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2020|為何中國國民普遍盼望「川建國」連任?

撰文:周萱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大選(US Election)即將揭盅,結果預計會在香港時間11月4日陸續出爐。不僅美國國內,國際社會也是對大選結果翹首以盼。一些與特朗普私交甚好的領導人,例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沙特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巴西總統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等,可能正暗中為他加油鼓勁。德、法、加等美國傳統盟友,則在過去四年受夠了特朗普的變化無常,無疑更樂見拜登當選。

至於中國內地的取態,許多人可能直覺式地認為,中國迫切希望拜登入主白宮,但事實上,內地希望特朗普連任的呼聲才更高。

的確,特朗普在過去四年對中國窮追猛打,在經貿、科技、外交和人文交流上尋求「脫鉤」,並要求其他各國「選邊站」,不僅導致中美關係降至谷底,也讓世界憂慮新冷戰時代的到來。倘若白宮明年1月能迎來被普遍視作「親華」的拜登,中方或許至少不必日日擔心華府會突然發難。

但在許多國內民眾心中,中國正在不斷崛起,遲早將發展至與美國並肩甚至超越對方的程度,中美無論如何都「必有一戰」。此前,美國小布殊(George W. Bush)時代初期本已開始聚焦中國,唯因「9・11」事發方才轉向反恐戰爭,奧巴馬時代在此基礎上更忙於金融危機,中國的戰略機遇期由此平白多了十餘年時光。在此期間,中國國民生產總值(GDP)翻了近三番,躍至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就算四年前是希拉里當選,美國也勢必對中國更加警惕,畢竟她才是當年奧巴馬政府「重返亞太」戰略的主要推手。

而比起像講究策略、通過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等多邊組織迂迴圍堵中國的民主黨人,一個做事莽撞、缺乏謀略的特朗普似乎更符合中國利益,這也是網友戲稱特朗普為「川建國」的原因。

一香港餐廳電視屏幕上同時播出關於特朗普和習近平的新聞。(美聯社)

連任將激化社會矛盾

從美國國內來看,特朗普連任將使得國內矛盾加劇,他四年的政治遺產或許能被撥亂反正,但若執政八年,就將勢必造成不少無法逆轉的損害。

首先,無論特朗普通過何種方式當選,都將導致民主黨群情激蕩。若他並非堂堂正正通過選舉人票當選,而是通過最高法院偏袒性的判決、亦或是靠着州議會強行自行指定選舉人團的方式獲勝,左翼激進人士可能走上街頭示威,引發右翼民兵回擊,美國社會可能因此陷入長達數周甚至是數月的混亂。

此外,特朗普放任無為的抗疫政策將繼續對國民健康造成極大風險,他顯然將所有希望寄託在疫苗和療法上,希望病毒「能奇跡般的消失」,然而目前疫苗效用尚無定論,也不存在藥到病除的萬能藥。特朗普期盼「機械降神」(Deus ex machina,也譯作天外救星)的態度只會導致病毒蔓延速度更加失控。美國傳染學家福奇7月曾警告的每日新增10萬人感染已經成為事實,這將進一步考驗美國醫療體系,紐約市4月裹屍袋供不應求的慘況可能再次重演。

市場也將對經濟復甦缺乏信心,例如在美國新增案例飆升的上周,道瓊斯指數當周累計下跌6.5%,創下3月以來最大跌幅。即便國會終於通過姍姍來遲的紓困計劃,對市場的刺激效果也終會在失控的疫情前消解,畢竟疫情不同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不是不斷「放水」消除流動性危機就能解決的,最後可能只是進一步加高了危如累卵的債務。而特朗普大刀闊斧地減稅政策,使國庫較為緊絀,讓下屆政府尋求收支平衡更加艱難,也使下一任缺乏板斧進行醫療、教育改革,導致相關問題越發積重難返。

猶他州的拜登支持者和特朗普支持者10月7日在總統第一場辯論前發生衝突。(美聯社)

