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ISIS後首次國會選舉 伊拉克再成中東角力場

撰文:陳冠東
出版:更新:

伊拉克將於今日展開國會選舉,是擊倒ISIS以來首次。是次選舉將會選出新一任總理,現任總理阿巴迪(Haider al-Abadi)亦會爭取連任。
伊拉克在戰後百廢待興,而一眾候選人大多承諾會改善經濟,但或許選舉更令人關注的是伊拉克周邊的國家對選舉的取態。

選舉由香港時間中午12時開始,到晚上11時結束,伊拉克全國超過7,000名來自不同派系的候選人,將會在選後瓜分國會329席。

由於今次選舉用上較先進的電子系統,結果將會在票站關閉後數小時內公布。另外,相對於大部份中東地區的選舉來說,伊拉克的選舉尚算公平競爭,選舉氣氛亦大致良好。

伊拉克總理阿巴迪(右)將會在本次選舉爭取連任。(路透社)

現任總理有望連任

今次選舉於選前未有一個勝選機會特別高的聯盟,但一般相信由現任總理阿巴迪領導的「勝利聯盟」(Victory Alliance)於選前稍微領先其他聯盟。前總理馬利基(Nouri al-Maliki)領導的「法治國家聯盟」(State of Law Coalition)是主要的挑戰者。

由什葉派領導的「勝利聯盟」獲勝機率較高的原因在於,它帶領了伊拉克於過往4年戰勝了ISIS,又壓制了庫爾德獨立運動,而國家大部份地區的保安亦有大大提升,保障了國民人身安全。但阿巴迪本人欠缺政治魅力,加上他治下經濟未有改善,國家貪污問題嚴重,這全都是導致他受歡迎程度有限的原因。

與阿巴迪屬同黨派但不同選舉聯盟的前總理馬利基,是阿巴迪的主要挑戰者。(路透社)

經濟比教派衝突更重要

伊拉克有超過六成國民信奉什葉派,另有三成多屬遜尼派,但什葉與遜尼的教派衝突並非影響今次選舉的最重要因素。阿巴迪於今次選舉未得大部份什葉派選民支持,情况以南部尤為嚴重,所以「勝利聯盟」的選舉名單內包含了遜尼派、什葉派,甚至庫爾德人。其他什葉派的選舉聯盟亦有採取類似策略。

相反改善國內經濟才是今次選舉最重要的議題。伊拉克平均國民年收入由2013年的約7,000美元(約54,600港元),下降至去年的少於5,000美元(約39,000港元)。

戰爭當然是重要因素,有估計對抗ISIS的戰爭導致伊拉克損失約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而北部最大城市摩蘇爾更是損毀嚴重,重建當地需花費巨資。但阿巴迪無法領導政府對抗貪污、提高透明度,解決各部門來的教派鬥爭,全部都令伊拉克政府效率低下,亦令國民生活難以看到改進。在改善希望渺小的情况下,伊拉克有不少選民在選前都有計劃投白票以示對政治精英的不滿。

ISIS重鎮摩蘇爾於去年7月10日被伊拉克軍隊收復,但如今變成廢墟。(Getty Images)

選舉將影響地區形勢

今次選舉亦有中東地區強權勢力範圍重劃的意味。伊朗近年除接觸伊拉克境內的什葉派外,還有意拉近與伊拉克遜尼派的關係。報道中東新聞的網站Middle East Eye的總編輯靴斯(David Hearst)引述分析員指,伊朗正進入遜尼區,他們甚至進入之前由ISIS控制或之前從未有過影響力的地區,當中包括庫爾德地區首府艾比爾。

該不具名的分析員更指遜尼派的伊拉克國民,現在已開始支持伊朗在地區的立場。此前在當地對抗ISIS的民兵組織「人民動員」(Popular Mobilisation units),亦成為了伊朗在當地擴張影響力的助力。今次選舉內,較主要的親伊朗的選舉聯盟就有由馬利基領導的「法治國家聯盟」。

值得留意的是,今次選舉亦是區內美國退出核協議後第一場選舉,伊拉克的總理素來需受伊朗及美國共同支持,兩國未來亦會在伊拉克角力。

伊朗並非唯一一個希望在伊拉克增加影響力的國家。遜尼派主要國家沙特阿拉伯亦有份支持阿巴迪的「勝利聯盟」,及其他較小型的選舉聯盟,當中更不乏主要由什葉派政黨組成的聯盟。而卡塔爾及土耳其亦有支持一些較小型的選舉聯盟。

今次選舉是繼月初黎巴嫩大選後,區內另一次選舉。於黎巴嫩,伊朗支持的真主黨及其盟友就比由沙特支持的哈里里(Saad Hariri)領導的政黨,得到更多議席。今次伊拉克選舉亦將會是區內各大國競爭的另一個風向標,選舉結果或會直接影響到伊朗能否鞏固在消滅ISIS後的戰果,增強自己在區內的影響力。

(BBC/ Middle East Eye/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