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新麥卡錫主義顯現 中美關係成為美國政治犧牲品

撰文:蕭予
出版:更新:

面臨疫情防控的常態化趨勢以及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國在兩會前除了退出「港版國安法」,也密集推出《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推進西部大開發等系列指導性政策文件。
在觀察人士看來,加緊佈局國內發展,拉動內需成為中國走出困境的主體思路。中國該如何平衡自身發展與複雜的國際局勢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如何應對在美國大選壓力之下,兩黨愈發突出中美矛盾的爭鬥。
圍繞以上關切,《香港01》專訪了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及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在他看來,當前美國在處理與中國的關係時,似乎出現了新麥卡錫主義。

01:近期中國相繼發布《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此外,包含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互聯網科技在內的新基建也在逐步推進。
在疫情全球蔓延風險加劇、疫情衝擊國內外經濟的情況下,中國加快了國內發展的佈局,如何聯繫中國當前面臨的外部風險來解讀這些舉措?這是否反映了中國通過拉動內需來應對風險的總體思路?

王勇:這些文件在兩會前夕密集出台,反映了疫情可能常態化、中國對外關係複雜化、經濟全球化可能出現進一步逆轉的大背景。此時出台的政策性指導文件,具有重要意義,也釋放了非常重要的信號。

中國要繼續走堅持改革開放的發展道路,尤其強調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經濟改革的方向。包括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堅持市場經濟體制。戰略性方向的明確十分重要,表明政府對於國內改革,尤其是國有企業改革也會堅持市場化導向,堅持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

中共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5月22日在北京開幕,2020年政府工作報吿指出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將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新華社)

從另一個角度看,堅持繼續開放,使中國的國內政策更加符合世貿組織(WTO)等多邊組織的要求,實際上是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政策基礎。例如中國未來可能會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以及同類型的,更高標準經濟貿易自由化談判。堅持市場化為導向的改革,也能夠為中國在處理與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在市場開放准入問題上的分歧時,提供支撐。

疫情之後,經濟全球化逆轉的趨勢可能會加劇,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具有重要發展潛力的國家,對於塑造未來的經濟全球化能夠起到很大作用。所以,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也向國際社會釋放了重要信息,即中國願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與相關國家的經濟合作。

從維護全球化進一步發展的角度來看,中國進一步的開放舉措有利於防止經濟全球化的逆流,對於全球供應鏈的調整釋放了非常積極的信號。

有關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是在此前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基礎上,提出的新的指導意見。在當前形勢下也具有特別意義,一方面有利於推動全國不同地區的平衡發展,因為在過去四十年的發展中,中國東部的發展遠遠快於西部,所以進一步推動東西部的發展平衡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為了應對未來可能日益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國也要做出最壞打算。五六十年代,中國先後與蘇聯和美國產生了戰略衝突,所以中國在西南、西北地區展開了三線建設以促國內發展。習近平上個月視察西安交通大學,鼓勵繼續發揚「西遷精神」,其實也是希望在中美關係未來可能惡化的複雜形勢下,將西部發展作為中國的戰略大後方。

與此同時,推進包括5G、人工智能等互聯網科技的新基建,是建立在工業革命4.0基礎之上中國的發展新戰略。可以說,疫情加快了中國朝着這個方向發展的步伐。新一輪的科技正在應用於經濟社會生活當中,中國在很多領域正走向全球前列,疫情當中如果沒有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中的優勢,中國受影響的程度肯定會更大。

中國在未來進一步的發展中,難以避免會和主要大國,尤其是美國進行戰略爭奪,中國更希望新技術的運用可以造福人類,而不是成為大國競爭的一部分。但實際上,大國經濟的競爭,本質在於科技制高點的爭奪。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緊緊追趕,有些領域也開始處於領先地位,加上中國巨大的市場規模,未來肯定可以在全球的政治經濟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最後,所有的舉措,都是為了推動內需,培育市場,繼續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後勁,找到新的發展動力。過去四十年改革開放的發展經驗吿訴我們,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對外開放,堅持平衡發展以及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新時期的戰略目標和路線與過去四十年一脈相承,以上政策的落實肯定也會使得中國經濟更上一個台階。

5月18日,世界衛生大會(WHA)在瑞士日內瓦開幕。(新華社)

01: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世衛大會上的發言,提出了五項推進全球抗疫合作的舉措,包括將在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與聯合國合作在華設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建立30個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疫苗研發成功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在內,你如何評價這些舉措?

