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重整西方力量 中國當如何?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在與加拿大、墨西哥舉行雙邊會晤,並參加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之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3月12日同日本、澳洲和印度領導人舉行了「四方安全對話」(Quad),強調要同日印澳三方重振盟邦和夥伴關係,致力於實現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
此次峰會結束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便啓程前往日韓訪問,其中奧斯汀還會訪問印度。
接下來,拜登還將於4月接待日本首相菅義偉到訪,並籌備於年內召開民主聯盟峰會等非例行的國際峰會。

雖然美日印澳四方峰會和四位領導人在《華盛頓郵報》聯合署名的文章都未直接針對中國,但白宮通過對此次峰會的包裝釋放的信息非常明確,這場由美國主導的關於「民主」的四方峰會明顯劍指中國。包括3月14日布林肯和奧斯汀在該報的聯合署名文章,直言他們此次亞洲之行就是要強化同盟友的關係,以抵抗中國的挑戰;奧斯汀甚至發推說中國是「威脅」,此行就是同印太夥伴共同應對中國挑戰。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拜登政府在應對國內疫情的同時,似乎也在嘗試重新整合西方聯盟體系,並繼續打造印太地區的利益聯盟。

首次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領導人峰會聚焦可合作議題:

這一系列的鋪墊讓本周中美阿拉斯加高層會晤顯得尤為特別。之所以特別,是因為拜登政府明顯是在試探着和中國打交道,逐漸由特朗普(Donald Trump)時期粗糙化的單邊手法,向以外交領導力為主導的多邊聯盟方向過渡,而且優先照顧了國內左右兩翼及國外盟邦的感受。

在這種形勢下,北京該如何應對?

首先要看拜登能否真的有效地重新整合或激活西方勢力。拜登目前所推崇的內政優先、外交主導的對外方針,其實延續了奧巴馬(Barack Obama)時期希拉里(Hillary Clinton)的外交劇本。當年奧巴馬政府在推行「重返亞太」或「亞太再平衡」戰略時便非常重視價值觀外交,但結果收效甚微,畢竟美國戰略資源和重心的轉移,始終受到國內預算和盟邦間不同分歧的掣肘。尤其是日韓、美歐之間的分歧,讓民主黨政府很難在一些和中國有關的地區和全球熱點議題上統一陣線。

那麼,拜登上台後重整地區盟邦及夥伴關係,真的會有不同嗎?

多國領導人已經接種疫苗,有的選擇輝瑞,有的選擇中國疫苗:

+7

就目前來看,大體上還是會延續過去的價值觀主導地位,但和奧巴馬時期相比,拜登更新了兩點認知:第一,美國的外交必須服務於內政工薪家庭利益;第二,特朗普時期對中國的定位也必須繼承並延續下來。

按照此次四方安全對話內容,拜登追求的是具體成果和解決方案,不光是奧巴馬時期的務虛,反而更多延續了特朗普時期「互惠」、「成果為導向」的利益訴求。

而且,「四方安全對話」設立於2007年,期間有停頓,後來被重啓和升級,也是出於應對中國挑戰的需要。但就目前來看,該對話尚未完全機制化。此次四方峰會主要還是協調疫苗和基建議題,針對中國並無共同的解決方案,四國利益訴求也無法完全統一。譬如此次四方領導人峰會推動的疫苗方案,就是為了利用各方優勢、共同應對疫情,從而為自己減輕負擔。

雖然印度和中國近年邊境摩擦頻發,但在軍事外交領域,印度依然堅持不結盟原則,不會盲目在軍事安全上跟着美澳步伐走。日本也是如此。在東北亞,日本也要考慮自身周邊利益。所以,四方安全對話不可能形成像北約那樣的軍事聯盟。

布林肯和奧斯汀到訪日韓就是為了展現「盟邦聯手對華施壓」的形象。這種安排符合美國新總統上台後的對亞外交傳統。但是,從歷史經驗來看,美國首先需要協調平衡好同日韓的關係,並斡旋緩解兩國在慰安婦、籤徵勞工和領土爭端等問題上的分歧。再加上韓國在半島問題和經濟交往等議題上對中國的倚重,美國很難通過整合日韓來制衡中國影響力。

2015年9月2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和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出席在美國國務院舉行的歡迎午宴。(Reuters)

美國同歐洲及亞洲盟友的分歧是「因」,而非「果」。它們並非中國行為導致的,而是各方內部矛盾及背後利益驅動使然。但中國可以利用這種分歧把控好自己的節奏和佈局。

布林肯和奧斯汀用「力量倍增器(force multiplier)」這個說法來形容同日韓等國際盟邦的重要性,其實還是霸權思維的體現,還是在強調美國的例外論。但拜登政府應該認識到,很多問題的源頭並不在於中國,而在美國國內。多年來,因為經濟預算和種族矛盾及黨爭持續惡化,導致美國政治和社會持續分裂,但立法者和決策者遲遲未能拿出有效解決方案。

一味地將問題追究於中國,且不論能否奏效,這本就是美國在無法解決自身問題時,所呈現出的不自信表現。奧巴馬、特朗普都使用過這樣的策略,拜登也不例外。作為一位執政合法性持續受到右翼勢力質疑的人,拜登也不得不依照兩黨鮮有的共識以及一些民調結果做決策。

對於拜登新政府的這一處境,中國應該也有清醒的認識,保持自己的戰略定位和耐心,至少會注重穩住雙邊關係,管控好分歧,避免民粹和極端勢力綁架和犧牲雙邊關係及合作大局。而在手法上,中國可能會堅持雙邊外交、逐個突破的策略,應對美國的圍堵,同時堅持多極外交和多邊合作,在地區及國際事務中掌握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