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周四訪華 七載首次峰會 夾在中美之間要「靠邊站」?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周四(25日)訪華,將進行中日之間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正式領袖峰會。
有外媒形容是次訪華是在「特朗普陰影之下」的來訪,暗指特朗普在外交政策上的飄忽,以及安倍連番大獻殷勤無果,迫使安倍要走近中國。然而,事實是否如此?

特朗普陰影之下 訪華只為「買保險」?

美國CNBC引述東京多摩大學、智庫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的日本政治專家高魯薩曼(Brad Glosserman)指出,雖然安倍已經懂得如何親近特朗普,但他最擔心的是與特朗普的親切只能帶來「短暫的安穩」,非長久之策。

因此,改善中日關係以減少日本對美國的外交依賴,至少在特朗普政府治下,是「買保險」式的明智之策。有論者甚至指出,是中國借機介入拆散日美的傳統盟友關係,而日本只是順勢而行。

東京日本研究組織的一位成員日前則在《日本經濟新聞》發表評論文章,指美國將會利用《美加墨協議》(USMCA)內的「排除非市場國家條款」──條款給予美國否決協議國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的權力──推而廣之用到美日、美歐,甚至與其他各國的貿易協議上,迫使各國靠邊站。

在美日傳統同盟關係的考慮下,如果美國真的要迫日本靠邊站,似乎也沒有日本選擇的餘地。

安倍與習近平曾在2014年於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見面,當時兩人關係甚為冷淡。(路透社)

改善中日關係 乃日本長遠國策

然而,如此強調美國在中日關係變遷之中的重要地位,其實是忽略了各國經濟實力此消彼長的轉變,以及日本對自身利益的考慮。

雖然特朗普真有可能是促使中日關係在「此時此刻」愈趨緊密的近因,但從長遠角度而言,中國經濟實力日長,而且地緣上靠近日本,今日已經是日本的最大貿易夥伴,而日本則是中國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貿易夥伴。

即使日本對美國有龐大出超,仍然依賴美國市場,但中國如今有近2.5億的中產階級,而他們對日本貨的喜好亦時有所聞;其消費力更會不斷增長,能夠更有效打入中國市場對日本經濟的未來發展極其重要。

因此,中日關係的改善,就算沒有特朗普政府的出現,長遠而言,亦是大勢所趨。

安倍與特朗普私交甚殷,不過日本似乎在此並沒有取得優待,在美國鋼鋁關稅等政策上更身受其害。(視覺中國)

美國不如往日 難借日本下「毒藥」

另外,在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口中指為「毒藥」的「排除非市場國家條款」也不一定能迫使日本歸邊,加入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

一方面,日本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只及其出口量的近20%,遠遠不及加拿大、墨西哥的近80%,美國未必有能力以經濟理由迫使日本接受此等條款。

另一方面,日本正積極推進包括中國等16國在內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及「中日韓自貿協議」,根本沒有誘因去接受美國的「毒藥」條款。

另外,此「毒藥」條款在上月更新的「美韓自貿協議」中亦沒有出現。可見此等「毒藥」功力有餘,但散播能力頗有不足。

在美國手中經濟彈藥不如往日,而中國在經濟上對日本愈加重要的背景之下,以傳統「靠邊站」的角度,去審視日本的外交路線,於今日這個「後-後冷戰時代」已屬不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