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贏得印度大選無懸念 新德里再次迎接全面挑戰

撰文:唐曉東
出版:更新:

當地時間5月19日晚些時候,自4月11日開始,分七個階段展開,長達70天的印度大選已經暫告一段落。根據印度各大主流媒體總結的投票站出口民調顯示,印度現任總理莫迪及其麾下的『印度人民黨』目前正處於全面領先的態勢。儘管印度各大媒體給出的情報彼此不同,但有一點可以基本確定,即莫迪(Narendra Modi)在2019年之後將大概率繼續擔任印度總理。

對外界來說,莫迪在這場選戰中的勝利可能證明了印度各界對人民黨執政五年政績的認可。莫迪領銜的人民黨政權及其身後的『全國民主聯盟』(NDA)因此將以較大幾率戰勝國大黨黨首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領銜的『聯合進步聯盟』(UPA)。

不可否認,本次大選可能還留有最後一個懸念:莫迪是大勝還是小勝;人民黨會否像在2014年大選中那樣獨自贏得議會多數席位,還是必須依靠盟友組建一個政府。但總的來說,這種問題較之印度的宏觀問題已算是細枝末節。

當下,印度進入21世紀後形成的獨特、誇張又微妙的社會、經濟局面幾乎成為一種動態平衡的奇觀,只不過這種奇觀絕不是新德里的當權者們所期待見到的。

分析認為,在近幾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後,印度經濟的確開始發力:印度在2017至2018財年的經濟增長率已達7.2%,2018至2019財年的經濟增長亦預計會達到7.2%。但新德里方面仍然被包括基礎設施落後、配套法律滯後、金融壞賬高以及收入分配失衡在內的傳統結構性矛盾所困擾。

這意味著當莫迪基本贏得大選時,他在慶祝之餘,也將懊惱的發現印度的各種社會問題仍與他隨行。

印度總理莫迪及其麾下人民黨一旦贏下大選,就要重新面對印度嚴苛的社會現實。(美聯社)

莫迪可能真的贏得了選戰

對習慣借『出口民調』觀察選情的分析人士們來說,此前澳大利亞大選的風波曾讓他們大跌眼鏡:選後出口民調顯示工黨取勝,但此後計票結果卻顯示自由黨取勝。

因此,當印度持續70天的2019年大選終於出現最初的結果時,很多人仍將信將疑。不過,考慮到印度的大選計票屬於分段計票,加之在2014年時,印度民調分析人士也成功根據這些數據確認了莫迪的勝選。因此,即便這個消息的精確度存疑,但它已足以讓莫迪麾下的人民黨陣營歡慶勝利。

事實上,莫迪也已經在5月17日提前暗示了自己的勝利。在人民黨召開的一場『不准提問』的記者會上,莫迪甚至在發言中直接預言自己將取得勝利。他還強調人民黨政府既然『擁有絕大多數席位』,該黨『在獲得執政五年的民意授權後』繼續『恢復執政』便將成為定局。

面對莫迪方面即將準備慶祝的局面,國大黨一側及其身後UPA聯盟無疑是不滿的。也就在5月17日時,拉胡爾·甘地雖對莫迪的記者會表示了謹慎的態度。但到大選結束後,拉胡爾就率先在社交媒體上開炮,批評印度選舉委員會『屈從於莫迪及其同黨』。印度『草根國大黨』政要班納吉(Mamata Banerjee)還專門批評各媒體傳出的『出口民調』極有可能是人民黨當局散佈的『謠言』。

總的來說,印度各大反對黨已經做好了團結起來應對莫迪的準備,這也從側面上印證了莫迪陣營的選情想必非虛。

勝利者要承擔的代價

不過,莫迪的勝利也意味著他要繼續接下印度政治、經濟、社會乃至外交等一系列爛攤子。從2019年初的很多細節看去,莫迪當局甚至呈現了些疲於迎戰的局面。

大選期間的莫迪盡顯網路紅人色彩,但這種民意來的快,去的也易。(GettyImages)

在嚴重農業災情及青年普遍失業的背景下,莫迪在競選期間避開了對其經濟記錄的關注。相反,他在選舉季節的142次集會中還把主要關注點放在國家安全問題上。就在中央邦地區的最後一次拉票集會上,莫迪甚至喊出過『想擊敗敵人就要支持人民黨』的口號。當這種局面與印度空軍2、3月間對巴基斯坦失敗的『外科手術打擊』聯繫起來時,恐怕所有人都會啞然失笑。

必須承認,2015年後,莫迪帶領的印度其經濟增長率超越了中國。新德里方面代號『ABCD』,分別為行動(Action)、商業(Business)、清潔廉潔(Clean)、數位化(Digitized)的改革方案也頗為搶眼。

但到2019年的今天,印度式『PPT』的展示已經讓人不耐煩。更不用說印度三大產業本身也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概念。一方面,印度即將於數年內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及成長速度迅猛的大型經濟體,他的成績是不容忽視的,但另一面,印度的經濟部門的個別表現差異巨大,以至於一旦被量化顯示,則時刻面臨挑戰。

的確,在2018年中印首腦於武漢非正式會晤後,新德里方面曾經信心大增,很多分析人士甚至認定『中美貿易戰給印度提供了向中國市場出口的機會』。但到2019年4月下旬,印度的農產品非但沒有打開中國新市場,其傳統的棉花等出口陣地反而失守。

印度貿易官員稱,在2018至19年度中,印度棉花出口可能將降至450萬包,為近10年最低點,比上一財年也下降35%。加之印度盧比牌價上漲,印度提供的S-6、J-34等型號的棉紗因此已上漲至每磅(約合0.453千克)0.93至0.94美元之間。當孟加拉等棉紡大國轉而選擇每磅0.89美元的巴西棉紗時,新德里的錯愕是可以想像的。

此外,儘管印度近年來大力改善國內營商環境,努力吸引外資。還於2017年5月廢除外國投資促進委員會,超過20個行業允許100%的外商直接投資。但局部改革的顯著成果無疑也暴露了印度在相應領域指標的嚴重不足。考慮到自莫迪政府的『印度製造』出台後,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增長55%,股本流入增長63%,這無疑暴露了印度經濟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呈現出相當低的國際性。

因此,當印度報業托拉斯(PTI)等媒體開始愉快地報導莫迪在大選結束前夜『於山洞中冥想』等花邊時,印度的產業界人士終究不會因此感到愉快:印度單純代工的現狀甚至不能推動技術進步與國家發展。

在印度國內基礎設施具備、網路環境得以提升之際,該國國內的社會環境(如宗教問題、教育問題、犯罪問題等)也會放大區域之間的失衡,進而將其升級為更大層次的矛盾。而這些可能將讓莫迪在未來的五年中繼續頭疼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