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擴大對華為斷供晶片,有何影響?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5月7日,據路透社等媒體報道,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等美國企業於當天接到美國商務部通知,廢止了其向華為出口晶片的許可證,並立即生效。這意味着,美國政府擴大了對中國特定企業的晶片斷供。

華為是美國以舉國之力打擊的一家中國科技企業。2019年5月,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各國企業對華為出口美國技術需要先從美國商務部獲得出口許可證。自此以後,高通獲得的許可證規定,只能向華為出口4G晶片,而無法供應5G晶片。英特爾則三次被迫對華為「斷供」。

在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之後,英特爾一度暫停供應,導致華為服務器業務2019年上半年的出貨量大幅下滑24%。此後,英特爾經過內部評估,從美國以外的工廠向華為供貨,從而繞過了美國的出口管制。

2020年8月,美國對華為實施第三輪制裁,要求全球所有晶片企業只要使用了美國技術,在出貨給華為之前,都必須獲得美國政府許可。自那以後,華為獲取英特爾服務器晶片就十分困難。據了解,由於無法獲得英特爾的x86服務器晶片且庫存晶片告急,華為最終在2021年選擇出售x86服務器業務。

電腦晶片屬於民用消費晶片,英特爾一直能從美國商務部獲得許可證向華為出口。為何此次美國政府專門擴大對華為的晶片斷供呢?

華為 MateBook X Pro 2020 年版,換入最新第十代 Intel Core 處理器。(Huawei)

據《財新》報道,此次事件的緣由是華為在今年4月11日的春季溝通會上發布了筆記本電腦MateBook X Pro。該電腦採用英特爾的酷睿Ultra 9高性能處理器,內部集成了AI晶片,可以在電腦上運行200億參數的本地AI大模型,並實現AI生圖。該產品引起美國政客關注。4月25日,長期對華強硬的美國參議員魯比奧與眾議員斯蒂芬尼克(Elise Stefanik)公開致信美國商務部,認為相關許可證給了華為生機,讓其得以捲土重來。「據報道,這款英特爾晶片非常先進,內置AI功能,讓用戶無需依賴雲端服務器,即可執行AI任務。」兩人在信中要求,美國商務部立即取消對華為的出口許可證。從事件的時間線和發展邏輯看,此事可能是造成英特爾被迫對華為第三次斷供的重要原因。

美國擴大對華為的晶片斷供會產生何種影響?對未來的中美關係又會產生何種影響?

在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看來,此次制裁的影響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對華為公司的影響,以及對中國的影響。對華為來說,新的斷供將主要影響仍在大量使用英特爾晶片的華為個人電腦(PC)業務,以及部分使用美國公司晶片的平板電腦業務。

美國參議院共和黨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 (REUTERS)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的數據,2023年,華為已是中國第三大PC廠商,佔有8.4%的市場份額,在筆記本電腦領域,華為在中國佔據了14.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從全球來看,2023年,華為在PC領域只排名第7,佔全球1.9%的市場份額。在平板電腦領域,2023年,華為在中國市場的排名僅次於蘋果,佔有26.5%的份額;在全球排名第四,佔有6.8%的份額。IDC數據顯示,2023年,華為在全球一共銷售平板電腦870萬台,其中670萬台使用了高通晶片;而這670萬台裏,630萬台是在中國市場賣出。

至於手機業務,華為受到的影響可能較小。眾所周知,美國斷供華為晶片,首先是從手機領域開始的。自2019年斷供以來,華為的手機業務受到很大打擊,華為品牌的手機業務一度大跌,還被迫出售榮耀品牌手機業務,以與華為切割的方式為榮耀保留一條「生路」。此後華為經過幾年的卧薪嚐膽,於2023年8月推出了搭載華為自研晶片的Mate 60系列手機,在中國市場引發消費者熱搶。此後,華為平板電腦也陸續更換自研晶片,從而降低了對高通的依賴。據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在4月26日發布的最新報告,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達6770萬台。其中,華為經歷了13個季度,重奪中國大陸市場第一,憑藉Mate及nova系列手機出貨量達1170萬台,市場份額達17%。

劉德華擔任華為全新超高端品牌Mate 60 RS「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師品牌大使。

可以看到,美國此次擴大對華為的晶片斷供後,將主要影響使用英特爾晶片的PC業務和使用高通晶片的平板電腦業務。在短期內,華為在自研電腦晶片領域可能還落後於自研手機晶片。不過,從華為在手機晶片領域「打翻身仗」的經歷看,完全有可能在未來攻克電腦晶片限制。有理由相信,美國以舉國之力的打擊雖然給華為製造了許多短期障礙,但最終可能把華為逼成一個更為強大、業務帶寬更廣的科技公司。與此同時,美國政府的強制斷供要求將使得英特爾、高通等美國公司在中國市場處於尷尬境地——美國政府動輒搞斷供,美國公司在中國該怎麼做生意啊?其潛在客戶會擔心,美國政府掄起的地緣政治大棒可能落到自己頭上。一旦出現晶片替代的可能,潛在客戶有可能「逃離」這些美國公司。

再看美國斷供華為對中美關係的影響。安邦智庫的研究人員認為,此事對中美關係的影響至少會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顯著強化中國政府對美國政府言而無信的既有看法。5月8日晚,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美撤銷部分企業對華為出口許可證一事表示,美方限制純民用消費晶片產品對華出口,對特定中國企業實施斷供,是典型的經濟脅迫做法,不僅違背世貿組織規則,也嚴重損害美國企業利益。該發言人稱,「美方所作所為已嚴重違背『不尋求與華脱鈎』『不阻礙中國發展』的承諾,更與其『精準界定國家安全』的說法背道而馳。」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這種官方看法將因為新的斷供事件得到顯著強化。

第二,中國將在廣泛的科技領域放棄與美國合作的想法和預期。自2019年以來,美國多次對中國企業實行各種制裁,有為數眾多的中國企業被列入美國政府的各種制裁名單。雖然美國政府不斷強調「小院高牆」策略只限於小範圍的高科技領域,但事實則是,美國仍在按部就班地不斷擴大對華科技制裁,從未有過系統性的放鬆。由於「小院高牆」來自美國「遏制長期戰略競爭對手」的國家安全戰略,因此不能指望美國短期內會放鬆對中國的科技壓制。其結果是,中國會徹底放棄與美國科技合作的幻想,尤其是在「卡脖子」領域,中國會更加堅定地推動自主可控戰略。

最終分析結論:

美國再度強化對華為斷供晶片的做法,是美國「遏制」中國這一戰略競爭對手的必然舉措之一。這會對華為的相關業務帶來短暫不適,但會刺激華為發展更加全面的科技競爭力,進一步擺脱對美國技術和產品的依賴。美國斷供更大的影響在於,它將推動中國(政府、企業和社會)放棄與美國科技合作的幻想,並進一步落實在科技產業領域的自主可控戰略。

本文原載於2024年5月7日的安邦智庫每日經濟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