總而言之,特朗普若能連任,美國國內將面臨更嚴峻的社會撕裂,疫情將進一步失控,經濟復甦越發乏力,這些問題都將讓白宮忙得焦頭爛額。而中國或許可獲得新的喘息時機,發揮早已控制好疫情的優勢,鞏固穩定的生產環境,吸引全球資金流向平穩的中國市場。

連任將進一步使盟友離心

從國際角度來看,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的外交理念,使得美國與多個傳統盟友屢生齟齬,這給了中國「乘虛而入」的機會。以美歐關係為例,美國執意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等一系列多邊機構,讓歐盟大為不滿;特朗普反覆施壓北約各國履行軍費承諾,也讓北約成員國之間關係緊張,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更形容北約已腦死亡;美歐過去四年間多次爆發的關稅一度讓雙邊關係劍拔弩張;美國不斷擴大制裁,阻撓連接德國和俄羅斯的天然氣管道「北溪-2號」(Nord Stream II)落地,加深了美德關係裂痕.......再加上特朗普鬆懈抗疫的態度,讓歐盟多國對美國的好感度跌至谷底。

如果特朗普再次連任,美歐將無疑越發離心,也給了中歐更多合作的機會和空間,例如美國今年5月對世衛組織撤資之後,中歐均加強了對世衛的支持;再如美國去年年底故意癱瘓世界貿易組織(WTO)終審判決機制後,中歐等國合作設立了新的多邊上訴機制。此外,中歐還預料將在遏制氣候變化和加強經貿合作等方面越走越近。中國可以通過展現出與美國不同的穩定領導形象,吸引歐盟國家進行更加緊密的合作。而一旦是拜登上台,他將致力於修復與盟友的關係,以及重樹普世價值引導者的地位,這可能會對中國形成更大壓力。

去年年底的北約峰會上,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給特朗普指方向。(美聯社)

暴露民主制度弱點

從中國的角度出發,特朗普政府在過去四年對華為等企業的圍堵,暴露出中國科企仍處於供應鏈下流、未掌握核心技術的尷尬不足 ,也堅定了中國政府加強科技創新能力的意志和決心,在日前落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科技自立自強」就被提升到了「戰略支撐」的程度,反映了中國擺脫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決心。可以說,特朗普政府的圍堵加快了中國產業升級、優化經濟結構的速度。

最重要的是,特朗普的執政向世界展現出民主制度的弊端——他2016年的當選就體現了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度未能反映出多數人的意見,反而成就了「少數人的暴政」;共和民主兩黨之間的醜陋黨爭,將黨派利益置於一切之上的做派,也體現出民主制度低效的一面;共和黨仗着參議院優勢,將3個保守派大法官送入最高法院,並將200多個保守派法官送入聯邦各級法院,對未來幾十年的法庭生態產生影響,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美國司法獨立的虛偽性。再加上疫情期間,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各自為政,缺乏協調統一的抗疫政策,體現出民主制度在應對危機時難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弱點。

美國藝術家Suzanne Firstenberg10月28日以白旗紀念美國新冠病亡人數,當時美國有225,792人病逝。(美聯社)

而相比之下,中國龐大的官僚機構雖然前期出現怠政情況,但在中央政府意識到事態嚴重性後,聽取了科學家的意見,迅速地做出了封城措施,同時動用全國各地的醫療資源支援武漢,展現出強大的行動力,最後以全國停擺一個半月的代價,控制住疫情,也為此後經濟較快復甦打下基礎。

可以說,在新冠疫情這場百年一遇的天災前,中國和西方之間的抗疫成果對比,破除了民主制度必然更加優越的迷思,也讓中國民眾更加團結。正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9月表彰抗疫衛生工作者的活動中表示,「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總體而言,特朗普過去執政四年,加劇了美國國內矛盾,消耗了國際影響力,展現出民主制度的諸多弱點,也讓中國更加明確了未來發展方向。在許多觀察人士眼裏,特朗普四年前的當選已經象徵着美國國內危機的集中爆發,再度連任更將意味著美國國運正在走下坡路。是以,中國有大量民眾希望「川建國」同志能拿下第二個任期,這或許源於狹隘的民族情結,錯誤地認為中美只有敵我關係,卻也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