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擊「帶槍投靠」論 訪華顯金正恩獨立外交邏輯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早前朝美領導人將會面的消息傳出後,許多評論認為:朝鮮已帶槍投靠美國,中國角色被徹底邊緣化。
此次訪華不僅以事實反擊這種論調,更令外界看到朝鮮不依從任何一方的,獨立外交路線。

月初,白宮剛確認特朗普將於5月會見金正恩,便傳出中國出局論的呼聲。眾多評論認為:美朝直接對話,意味中國角色被邊緣化。持類似觀點的不乏知名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er)認為中國角色已便得可有可無,鄭永年更認為,朝美協定很大可能將出賣中國利益。然而,金正恩在同韓國及美國談判前率先到訪中國,卻證明了中國在朝核問題上仍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

特朗普答應與金正恩對話,消息由韓國國家安保室鄭義溶率先公布,白宮其後確認。(路透社)

早前,美國新任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在電視節目中公開為美朝峰會潑冷水,稱這不過是朝鮮為發展核武器的拖延戰術。無論這只是博爾頓的個人立場,或是他施壓朝鮮的手段,都將令平壤意識到:僅依賴美國化解當下被制裁的苦況,並不可靠。

站在朝鮮的立場上,最高目標無非是令國際社會承認其有核地位,而迫切目標則在於化解長期制裁帶來的經濟困難。事實上,經濟制裁需要中、韓、美等多國通力配合,方能實現。而朝鮮由年初發起的外交攻勢,旨在通過緩和同各方的緊張關係,爭取逐一突破封鎖。這樣的邏輯下,訪問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早是意料中事。

在博爾頓看來,美朝對話不過是金正恩拖延時間的手段。(視覺中國)

儘管在金正日年代,儘管中朝意見一直被視為不合,但朝鮮依然將中國視為「準盟友」。面對美日韓施壓時,往往將中國視作最後保護傘。此次金正恩訪華時也盛讚兩國傳統友誼。所體現出的正是其意識形態化的外交路線:不預設任何國家為敵人或盟友,轉而逐一尋求突破口,絕非單純的「跟隨中國」或「跟隨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