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與蘇傑生揭開了中印對峙後的低度互信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進入3月上旬,持續超過9個月的中印邊境對峙似乎真的偃旗息鼓了。不同於2020年6月12日雙方「解除接觸」三天後就發生了加勒萬河口的戰鬥;2月11日雙方約定撤軍之後,兩軍的平安無事竟持續了兩周以上。

不過也有觀察家發現,新德里的軍界、政界人士對於中印兩軍前方的「非軍事區」多少有些怨懟。這種現狀與中印之間長達9個月對峙後重新建立的低度互信有很大關係。

高層對話背後的秘密

自2020年6月15日的加勒萬衝突以來,中印兩國仍處在持續的低度戰略互信中。其中最能體現這一點的莫過於2月25日時中國外長王毅與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的一通對話。

對外界來說,加勒萬衝突的影響至今仍未散去:

+3

在印方提供的文本中,印方關注的大多為短期內容,尤其聚焦在「撤軍」這一具體內容上。蘇傑生認為,既然中印兩軍在班公湖的「脱離接觸」已完成,那麼兩軍就應「迅速解決」拉達克地區的其他問題,並在所有摩擦點完成「脱離接觸」之後「對該地區的部隊進行更大規模的降級」。蘇傑生甚至強調,「That alone」(僅此一項,即兩軍在拉達克的撤軍)將「恢復邊境地區和平安寧,為兩國雙邊關係改善提供條件」。

相比之下,中方更傾向於長期承諾,尤其強調「互信」。王毅因此並未談及更多撤軍、「脱離接觸」相關事宜,他只敘述了「近期中印一線部隊在班公湖地區完成脱離接觸,現地局勢明顯緩解」的現狀,並呼籲「雙方務必珍惜當前來之不易的局面,共同鞏固既有成果,保持磋商勢頭,進一步緩和事態,完善邊境管控機制,推進邊界談判進程」。

印方的關注點仍落在邊境問題的具體細節。根據印方文本的最後一部分,王毅似乎只用簡短的語句談及了蘇傑生曾發表過的「三個相互」,即為相互尊重(mutual respect)、相互尊重敏感性(mutual sensitivity)和共同利益(mutual interests)三原則,中方亦對長遠考慮中印關係與印方有一定共識。新聞通稿至此戛然而止。

莫迪登上「阿瓊」坦克的行為已經成為印度軍事現狀的寫照,印軍軍力的不足也由此顯現:

相比之下,這段被印方用兩句話簡單略過的內容反而是中方有意釋放的大段內容。雖然中方有意規避了蘇傑生在1月28日談及的「三個相互」,亦迴避了包含「必須全面遵守現有協議和協議精神」、「凡涉邊境地區,必須嚴格遵守實際控制線」、「邊境地區的和平安寧是其他領域雙邊關係發展的基礎」、「印、中兩國均致力於多極世界秩序」等內容的「八項基本原則」,但王毅已經在此後的對話中正面一一做出了肯定答覆。

此外,王毅還專門強調「邊界問題不是中印關係的全部,應置於雙邊關係適當位置」。更認為北京與新德里「要堅持兩大新興經濟體攜手發展的大方向,並肩前行而不是相互牽制」。這些倡議和他談及的「雙方可以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為進一步改善兩國關係、推進務實合作積累條件」都沒有出現在新德里展示的文本中。這種局面成為中印剛剛結束長達9個月對峙後勉力維持互信的寫照。

低度互信的突破口

在分析人士看來,由於在軍事等實力上與中國存在巨大差距,一些新德里觀察家對於中印之間的前景並不樂觀。包括索內(Pravin Sawhney)在內的一些印度軍事專家認為,莫迪(Narendra Modi)當局在拉達克一線喪失地緣政治平衡後,其對北京的態度好轉或傾向於尋求「temporary reprieve」(暫時緩解)。這使得印方可能會在短期內採取一系列進攻性防禦的手段,譬如在2021年1月開始於中印邊界一線佈置山地打擊軍、空軍和準軍事部隊等梯次防線。

印度40%的武裝力量被部署在印巴邊境和中印邊境,目前,印軍正調動重兵前往東北邦:

+4

面對這一局面,北京也有自己的想法。中國並不懼怕同印度競爭,但是反感於印度在競爭不力的情況下,為中國在相關區域的經營與運作帶來障礙。譬如印度在2020年10月27日與美國簽署《基礎交換與合作協議》(BECA)後從程序上成為美國「防務合作伙伴」的做法,以及印度「在特定情況下與特定大國保持更為密切的關係」的思路,以及其「印度洋再平衡」、「反制中國在印度洋地區的活動」的具體調動,都顯出了類似意圖。

必須承認,中印在短期內無法解決雙方在歷史和戰略層面上的矛盾,譬如在中印邊界問題上,雙方高層直到2月25日仍因此瞠目相見。但就在這種基礎上,中印仍能在2020年9月發生邊境槍擊事件後,將外交事務官員級別的熱線逐級上升至外交部長級的熱線,此前中印兩軍也在1月11日達成了軍方高層對話機制,這種軍政方面的高層互動就讓新德里的觀察家們倍感鼓舞。

從長遠來看,中印兩國可以從構建「新興大國」這一集體認同出發,提升兩國的戰略互信。而經濟已成為客觀突破口。到2021年,印度政界、財經界人士正在尷尬地發現一個頗具諷刺意味的現實:儘管印度的反華情緒在擴散,中印兩軍仍在前方瞠目相見,但這並不妨礙中國成為印度在2020年的最大貿易伙伴以及印度的第一大商品出口國。很快,到中印撤軍之後,新德里也馬上放開了45項中國對印投資。

過去幾十年的中印經驗反覆表明,雙方突出分歧無助於問題的解決,還會侵蝕互信的基礎。考慮到中印首腦在2018年和2019年先後在武漢和金奈達成並確立了「堅持不衝突不對抗」的共識。這或許意味着中印雙方在低度互信的前提下推進兩國關係正常化,仍將成為北京與莫迪及莫迪之後的印度政府間的大概率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