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豁免疫苗知識產權保護 拜登的公關勝仗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自拜登當局5月5日宣布支持豁免執行世貿(WTO)新冠疫苗知識產權的有關保護之後,過去美國被貼上「疫苗民族主義」的污名仿佛一掃而空。此前與特朗普關係惡劣、大肆批評疫苗分配不公和疫苗民族主義的世衛(WHO)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大讚美國決定,指此決定反映了「美國的智慧和道德領導力」,稱之為「在關鍵時刻以全球所有角落人們福祉為先」的「歷史性決定」。

由於放棄執行疫苗知識產權保護的倡議在觀感上極有「打倒蘗廠大財團」的意味,其在不少國家也獲得民眾普遍支持。根據一項3月底的調查,支持倡議的美國受訪者高達六成(在共和黨人中的支持度也有五成);另一項更早一點在英國進行的民調也顯示,支持倡議者更接近七成半。由此可見,拜登當局此番宣示似乎確實符合國內外民意,有助重拾美國的國際形象。

然而,經過媒體頭條報道為拜登製造了不少「免費公關」過後,現實的情況是這個決定本身解決不了疫苗分配不均及其全球性短缺的問題,也未必能影響到大藥廠的經營能力。

世貿規制的局限

首先,原來由南非和印度提出的提案豁免範圍極大,當美國決定加入談判之後,其範圍料將大大縮減。不少專家估計,美國貿易代表戴琦(Katherine Tai)口中「以條文為本的談判」(text-based negotiation)將耗費以月計的時間,而當中複雜的法律細節也難以引起大眾關注。於是,即使到時候其豁免範圍限制重重,人們也只會記得拜登今天毅然放棄知識產權的舉措。

其次,由於世貿採取共識制行事,雖然歐盟支持為此開啟談判,可是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已挺身表明反對。如果情況不變,美國當了「好人」,代價卻有其他國家當「醜角」去承擔——幸而默克爾本年即將退出政壇,負擔得起政治風險。

而即使最終豁免成事,也得到疫苗原廠的配合,現在產能要轉產新冠疫苗普遍要耗費數個月時間去做準備,一時之間其實也難以扭轉今天的疫苗分配和供應狀況。

圖為2021年4月28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琦出席參議院撥款委員會商務、司法、科學及相關機構小組委員會的聽證會。(路透社)

疫苗原廠地位難改

更進一步而言,世貿的知識產權保護在新冠疫苗一事上被暫停執行,本來其實也取代不了疫苗原廠主動且善意地作出技術轉讓的必要——由於疫苗生產着重屬於商業機密、卻不在專利權保護範圍內的技術,其他廠商難以靠專利文件所包含的資訊去複製出他們的疫苗。這正正是為何莫德納(Moderna)去年早明言他們不會在疫情大流行期間執行其專利權的其中一個原因。

而即使諸如南非、印度、巴西等國有能力生產使用較傳統技術的疫苗,輝瑞(Pfizer)和莫德納所使用的mRNA新技術對他們而言也會造成障礙。而且,由於經由不同方法生產出來的疫苗未必與其目標原版一樣,當中的安全和有效性審批問題亦會構成更進一步的困難。

上述因素,將會增加未與原廠合作的藥廠生產新冠疫苗的成本。在目前原廠普遍以較低價格出售疫苗的背景下,即使能獨自成功生產出安全有效的疫苗,這些廠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許會及不上原廠貨或與原廠合作的廠商出品。有見及此,這些藥廠也就有誘因尋求與原廠合作。

圖為4月28日,美國總統拜登4月28日晚上發表國會聯席演說。站在他後方的分別是副總統賀錦麗(後排左)以及眾議院議長佩洛西。(AP)

若果事情如此發生,今天疫苗原廠對於疫苗生產、價格和供應的操控能力,以及整個供應鏈的不透明性,其實並不會因為世貿各國暫停執行知識產權保護而減少,也不會因此影響到它們從新冠疫苗得來的營利能力。因此,拜登支持豁免執行疫苗知識產權這個決定,最終即使排除萬難得以落實,也不會影響到疫苗原廠的即時利益。

當然,大藥廠深怕此例一開,未來在不同產品之上都有可能失去了手執專利權得來的授權收益。不過,這是長遠的擔憂,而非短期的損失。

從以上種種可見,拜登這一着「放棄疫苗知識產權」,短期內影響不了各持份者的利益,一下子卻又為拜登、其政府及美國在國際上贏得不少掌聲,實在不能不說是一場極佳的公關示範。