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説】大變局下的權力再平衡 中西發展模式誰更脆弱

撰文:賀帷
出版:更新:

習近平近年來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説法在某種程度上,與中國晚清時期洋務運動領袖之一李鴻章所説「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形成呼應。目前中國學界對於「大變局」的討論有逐漸升温的態勢,但研究成果的廣度與深度難言令人滿意,而國際輿論對這一話題的反應要更加滯後。
為此,《香港01》專程採訪了多國專家學者,就是否存在大變局、大變局如何發生、大變局的未來走向等問題與他們展開對話。
系列採訪文章將自今日起,於每晚21時發布。本篇為第二篇,訪談對象為巴爾斯利國際事務學院研究主席大衞•韋爾奇(David A. Welch)。

01: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8年6月曾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來描述當今的國際形勢,中國學術界對此有一些基本討論,普遍認為當前的國際局勢正在各個方面經歷深刻調整,最為突出的表現是中美衝突,第十二輪經貿談判此前在上海結束,從雙方發佈的官方消息來看,似乎並未取得過多進展,符合外界前期的低預期。從較長的時間週期來看,如何理解中美衝突,中美衝突會是促成大變局的重要推動力嗎?

大衞•韋爾奇:中美衝突的確是當下國際局勢中最顯著的變化,但是否能引出世界秩序的深刻變革,我並不確定。經常可以看到,打破國際平衡的力量上升,隨之又平息,並不會給國際政治帶來根本性變革。

從地緣政治博弈的角度來看,中美爭端的確十分重要,但我並不認為能夠成為整個國際體系變革的推動力。在我看來,氣候變化問題才是引起國際局勢變革的主要推動力,它能比中美衝突更為顯著地推動國際秩序調整。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重要挑戰,而中國很容易感受到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中國當前,在開發新能源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這一點非常重要也非常艱難。中國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短期內找到替代能源並不容易。另外,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立解決氣候變化問題,需要全球性的合作。然而,美國政府並沒有幫上太多忙,並沒有在氣候變化上投入太多關注,不過在其他層面,美國人還是付出了努力,比如包括加利福尼亞州在內的地方州正在制定相關政策。

01:國際大變局的概念其實也包含了人類共同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氣候變化就是其中之一,顯然,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只有通過國與國的合作才能應對,然而,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的美國卻走向了合作的反面,甚至退出了《巴黎協定》。在美國選擇與國際合作背道而馳的氛圍之下,你怎麼看未來國際合作的前景?

大衞•韋爾奇:我認為特朗普(Donald Trump)之後的政府,會讓美國重新加入《巴黎協定》。將氣候變化控制在2攝氏度的目標不太可能達成,未來三十年內,世界會因此經歷鉅變。

01:如果從政治經濟的角度解讀國際局勢變化,有分析人士認為,近幾十年來,中國的經濟騰飛給國際局勢的變革注入了強大動力,通過影響大國力量間的平衡推動變革的發生。當下中美貿易戰便是一個例證,當傳統霸權國美國因中國的崛起心態失衡時,美國國內反全球化情緒高漲,兩國博弈會成為長久的趨勢,對此你怎麼看?

大衞•韋爾奇: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是中國將會採取什麼樣的政策,提到力量平衡時,需要區分具體指代什麼樣的力量。軍事力量方面,美國比任何國家都要強大,在未來幾十年還會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而在經濟力量方面,世界經濟當前在各個方面深度融合,國與國之間相互依賴,討論經濟力量的平衡並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在經濟方面國家之間的競爭並非零和博弈。

中美博弈的確可能成為長久趨勢。有幾點需要指出,第一,特朗普十分注重雙邊貿易關係,但若站在全球貿易體系的全局來看,雙邊貿易關係其實是微不足道的。因為這個體系中有着複雜的供應鏈系統,佔據全球經濟活動重要地位的已經不再是貨物交易,而是服務貿易。在商品買賣中存在貿易逆差並不是一件值得説道的「壞消息」。

習近平在大阪G20峯會的發言中提出應對世界經濟風險的「中國方案」。(AP)

所以,當特朗普密切關注貿易逆差這個話題時,恰恰表明他對全球貿易系統的複雜性欠缺瞭解。另外,他對於知識產權竊取的抱怨並沒有多大意義,這種現象很常見甚至可以説在商業合作中必然發生的。

01:隨着中國崛起,有關中國威脅論的議論聲越來越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各個國際場合多次強調稱中國是和平崛起,不會謀求成為全球霸主或者顛覆現有國際秩序,然而這樣的表態並沒有收穫太多理解。

