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期選舉】選前最後盤點:七大特徵 兩個趨勢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美國中期選舉早期投票10月中旬便已經在十多個州陸續展開,而周二(11月6日)便是決定勝負的時刻。美國兩黨進入新一輪的政治廝殺,爭奪國會和各州行政權。
在最後決戰的前夕,是此中期選舉已經呈現出七個特徵,和兩個愈發明顯的趨勢。

特徵一:從各候選人投放的廣告來看,特朗普因素、移民、醫療和身份政治依然是主題。支持共和黨的選民側重經濟和稅改,支持民主黨的選民關注醫療和移民。

特徵二:民主黨募款能力稍佔優勢。根據聯邦選舉委員會(FEC)10月數據,民主黨候選人、全國性委員會和政治行動委員會(PACs)的總募款額為12.9億美元,而共和黨方面總募款額則為12.31億美元。.

特徵三:民主黨民調領先,然而優勢逐漸縮小。根據ABC新聞和華盛頓郵報10月29日至11月1日進行的聯合民調顯示,有44%的受訪人對特朗普作為總統的工作表現滿意,較8月的36%和10月中旬的41%有所提高;圍繞眾議院選舉,50%的受訪人表示更傾向於投給民主黨,更傾向於投給共和黨的則為43%。

11月2日,奧巴馬在邁阿密為聯邦眾議院民主黨候選人Andrew Gillum(左)站台。(視覺中國)

特徵四:女性候選人增多,傾向民主黨。美國婦女與政治研究中心(CAWP)數據顯示,此次中選角逐國會和州長席位的女性候選人高達173位,而之前的記錄是167人。其中11位女性獲得州長提名,達到歷史最高點。

而根據NBC與華爾街日報11月1日至11月3日的聯合民調顯示,針對女性選民的民調顯示,55%的女性支持民主黨控制國會,37%的女性支持共和黨控制國會(該數據10月中旬為57%比33%);在受過大學教育或以上的女性受訪人中,61%支持民主黨,33%支持共和黨;在最高教育水平為高中的女性受訪人中,42%支持民主黨,54%支持共和黨。

特徵五:少數族裔的影響,在部分州依然是重點。在佛州,共和黨在該州西班牙裔選民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尤其是南部古巴裔小區,民主黨的勝算更大一些。共和黨州長斯科特(Rick Scott)要想擊敗該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尼爾森(Bill Nelson),就必須爭取到這部分選民的支持。

同樣是根據NBC與華爾街日報的該份聯合民調數據,非裔美國人84%支持民主黨,8%支持共和黨;拉丁裔美國人57%支持民主黨,29%支持共和黨。

特徵六:投票率很關鍵。根據美國人口數據,有800萬年輕選民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尚未達到投票年齡,此次都有權投票。能否使上次的結果出現重大改變,關鍵看投票率。

根據哈佛大學10月3日至17日針對逾兩千名18至29歲的年輕人之民調數據顯示,40%受訪者表示「我一定會投票」,遠較2014年中期選舉同一年齡組別的19.9%投票率高出一倍。在過去的中期選舉中,年輕群組的最高投票率是1986年的27.6%。

幾位選民於11月4日在洛杉磯一投票點進行提前投票。此次選舉中,年輕選民的參與度是決定最終結果的重要因素。(視覺中國)

趨勢一:特朗普壓制共和黨內建制派溫和勢力

雖然此次中期選舉與總統並無直接關係,但特朗普從今夏初選階段便一直積極參與。在共和黨州長、參議院、眾議院席位初選中,特朗普支持的37人當中有35人勝出,導致傳統黨內建制體系中溫和派逐漸被邊緣化,共和黨更加向右轉。

認為示好特朗普有助於自己選情的共和黨人,幾乎都會高調支持特朗普的政策。

在紅色州,不少共和黨候選人的競選廣告給選民釋放的信息是:今天投我一票,明天特朗普總統就能來到你我的身邊,舉行集會,關心你的訴求——在一些共和黨戰略師看來,特朗普政治集會是紅色州共和黨競選人的加分項。

在佛羅里達、喬治亞、密歇根、堪薩斯等州的州長選舉中,一些建制派不看好的、受特朗普支持的候選人,反而贏得初選。尤其是佛州,特朗普支持的德桑提斯(Ron DeSantis)擊敗了傳統建制派眼中的不敗者普特南(Adam Putnam),基本奠定特朗普在共和黨中的地位。

而且,隨著賴恩(Paul Ryan)、考克(Bob Corker)、弗雷克(Jeff Flake)宣佈退休及麥凱恩(John McCain)去世後,一大批特朗普的黨內批評者正在離開國會,或者選擇沉默。即便是對特朗普批評最嚴厲的共和黨參議院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在特朗普將卡瓦諾(Brett Kavanaugh)送入最高法院後,也軟化了對特朗普的反對立場。而此前曾在移民問題上積極發聲反對特朗普的共和黨人,六人選擇退休,十多人或許因中選失敗而離開國會。

可以說,特朗普暫時將共和黨人帶入了他的軌道,充分體現「特朗普化」。

特朗普11月4日出席田納西州的一個拉票活動。(視覺中國)

趨勢二:中選後國會對中國更趨強硬

無論國會兩黨席位如何變化,國會在外交上對特朗普的制衡依然存在。

特朗普目前已放棄共和黨傳統鷹派外交和自由貿易路線,在國安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Peter Navarro)及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等人的輔助下,轉為更具攻擊性、單邊色彩更為濃重的「激進鷹派」路線。

若特朗普在中選後緩解並改善對華關係,並繼續改善和俄羅斯、朝鮮的關係,國會勢必會站出來發揮制衡的作用。

尤其是針對中國,美國兩黨對華貿易立場目前空前一致。縱然國會對特朗普多有非議,但特朗普中選前打中國牌時,國會卻默許不發聲。這也說明對中國的指控在美國國會很有「市場」。

除了在中國貿易投資領域強化安全審查外,美國國會還有可能藉網絡安全、台灣、甚至新疆議題繼續向中國發難。這些勢頭近來都已現端倪。

倘若共和黨丟掉眾議院,特朗普執政更加困難,這將加大他選擇中間路線、與民主黨適當配合的必要。考慮到自身政績和2020年連任競選的前景,為了最大限度將自己施政效益最大化,「中國牌」作為兩黨少有的、有得傾的領域,勢必將被一再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