王勇:習近平在世衛組織的講話很有分量,也十分重要。展示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應有擔當。尤其是與過去所謂的國際主要領導者美國相比,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更加突出。在國際抗疫中,促進全人類安全發展,提供國際公共產品,中國做出了表率。

中國提出的這五項舉措,除了盡到作為一個大國的責任之外,也與當下特殊的國際環境有很大關係。美國出於國內政治需要,利用疫情向中國和世衛組織轉移矛盾,把疫情造成的國內人道主義災難歸咎於他人。

美國的安全鷹派利用美國的國際影響力來挑動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炒作中國隱瞞疫情、武漢病毒實驗室泄露病毒、中國賠償論等等話題,極大地惡化了國際輿論環境。可以說,美國的保守勢力就是要利用疫情推動中美之間新格局的形成,達到中美脱鈎的根本目的。

中國提出的這一系列舉措,展現了中國大國擔當,同時提供更多國際公共產品,也為了打破美國的極端保守派、極端鷹派甚至戰爭販子向其他各國推銷的理論。對於中國而言,當前的一大挑戰在於,如何處理好與世界的關係。這同時也是一個機遇,如果中國能夠很好地應對這次疫情,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之下,通過自身努力恢復國際社會的信任,可以進一步提升中國的影響力。

對於未來的前景,我持謹慎樂觀態度。關鍵在於,中國本身就是一個負責任大國,同時還有重要的物質基礎,是聯合國統計中,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的工業國家。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世界抗疫的兵工廠,為全球提供藥品和防護物資。

中國在抗疫的過程中,政府切切實實做到了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密度很大的國家,能夠有效管控疫情,這是非常重要的成就。是中國體制、文化以及人民團結的力量。我認為這對於整個世界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我認為污名化的影響是暫時的,任何有良知、會獨立思考的人都會看清事情的真相。

特朗普公開稱自己服用羥氯喹來預防新冠肺炎,引發輿論爭議。(AP)

01:特朗普(Donald Trump)近日對媒體披露自己服用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HCQ)來預防新冠肺炎,這是一種主要用以對抗瘧疾、紅斑狼瘡的處方藥物,已經有醫生提示了該藥物的風險,但特朗普對於使用該藥物的擔憂不屑一顧,他的行為也給外界造成了一種病急亂投醫的觀感,有分析人士認為,在選情處於劣勢之際,特朗普需要創造奇蹟,更具體的說,是新冠的奇蹟療法,來幫助他度過這場危機。對此你怎麼看?

王勇:公開自己使用未經證實是否有效的處方藥來防止新冠肺炎,可以說是特朗普不相信科學、過度自信的表現。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這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態度,所以他說完之後,專業人士和媒體都提醒民眾不要模仿。

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這也說明,特朗普時代,美國的政治體制中,對總統權力的制約遠遠不夠。特朗普是一個長於煽動炒作外部威脅的人,他利用美國的民粹主義、保護主義、排外勢力甚至種族主義的勢力上台,已經把美國帶向了非常危險的境地。

特朗普上台以後的對外關係,包括處理與中國的關係上,已經形成了白色恐怖的氣氛。就像美國前參議員、前駐華大使鮑克斯(Max Baucus)在接受採訪時所說,美國實際上已經出現了新的麥卡錫主義。

美國的共和黨議員,為了選舉拼命煽動民族主義、甩鍋中國,嚴重破壞了美國的政治文化。美國的政治未來,令人擔憂,進一步加劇了美國的衰落和國際地位的下降。

近期發生在特朗普身上的怪誕行為,實際上說明,特朗普本人最在意的依舊是今年的大選,所謂的美國優先已經變成了選舉優先。特朗普本人更關注創造奇蹟,提升在選民心目中的形象。在他上台以來,支撐美國股市的繁榮,是選舉中的最大王牌。他希望再次創造奇蹟,儘快回覆美國經濟,保證選舉獲勝。

但遺憾的是,病毒本身不以政客的意志為轉移,當前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了。根據霍普金斯衛生專家的研究,美國當前並不完全具備復工復產的條件,一旦全面復工,只會進一步加劇病毒蔓延,最終還是會拖累美國經濟。

01:如果說美國的政治體制在特朗普身上遭遇了挫折,那麼你認為特朗普的去留的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美國的未來?

王勇:我認為,美國的未來最終取決於11月份美國大選的結果,也就是特朗普的去留。是否會出現不一樣的美國領導人和國會,現在一切都是未知數。

與此同時,疫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還充滿了不確定性,從已知信息來看,美國今年出現衰退和蕭條的情況很難排除。但美國股市依舊居高不下,遠遠脱離經濟和企業的基本面,這種情況極不正常。未來美國股市肯定會大起大落,美國的政治和經濟的發展方向都充滿了極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