大衞•韋爾奇:我相信很多美國人的確將中國看作長期的威脅,但我不認為他們正確地理解了威脅的含義。我理解習近平所説,中國不是其他國家的威脅,但是中國也開始對別國內部政策進行干預,最近中加關係因為孟晚舟案件遇冷,主要是因為加拿大在美國的要求下逮捕了中國通訊公司華為的高管孟晚舟,但這是法律事件,加拿大並沒有別的選擇。然而,中國政府也採取了報復性措施,逮捕了幾名加拿大公民,取消從加拿大進口油菜籽(canola),暫停與加拿大高層的聯絡。

01: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崛起背後,相對應的是西方世界的下滑,一直以來,西方世界在現有秩序中佔據主導地位,當前西方世界出現了各種問題,身份政治對於民主政體的削弱、民粹主義抬頭,反全球化趨勢明顯等等問題似乎都很難從原有的體制中找到解決方案。

大衞•韋爾奇:從宏觀歷史的角度來看,西方主宰世界的週期並不長。上個世紀西方能夠成為主導世界的力量,主要是因為工業革命在歐洲發生的比其他地方早,從此歐洲有了推行殖民統治的能力,並且經濟崛起引領全球。而當下變化的發生我更願意看作是一種重新平衡,經濟活動的分佈以及全球財富正在迴歸一個更自然的水平。

但正如我此前提到的,氣候變化才是最關鍵的動因和挑戰。氣候變化會讓亞洲乃至非洲付出高昂的代價。為了適應氣候變化,亞洲的開支將遠比西方大。舉個例子,海平面升高一米,上海大部分地區將會被淹沒,2,500萬上海人將會受到影響,同時還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中國官方文件很明顯暗示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步伐將會減慢,而現在中國在能源等事關發展的重要資源供給方面也受到了諸多制約,此外還有耕地沙漠化等諸多問題都會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

01:以往國家選擇現代化的路徑基本都向西方靠攏,甚至認為西方模式是發展的唯一範本,而中國的崛起則提供了另一種參考,對西方民主政體的權威造成了一定衝擊。

大衞•韋爾奇:西方的民主政體並不是單一的模式,在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包括瑞典、挪威、芬蘭採取的發展模式中既包括民主和人權,同時也保障基本的社會服務,這是美國的模式中所欠缺的,不同於傳統的西方模式,瑞典模式十分成功,瑞典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滿意度都很高。

現在的中國模式與三十年前略有不同,本質上中國採取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方式,只不過並沒有冠上資本主義的名稱。於是中國的經濟得以迅速崛起,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巨大的社會不平等。有趣的一點在於,中國的官方身份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但基尼係數比美國更高,所以,中國的經濟不公平要甚於美國。

身份政治和民粹主義的崛起對於西方世界而言的確是很大的挑戰,歐洲和美國都在努力解決問題。美國總統特朗普展示出來了威權主義傾向,但是美國憲法限制了他實踐的能力。至於西方體制未來如何發展,我很難給出預測,但西方的體制經受了長久的考驗,也解決過很多問題,所以在我看來,最大的可能還是會持續發展下去。

相反,中國模式反而更為脆弱,因為中國所有政策的制定都是圍繞一個強有力的政黨設定,而執政黨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礎之上,一旦經濟增長緩慢或者陷入停滯,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01: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並不應該看作中國經濟出現了大問題,這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合理預期。眼下國際社會更為關注的一個議題是中國5G技術的發展,這一方面中國優勢明顯,有人認為5G技術將會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成為最關鍵的一環,成為在科技方面推動變局發生的重要作用力。

大衞•韋爾奇:第四次工業革命顯然已經開始,但中國5G技術的發展也取決於其他國家的相關政策,取決於他們是否會使用華為的5G設備。事實上,華為的5G設備性價比非常高,但其他國家的顧慮在於,華為與中國政府的聯繫。拒絕使用華為的國家,基本上都是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即便華為比其替代品更便宜。

除了5G之外,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智慧城市等都將是下一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成分,都有着巨大潛力。

01: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對華為的圍堵除了國家安全的考慮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阻止華為,阻止中國在5G領域領先世界。

大衞•韋爾奇:美國當前並沒有可以替代華為的5G技術,在這一方面,美國並不是競爭對手,所以根本不是這個原因。如果美國認可華為的獨立地位,相信華為不會將數據泄露給北京,或者在5G設備中植入後門程序,我相信美國還會選擇華為。

我並不同意以上觀點,我與相關的決策層面有過溝通,最直接的原因仍然是國家安全。追根究底,中國有相關強制性法律,在涉及國家安全問題方面,中國政府有權力要求企業提供相關信息,而在西方國家中,政府並沒有權力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