛純電動汽車,並在2030年達到350萬輛的年銷量。豐田高管表示,在2030年的350萬輛純電動汽車中,約170萬輛將是擁有尖端技術的新一代電動汽車,這些新型純電動汽車將從2026年開始進入其高端品牌Lexus的產品陣容。

田汽車董事長豐田章男近年來一直鼓吹「多線程」的新能源車發展戰略。(Reuters)

為了給新型電動汽車提供動力,豐田將在2030年之前推出五種新型電池。首先是下一代鋰離子電池包,接下來的雙極磷酸鐵鋰電池將於2026年或2027年左右問世。這種磷酸鐵鋰電池的續航能力(約993公里)將比目前的bZ4X電池提高20%,同時成本降低40%。此後,豐田計劃在2027年至2028年左右推出鎳基雙極鋰離子電池,其續航里程將超過1000公里,成本將降低10%。與此同時,豐田還計劃在2025年至2030年推出兩款全固態電池,續航里程將分別達1192公里、1491公里。

從豐田汽車的這些計劃來看,豐田汽車雖然提倡新能源汽車多種技術路線,但它並未放鬆在當前主流技術路線——電動車領域的競爭,而且從豐田汽車的投資佈局來看,它在中高端電動車領域的目標設定和發展決心都不小。

對於近期歐美汽車製造商縮減或推遲電動車項目的做法,動力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這些車企可能因為電動車業務短期內的盈利能力不足,選擇將相關計劃延後,以期待未來有更好的市場環境和盈利前景。曾毓群強調,即使在市場策略調整期間,這些歐美車企也從未停止過與電動汽車相關的業務活動。曾毓群認為,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逐漸成熟,這些歐美車企很可能會在未來找到新的切入點,加碼投資電動車業務。

最終分析結論:

從豐田汽車積極佈局電動車的行動來看,從國內動力電池生產巨頭的分析來看,有比較強的理由相信,歐美的電動車企業目前只是放緩向電動車轉型的步伐,並未完全退出這一領域。只要全球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轉型的趨勢不變,電動車依然保持在新能源汽車中的「主流」地位,歐美汽車產業仍會在某個時候回歸電動車。如果相信這一點,中國汽車產業界就仍需推進向新能源汽車的轉型發展,完善其在全產業鏈上的系統能力。

本文原載於安邦智庫2024年3月12日的每日經濟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