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習特會】90天緩衝期 中美將上演什麼戲碼?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早前結束的中美領導熱鬧峰會上,習特二人決定為貿易戰設下90天休戰期。兩國在緩衝期內均不會加碼徵收關稅,雙方也將利用90天時間對知識產權轉讓、非關稅壁壘及產業展開談判。顯然,中美貿易戰這顆未爆彈仍未拆除,兩國未來90天的互動,才是重中之重。

自今年3月貿易戰爆發以來,中美戰局其實幾經反复。5月19日,中美兩國曾在華盛頓發表《中美貿易磋商聯合聲明》:中方同意購買更多美國商品,以達成休戰。但僅僅一個月過後,美方便宣布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25%關稅。之後數月,貿易戰更逐步升級,直到今次G20前山雨欲來的場面。

G20「習特會」成為全球關注焦點,美方暫緩明年1月1日對2000億中國貨品徵收25%關稅計劃,中美貿易戰進入90天「停戰期」。(視覺中國)

緩衝期不會平靜

中美兩國今次達成協議,最多令局勢回到今年5月雙方大打出手前的狀態。而大規模購買美國商品的計劃,也同當時劉鶴提出方案無異,並未解決中美核心分歧:中方願意配合國內需求,購買更多美國商品;但美方則要求中國改變「中國製造2025」為核心的產業政策。除此之外,雙方在知識產權轉移規範及國內市場開放程度上也有相當分歧。

另一方面,今年5月美方早已同中方代表劉鶴達成共識,卻在事後反悔重新開徵關稅,似乎也反映了特朗普的「談判之道」:只要能給對手施壓,早前立下的承諾並不重要。因而,接下來90天更加不會平靜。

5月談判時,劉鶴曾與美方達成不打貿易戰的共識。(視覺中國)

中美將談些什麼

若要對中美如今尚存分歧分類:北京在市場開放程度,及知識產權轉讓問題上,或會做出一定程度讓步。但對於中國產業政策等內政問題,應該很難妥協。

貿易戰爆發以來,習近平巡訪多處時都提及「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力更生奮鬥」。儘管「中國製造2025」似已在官媒中隱身,但發展自主產業卻成為如今的基本國策,被視為擺脫對西方依賴的根本途徑。期望北京在這一領域讓步,似乎不切實際。

習近平在珠海考察,重申要靠「自力更生」奮鬥,要有自主創新的骨氣和志氣,加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新華社)

至於市場開放和知識產權轉讓,則有待兩國進一步商議。根據美國媒體透露,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率領30人的龐大代表團赴美談判,相信將涉及不少政策細節。早前,中國已開放美國運通進入中國金融信貸市場,向華爾街釋出善意;10月,中方亦批准特斯拉在上海獨資建廠,向美國工業界示好。而在11月30日,中國亦批准瑞士銀行(UBS)成為境內首家外資控股券商,顯示中國已決心開放金融服務業。今次談判後,如果中方大規模對美開放市場,也不顯得意外。

另一方面,為在中美談判中獲得優勢,美方也可能在其他領域開火。以早前APEC峰會期間成為熱點的WTO改革議題為例,中美雙方都在拉攏第三國支持:美方意圖廢除中國在WTO作為發展中國家所享的優待地位;中國則要求通過改革,令美國無法通過「拉布」方式避過WTO仲裁。類似衝突相信會在接下來90天不斷湧現。

G20領袖發表的聯會聲明中,雖然一致認同改革世貿組織,可是在「對抗貿易保護主義」等內容則沒有列出。(路透社)

中國或以拖待變

既然過去半年,中美多輪貿易談判時常觸礁。如今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談判,阻力似乎更大。對北京而言,上策自然是在90天內同美國達成協議,盡快結束貿易戰,消除中國發展的潛在阻力;但若協議受阻,中國也將盡力阻止特朗普落實「若90天談不成,便加碼關稅」的威脅,令談判進入持久戰。

站在北京角度,如今時間似乎站在中國一方。短期而言,特朗普於明年中旬便要進入備戰2020的選舉狀態,較難分出心力應付中國;長期而言,如今中國經濟成長率雖有所下滑,但今年第三季度仍維持6.5%的增幅。過去幾個月,中國已證明自身經濟得以在貿易戰下維持穩定,因而即使不解決貿易戰,只將其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也算是中策。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叢亮表示,中美經貿摩擦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很有限。 (資料圖片)

而站在特朗普角度,今次G20峰會上中方承諾的「大批量購買美國貨」已通過媒體昭告天下。倘若美國加碼關稅,必然令特朗普辛苦得來的這一成果付諸東流。特朗普上台後,多以「幫助美國貿易」作招牌,但早前簽署多個貿易協定,同如今中國承諾比起來,不過九牛一毛。

反觀緩衝期內涉及的產業政策等問題,大多意圖遏止中國的發展趨勢,屬於特朗普鷹派幕僚的戰略考量。面對已經到手的政治利益,特朗普似乎不大會棄之不顧,而尋求不確定的長远战略考慮。不過,未來90天的談判仍存有相當不確定性,值得人們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